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2-08-30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 1.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
    A . (bó)    怦(pēng)    一( lǚ)    轻怕重(niān) B . (zhǔ)    匐(pú)    然(huǎng)    畏罪逃(qián) C . (gù)    待(nüè)    乳(bǔ)    随声附(hè) D . 职(chèn)    滑(jī)    护(bì)    人忧天(qǐ)
  •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热忱    狭隘    呻吟    惊慌失错 B . 怂恿    怅然    惩诫    神采奕奕 C . 安祥    麝香    蹒跚    怪诞不经 D . 呈报    钦差    恍惚    不可救药
  •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运用不当的是(    )
    A .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 终不愿意。 B . 云办公,云课堂,云看展,“云化”生活极大方便了疫情期间足不出户的普通百姓。 C . 看着老师嘶哑着嗓子为我们费力讲课的情景,大家都肃然起敬 , 无比感动。 D . 庚子冬春跨年,一场势在必行的疫情,突袭荆楚大地,迅速向各地蔓延。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大厦及住宅群。 B . 专家说,希望青铜器的拍卖,能够促成青铜器文化的推广和研究,并促成更多的珍贵青铜器回流。 C . 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了解到,10月份我国轿车产销量均比上月下降了0.22倍。 D . 自从澳门回归祖国后,特别行政区政府制定了“居有其所,安居乐业”的公屋政策目标,这是一项类似于内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措施。
  • 5.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该句中加点词都是形容词) B . 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 C .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D . 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六个方面的举措。(该句中标点符号的运用都是正确的)
  • 6. 诗文默写。
    1. (1)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2)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3. (3) 刘禹锡的《秋词》,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的视角,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4. (4)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通过遥想相聚诉说离情,造成时空交错之美的诗句是:
    5. (5)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海上的昼夜和自然的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6. (6) “诗仙”李白的一生离不开“月”和“酒”,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李白诗中含“月”或“酒”的诗句(连续的两句):
  • 7. 名著阅读。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 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这段对话选自《西游记》中这一故事情节,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的潜台词是 ,从中可以看出八戒 的心理。

  • 8. 七年级1班拟开展“走进文学部落”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你应邀成为本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为“走进文学部落”主题班会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2. (2)     主题班会后,班级计划创立班刊,现面向全班同学征集班刊的名称,你拟的班刊名称是: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
  • 9. 阅读文言文,回答w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怀素疏放,不拘细行,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节选自《僧怀素传》)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以修身:②年与时

      不足于故里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

    3. (3) 请简要分析【乙】文是如何体现“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
    4. (4) 阅读【甲】【乙】两文,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对你成长的启示。
  • 10. 阅读《行走着阅读》一文,回答问题。

    那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终于攒够了钱,急急地去书店买一本心仪已久的书。走在路上,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渐渐地沉入情节的意境之中,浑然忘了身外的一切,只是保持着走路的状态。记得当时从书店回来常走的那条路极僻静,绝少人车,所以可放心地边走边看。

    第一次在车上读书,还是十四岁那年。那是一个五月,我家从农村搬进县城。亲戚开着大货车,车箱后装满了杂乱物什,我就蜷缩于其间。正是上午,汽车穿村过野,便渐渐看惯了不变的风景。忽见身后倚着的纸箱,知其中装着父亲的藏书,便打开,找到那本还未读完的,便于疾行的车后看了起来。直到车停下,才骤然而醒。现在想来,那时那刻,应多看看离乡的路,因为那一走,许多年后才重又回归。当故乡夜夜入梦的日子,回想当日的离别,正因为有了书,才使得年少的我,心中少了几许愁绪。

    上大学时,也常常愿意去大操场上边散步边看书。有那么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像往常一样沿着跑道开始读书。在这样美丽的黄昏,别人都在过着精彩的生活,所以大操场上几乎少有人迹。天边云霞灿烂,长风流淌,缓缓地绽放我阅读的背景。正神游书中之时,便觉撞上一人,然后便听到一声低低的惊叫。急抬头,竟愣住,原来被撞的那个同学也正捧着本书,看来我们行为相同,只不过相对而行。更为惊奇的是,她所看的书与我的竟是同一本!于是我们便有了惊喜,开始讨论起书中的情节来。

    十年之后的一个晚上,在网上遇见当年的同学,打过招呼,问她现在做什么,她回答在网上看书。然后她对我说:“真想念上大学时,行走在黄昏的大操场上,手捧一本书细细地看,周围是轻风流动……”刹那间,远去的岁月又重回眼前。便忽然想起,似乎已有很多年没有那样读过书了,缓慢的脚步踏动着每一分宁静,心却随书中的一切随喜随忧。那一份情怀已在岁月中沧桑遥远,只于回忆中重温一次又一次的静美。

    有一次坐火车去西部,极遥远的路程,极漫长的过程,临窗而坐,幸好手中有书。在微微的颠簸颤动中,走进那些别人的故事。有时忽而从书中惊回,望向窗外或浩浩江河,或巍巍山岭,皆在瞬间划过眼睛,飘摇远去。便有了一种浑不知书里书外的不真实感,别有一番情趣意蕴在心中。有时一本书读罢,而旅途未半,便于车厢中搜寻,找那同样读书之人交换阅读。枯燥的行程,因为有了书的存在而生动起来。

    而现在的我,读书之时多是或坐或卧,不愿移动半分,身虽静,心却无复当年的恬然与灵动。便明白,有的时候,书依然是那些书,因为阅读方式的不同而感触迥异。是啊,多想在落日的余晖里,踩着一地的红霞,迎着清清的长风,再次走进书卷的清香里,陶醉了梦也陶醉了人生。

    (出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包利民)

    1. (1) 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提到的四种“行走着阅读”。
    2. (2) 简述文章最后一段写法上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3. (3) 作者青少年时期“走进书的清香里”“陶醉了梦也陶醉了人生”,请你结合自身体会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 (4) 选出对选文内容的解读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
      A . 选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突出了阅读对作者的影响。 B . 选文以“行走着阅读”为线索叙事抒怀,全文条理清晰,行文流畅。 C . 文中 画线部分的朗读建议为:用高亢激昂的语调读出书里书外那惊心动魄之感。 D . 依据前后文,推测出选文开头“浑然忘了身外的一切”的“浑然”是“完全”之意。
  • 11. 阅读《未接来电》, 回答问题。

    ①清晨,起床去卫生间,下了床却习惯性去拿手机,先看下时间 6:20,然后就瞄到有个未接来电,上面显示“老王”,脑子里立即血往上涌,心里咯噔一下,一边回拨电话,一边胡乱地想着,是不是我爸脑梗又犯了?未接来电是二十分钟之前,可千万别有什么事呀!

    ②这么害怕的原因是,前段时间,我爸来我家小住,可能是由于天气突然变冷,有天中午,他突然觉得左侧的手脚发麻,说话也说不清楚,我赶紧把他送去了医院。

    ③医生说这是一过性的脑梗,有的自己能恢复过来,像我爸这种,持续二十分钟就自己好了,有的恢复不过来,就比较麻烦……

    ④记不清我爸这是第几次因为类似的情况住院,说真的,每次都把我吓个半死。医生说,也不要过于紧张,现在老年人这种情况多,也没有很好的根治办法,只说清淡饮食,适度运动,这次发现血糖也有点高,让尽量少吃米面。

    ⑤住院一周后出院休养了段时间,我爸说在城里住得憋得慌,感觉像坐牢,坚持回老家了。

    ⑥在电话拨通等待的期间,我非常懊恼睡前没有检查手机,可能是白天开会把手机设成静音忘记调回来。我不停地祈祷老爸赶紧接电话,每滴一声,一分一秒都是无比漫长和煎熬,心想别晕过去了,不然老年手机的声音响起来,震耳欲聋的他不可能听不到啊。越想越怕,眼泪都急出来了,电话还是没人接。

    ⑦紧接着又打了一遍,很快就接通了,听到我爸熟悉的声音,心里顿时轻松了一些,我哽咽着问,爸,你没事吧?!

    ⑧爸说,怎么了,没啥大事呀,不是医生说不让喝米粥嘛,你给买的豆浆机收到了,但我按照说明书使用,为啥响了一会儿,又停了,然后再响一会儿又停了,是不是寄的路上被摔坏了?

    ⑨我听后彻底松了口气说,没事儿,停下来的时候是在加热,反复几次,等滴滴的声音响了以后就完全熟了,也打好了,倒出来冷一下就可以喝了。

    ⑩他说“那我挂了,我得赶紧盯着去。”

    ⑪“不用盯。”我说。

    ⑫“不看着哪能行?”他坚持道。

    ⑬我说:“好,那你看着吧。”

    ⑭挂了电话,我打了个冷战,才发现身上寒意彻骨,寒冬清晨,我只穿了件单层的睡衣,站着那么久也没觉得冷,也忘记原本起来是要去卫生间的。

    再躺回床上,几乎冻僵的身体被一点点地暖回了知觉,我却像婴儿般缩成一团,仍心有余悸。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一个深夜或者是清晨,特别害怕听到手机铃响,最害怕的是我爸打来的,他年纪大了,又一个人独住,生怕他哪儿不舒服,我没有在身边,不能及时送去医院而发生不测。

    ⑯思来想去,我总结了一下这么焦虑害怕的原因,是平时对父亲的关心太少了。如果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陪在他左右,现在通讯这么发达,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随时掌握情况,或许我就不会胡思乱想,也或者是平时父亲打电话来时,我能多点耐心,不要问有事没事,没事挂了忙着呢,这样敷衍应付,他可能会多打几次电话过来,也不至于他不到万不得已才会偶尔一个电话过来,就把我吓破了胆。

    ⑰如果你和我一样,害怕听到父母的电话,那也恰恰说明,你对父母关心度不够。因为所有的恐慌和胡猜乱想,都是因为茫然和未知。凡事用心努力了,就会知己知彼,自然胸有成竹,也能泰然处之,做事如此,孝心亦是啊。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2) 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越来越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
    3. (3) 结合语境赏析第⑮段画线句子。

      再躺回床上,几乎冻僵的身体被一点点地暖回了知觉,我却像婴儿般缩成一团,仍心有余悸。

    4. (4) 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一下②~⑤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5. (5) 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难以割舍,选文和材料一、材料二中作者在表达对父母的情感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请简要分析。

      【材料一】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选自莫怀戚《散步》

      【材料二】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三、写作表达
  • 12. 以下两个文题任选其一作文。

    文题一:以“暮色四合,大地一片沉寂……”为开头,用上“秋天、森林、月亮”

    这三个词语,发挥联想与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文题二:请以“我和我的  ▲  (可以是一座城市,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也可以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为题目,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⑵字数550字以上。

    ⑶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