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9-02 浏览次数:6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图所示的现象中,主要是由液体的表面张力导致的是(   )
    A . “辽宁号”能悬浮在海面上 B . 墨汁在水中扩散 C . 拱桥在水面形成倒影 D . 宇宙飞船中的水珠呈现球形
  • 2. 图为空间中电场的电场强度E或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其中能在空间中产生电磁波的是(   )
    A . B . C . D .
  • 3. 图为悬浮在液体中的3颗小炭粒每隔5s在坐标纸上标记位置的连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些折线表示的是小炭粒的运动轨迹 B . 小炭粒沿折线上相邻标记位置的连线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可以准确预测再下一个5s后这3颗小炭粒的位置 D . 小炭粒的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运动情况
  • 4. 在暗室中,用激光照射不透明挡板上的两条平行狭缝,在后面的光屏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是光的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 . 这是光的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C . 这是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D . 这是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 5. 如图所示,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其平直面上,并在该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当逐渐增大入射角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逐渐减弱 B . 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逐渐增大 C . 折射光线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 D .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比值不变
  • 6.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热量30J,同时对外界做功10J,关于该气体在此过程中的内能变化量 , 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J
  • 7. 图是卢瑟福为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而提出的情境。占金原子质量绝大部分的原子核集中在很小的空间范围,曲线表示α粒子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越接近原子核的α粒子发生散射时的偏转角越小 B . 电子质量约为α粒子质量的 , 因此电子对α粒子速度的影响可以忽略 C . 由该实验可以得出α粒子与金原子核一定带异种电荷 D . 若实验中换用轻金属笛片,发生大角度偏转的α粒子将会增多
  • 8. 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从空气射入折射率为n的玻璃中,以O点为圆心,R为半径作圆,与折射光的交点为B,过B点向两介质的交界面作垂线,垂足为N,AO的延长线交BN于M,记。再以O点为圆心、r为半径作圆。则(   )

    A . B . C . D .
  • 9. 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流i(以图甲中电流方向为正)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的正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内,电容器C正在充电 B . 内,电容器C上极板带负电 C . 内,自感电动势逐渐增大 D . 内,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
  • 10.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是北京冬奥会的“中国方案”,图中国家速滑馆5000m2的冰而全由它制成,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以内。其制冰过程可简化为图中的循环过程,其中横轴为温度T,纵轴为压强p;过程A→B: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在压缩机的作用下变为高温高压的超临界态(一种介于液态和气态之间,分子间有强烈相互作用的特殊状态);过程B→C:二氧化碳在冷凝器中经历一恒压过程向外故热而变成高压液体;过程C→D:二氧化碳进入蒸发器中蒸发,进而使与蒸发器接触的水降温面凝固;过程D→A;二氧化碳经历一恒压过程回到初始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过程A→B中,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的动能都将增大 B . 过程B→C中,二氧化碳始终遵循理想气体的实验定律 C . 过程D→A中,若二氧化碳可看作理想气体,则该过程中二氧化碳将吸热 D . 整个循环过程中,热量从低温水向高温二氧化碳传递,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二、多选题
  • 11. 氦原子的1个核外电子发生电离后,就形成了类似氢原子结构的氦离子()。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为氮离子的基态能量。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

    A . 40.8eV B . 10.2eV C . 51.0eV D . 48.4eV
  • 12. 一个仅由两个分子组成的系统。两分子间的作用力F随分子间距离r的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两分子从相距处由静止开始运动,直到相距为的过程中(   )

    A . 两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 B . 两分子间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 C . 两分子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大 D . 两分子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小
  • 13. 一束可见光a由3种单色光m、p和q组成,光束a通过三棱镜后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关于3种单色光m、p和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真空中,单色光p的传播速度最大 B . 在三棱镜中,单色光m的传播速度最大 C . 从三棱镜射向空气时,单色光m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大 D . 三棱镜对单色光q的折射率最大
  • 14. 图为街头变压器给用户供电的示意图。输出电压通过输电线输送的用户,两条输电线的总电阻为 , 变阻器R代表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当用户用电器增加时,相当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减小。输入电压可以认为保持不变,不计电表的内阻及变压器上的能量损失,当用户用电器增加时,则(   )

    A . 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B . 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C . 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D . 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三、实验题
  • 15. 热敏电阻是一种常见的感温元件。小明利用热敏电阻自制了一简易温度计,其内部电路由一个电动势为3V、内阻为5Ω的直流电源,一个量程为30mA、内阻为5Ω的毫安表,一个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和一个热敏电阻构成,如图所示。已知所用热敏电阻阻值R随温度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 (1) 闭合开关S,该温度计开始工作,当毫安表示数为3.0mA时,待测物温度为℃。
    2. (2) 在图中的电流表表盘刻度上标记温度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10mA处标记的温度高于20mA处标记的温度 B . 10mA处标记的温度低于20mA处标记的温度 C . 毫安表相邻刻度对应温度的示数是均匀的 D . 毫安表相邻刻度对应温度的示数是不均匀的
  • 16. 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他们将注射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逐一连接,在注射器内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实验中由注射器的刻度可以读出气体的体积V;计算机屏幕上可以显示由压强传感器测得的压强p,从而获得气体不同体积时的压强数值。根据获得的数据,做出相应图像,分析得出结论。

    1. (1) 关于本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移动活塞时应缓慢一些 B . 封闭气体的注射器应密封良好 C . 必须测出注射器内封闭气体的质量
    2. (2) 为了能够最直观地判断出气体的压强p与其体积V是否成反比,应做出(选填“p—V”或图像。对图线进行分析,如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该图线是一条线,就说明在时,气体的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
    3. (3) 实验小组仅在改变环境温度的条件下,重复了上述实验,并且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均正确。得到的两条等温线如图所示,请你判断两条等温线对应的环境温度的高低,并从气体分子热运动的视角对上述判断进行说明。)

四、解答题
  • 17. 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 , 原线圈接在一电源上,副线圈接有一阻值的定值电阻。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当电源电压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的正弦曲线时,求:

    1. (1) 电压表示数U;
    2. (2) 电流表示数I;
    3. (3) 原线圈的输入功率P。
  • 18. 如图所示,交流发电机的矩形金属线圈abcd的边长 , 匝数 , 线圈的总电阻 , 线圈位于磁感应强度的匀强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线圈的两个末端分别与两个彼此绝缘的铜环E、F(集流环)焊接在一起,并通过电刷与阻值的定值电阻连接。现使线圈绕过bc和ad边中点、且垂直于磁场的转轴OO'以角速度匀速转动。电路中其他电阻以及线圈的自感系数均可忽略不计。

    1. (1) 从线圈经过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写出线圈内的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e随时间t变化的表达式:
    2. (2) 求通过电阻R的电流有效值I;
    3. (3) 求一个周期内,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Q。
  • 19.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A、B、C三个状态变化完成循环,其压强p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已知A(),B(),C(),状态A的温度为

    1. (1) 求状态C的温度; 
    2. (2) 类比直线运动中根据速度一时间图像求位移的方法,求过程B→C中,气体对外界做的功W;
    3. (3) 求过程A→B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
  • 20. 图中K、A是密封在真空管中的两电极,电极K受到紫外线照射时能够发射电子。K、A间的电压大小可调,电源的正、负极亦可对调(当电极A的电势高于电极K的电势时,电压为正)。保持光强不变,改变电源的正、负极,以及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可得图所示电流表示数I与电压表示数U之间的关系,当电压分别为时,对应光电流的大小分别为0和 , 光电流的最大值为 , 已知电子电荷量为

    1. (1) 求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2. (2) 当所加电压为时,求单位时间内由电极K发出的光电子数n;
    3. (3) 一种经典模型,计算光电效应中电子获得逸出金属表面所需能量的时间的方法如下:一功率的紫外光源(可看作点光源)向四周均匀辐射能量,距离光源处放置一小块钾。假设:钾原子为球状且紧密排列,紫外光的能量连续且平稳地被这块钾正对光源的表面的原子全部吸收,并且每个原子吸收的能量全部给钾的最外层电子,使之逸出成为光电子。已知钾的逸出功、其原子半径 , 取元电荷。根据上述信息,计算的大小(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并将计算结果与光电效应实验中“电子几乎是瞬时(约为量级)逸出金属表面的”实验结果作比较,判断上述经典模型是否合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