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

更新时间:2022-08-17 浏览次数:7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以一定的初速度从足够高的某点竖直上抛一物体,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则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
    A . 先变小后变大 B . 先变大后变小 C . 一直变大 D . 一直变小,最后变为零
  • 2. 甲、乙两物体从t=0时刻出发,其运动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x-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曲线运动 B . t2时刻甲物体的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速度 C . t1~t2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小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 D . t1~t2时间内,甲物体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 3. 如图所示,每个钩码重1.0N,弹簧测力计自身重量、绳子质量和摩擦不计,弹簧伸长了5cm(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5N B . 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 C .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N/m D . 不挂重物时,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0
  • 4.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一群处于n = 3能级的氢原子,这些氢原子向低能态跃迁时,能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a、b、c,频率大小关系为 , 让这三种光照射逸出功为10.2eV的某金属表面,则(   )

    A . a光照射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51eV B . 从n = 3跃迁到n = 2辐射出的光频率为 C . 从n = 3跃迁到n = 1辐射出的光波长最短 D . 光a、b、c均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 5. 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由于衰变放射出某种粒子,结果得到一张两个相切圆1和2的径迹照片如图所示,已知两个相切圆半径分别为r1、r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核可能发生的是衰变,也可能发生的是β衰变 B . 径迹2可能是衰变后新核的径迹 C . 若是衰变,则1和2的径迹均是逆时针方向 D . 若衰变方程为 , 则r1:r2=1:45
  • 6. 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安全航行近30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核潜艇未发生过事故的国家,这证明了中国核潜艇的动力运行系统及核安全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为核动力潜艇所用燃料的一种核反应方程。关于该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的质子数为141 B . X的中子数为87 C . 核反应前后核子的总质量不变 D . X比更稳定
  • 7. 大明洪武二十三年,有一位叫陶成道的官员。他命令仆人把自己的椅子捆绑在47个“钻天猴”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并命令仆人点燃引线,最终为航天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如果已知“钻天猴”点火后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点火后5秒末燃料耗尽,且点火后第5秒的位移是22.5m,重力加速度g=10m/s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燃料耗尽前的加速度是2.5m/s2 B . 燃料耗尽前的加速度是5m/s2 C . 陶成道离地最大距离是62.5m D . 陶成道离地后的最大速度为50m/s
二、多选题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玻尔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导致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 B . 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C . 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 D . 库仑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 9.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闭合开关S,用频率为v的光照射光电管时发生了光电效应,图乙是该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v的关系图像,图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为(a,0),与纵轴的交点坐标为(0,-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该光电管阴极的极限频率为a B . 闭合开关S后,将滑片向左滑动,灵敏电流表G的示数一定增大 C . 断开开关S后,灵敏电流表G的示数不一定为零 D . 仅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则遏止电压也随之增大
  • 10.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体,其表面不光滑,顶端有光滑的定滑轮,斜面的右侧放有一块可绕顶端转动的光滑挡板,两个质量相等的滑块A和B分别放置在斜面和挡板上,二者通过细线和轻质弹簧相连,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使挡板从与水平面成60°角的位置缓慢转动到水平位置,滑块A始终静止不动,弹簧一直处于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挡板对滑块B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 B . 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减小 C . 斜面对滑块A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 D . 滑块A受到的摩擦力一直减小
三、实验题
  • 11.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滑块放在长木板上,长木板置于水平桌面上,砂桶通过滑轮与细线拉滑块,在细线上接有一个微型力传感器,通过力传感器可以直接读出细线的拉力大小F。保持滑块质量不变,在砂桶中添加少量细砂来改变力传感器的示数F,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对应拉力F时的加速度a,从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①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略微垫起长木板左端来平衡摩擦力

    B.砂桶和砂的总质量应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C.需要让细线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丙所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 , 在纸带上依次标上1、2、3、4、5、6,7等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测得。利用以上数据可知,打该纸带时滑块的加速度大小。(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图乙中直线的延长线没有经过原点的原因是(任写一条即可),由图乙可知滑块的质量(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2. (2019·南开模拟) 在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的关系”实验时:

    ①甲同学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外力 ,通过实验得出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此操作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原因是

    ②乙同学按正确操作步骤进行实验,但未测量弹簧原长和形变量,而是每次测出弹簧的总长度 ,并作出外力 与弹簧总长度 的关系图线如图 所示,由图可知,该弹簧的原长为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③丙同学通过实验得出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图线如图 所示,造成图线后来弯曲的原因是

四、解答题
  • 13. 如图甲所示,A车原来临时停在一水平路面上,B车在后面匀速向A车靠近,A车司机发现后启动A车,以A车司机发现B车为计时起点(t=0),A、B两车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B车在第1s内与A车的距离缩短了x1=12m。

    1. (1) 求B车运动的速度vB和A车的加速度a的大小。
    2. (2) 若A、B两车不会相撞,则A车司机发现B车时(t=0)两车的距离s0应满足什么条件?
  • 14. 如图,水平桌面上固定汽缸内由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活塞左侧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开始时活塞处于静止状态,用电热丝对气体加热后活塞缓慢向左移动x,移动过程中活塞与汽缸的摩擦,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汽缸与活塞绝热。大气压强为p0 , 活塞面积为S。试求:

    1. (1) 开始时气缸内气体压强p1
    2. (2) 活塞向左移动x后气体内能增加∆U,则气体吸收热量为多少?
  • 15.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薄木板右端叠放着质量也为m的小物块,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1. (1) 若使木板与物块一起以初速度沿水平桌面向右运动,求木板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s0
    2. (2) 若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为使木板沿水平桌面向右滑动且与物块间没有相对滑动,求拉力F应满足的条件;
    3. (3) 若给木板施加大小为、方向沿水平桌面向右的拉力,经过时间 , 撤去拉力F,此后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脱离木板,求木板运动全过程通过的路程s。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