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2-10-20 浏览次数:5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曾孕育着早期人类,下列关于我国早期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但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B .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生活在我国的云南。 C . 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并会保存火种,从而改善了生活条件。 D . 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的技术并且会制作装饰品。
  • 2. 从下面的几幅图片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远古人类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B . 远古人类已经懂得手工业制作技术 C . 远古人类已经会种植农作物 D . 远古人类的商业很发达
  • 3.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关于远古传说正确的是(    )
    A . 黄帝就是传说中的神农氏 B . “阪泉”之战,黄帝战败,归顺炎帝 C . 炎黄部落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D . 禹的父亲鲧采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
  • 4. 《三字经》中记载:“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从中你能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 . 启建立了夏朝 B . 世袭制出现了 C . 夏朝把都城迁到了殷 D . 商纣建立商并被武王诛灭而亡
  • 5. 西周时期的诸侯王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那时得 到诸侯王这个职位的途径可以是(    )

    ①禅让制    ②世袭继承    ③考试获得    ④周王分封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有关下列两幅图片中青铜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B . 主要用于祭祀 C . 都是西周时期著名的青铜器 D . 采用“泥范铸造法”制作
  • 7. 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下列人员可以获得奖励的人有(    )

    ①做生意很在行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读书学习很好的人    ④立下战功的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8. 下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B、 E两处对应的诸侯国分别是(    )

    A . 魏国、楚国 B . 楚国、燕国 C . 秦国、赵国 D . 楚国、赵国
  • 9.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涌现出了许多大思想家,下列相关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子——《论语》——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B . 墨子——《道德经》——“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C . 孔子——《春秋》——“仁”、以德治国 D . 韩非子——《孙子兵法》——“兼爱”“非攻”
  • 10. 我们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不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
    A . 围魏救赵 B . 纸上谈兵 C . 卧薪尝胆 D . 破釜沉舟
  • 11. “公元前3世纪的古代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的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这个“庞大帝国” 是(    )
    A . 夏朝 B . 西周 C . 秦朝 D . 汉朝
  • 12.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 . 刘邦、项羽起义 B . 黄巾起义 C . 楚汉之争 D . 陈胜、吴广起义
  • 13. 下列措施不属于西汉初期的是(    )
    A . 释放奴婢为平民 B . 大建露台陵墓 C . 轻徭薄赋 D . 重视“以德化民”
  • 14. 下列秦汉时期的官职中具有监察功能的是 (    )

    ①丞相    ②太尉    ③刺史    ④御史大夫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5. 从秦朝到汉朝,北方的匈奴族不断侵扰中原,西汉时期迫使匈奴人开始西迁,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战役是(    )
    A . 巨鹿之战 B . 漠南战役 C . 漠北战役 D . 长平之战
  • 16. 在西汉长安城的太学里,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那时学生使用的教材是 (    )

    ①《诗经》   ②《尚书》   ③《礼记》   ④《庄子》   ⑤《楚辞》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⑤ C . ②③④ D . ②③⑤
  • 17. 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8. 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1世纪的是(    )
    A . 卫青、霍去病于公元前119年大败匈奴 B . 外戚王莽于公元9年夺取政权,建立新朝 C . 西汉朝廷于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 D . 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于公元184年爆发
  • 19. “悠闲对坐畅饮的主客二人……翩翩起舞的雀鸟……洒扫的奴仆……”东汉画像砖中这一 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反映了(    )
    A . “文景之治”,经济繁荣发展 B . 宦官专权,社会动荡不安 C . 外戚专权,政治腐败不堪 D . 光武中兴,人民生活安乐
  • 20.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该巨著中查阅到的史实有(    )

    ①夏朝的建立    ②春秋争霸    ③班超经营西域    ④秦统一中国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21.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下列关于这次战役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 . 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C . 孙刘联军偷袭烧掉曹军的屯粮 D . 船舰连在一起的战术运用不当
  • 22.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句中涉及到的成语“三顾茅庐”的主人公之一 和诗句中的“老臣”是同一人,请问他是(    )
    A . 曹操 B . 周瑜 C . 刘备 D . 诸葛亮
  • 23.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前的这一时期,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27万 余人,人口数量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B .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C . 政局动荡,战乱不断 D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 24. 西晋末年,出现了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高潮,其主要背景是(    )
    A . 大泽乡起义 B . 七国之乱 C . 黄巾大起义 D . 八王之乱
  • 25.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夏至不过不暖,冬至不过不寒。”等谚语会出现在以下哪部著作中(    )
    A . 《水经注》 B . 《大明历》 C . 《伤寒杂病论》 D . 《齐民要术》
  • 26. 历史穿越剧中,主人公穿越回到了502年的北魏的时候,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 . 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娘是鲜卑人,新郎是汉族人 B . 在洛阳的街头,鲜卑族穿着汉族的服装 C . 在朝廷上,大臣都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 D . 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曾经叫独孤x而现在名叫刘x的学生
  • 27. 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石窟艺术是随着某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该宗教是(    )

    A . 伊斯兰教 B . 佛教 C . 道教 D . 基督教
  • 28. 在进行七年级历史知识比赛时,文明同学由于紧张,说错了一句话。这一句应该是下面 的(    )
    A . 我崇拜西汉的汉武帝,他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B .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的作者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 C . 我们今天在做外科手术时能避免疼痛,要特别感谢张仲景的“麻沸散” D . 成语草木皆兵和淝水之战有关
  • 29.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下列几组朝代中基本并存的一组是(    )
    A . 西周与东周 B . 西汉与东汉 C . 西晋与东晋 D . 南朝与北朝
  • 30. 关于中国的汉字,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西周的青铜器利簋腹内的文字叫做铭文 B . 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 C . 由于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汉字的主要书写材料变为纸张 D . 东汉的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二、填空题
三、综合题
  • 41. “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两个朝代都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秦皇汉武”又分别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君主,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 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朴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材料四:“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五:武帝在位54年,他把汉代推向鼎盛时期。但就是在鼎盛的背后,出现了“物盛 而衰”的局面。武帝的穷奢极欲,繁刑重敛,迷信神仙,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其行 为同秦始皇极为相似。

    ——根据魏文清《汉亡探源》(载《北方论丛》1993年第4期)整理

    1.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
    3. (3) 材料三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个治世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和汉高祖的什么政策密不可分?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谁向汉武帝提出了“贾谊的主张”?根据所学知识,汉 武帝为了加强对思想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5. (5) 在评价杰出人物时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阅读材料五并结合史 实对汉武帝进行简要评价。
  • 42.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固国之本。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 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 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材料三:“废井田,开阡陌”是中国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 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2014年6月4日《大众日报》

    材料四:(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 令国郡务劝农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答出两个 即可)
    2. (2) 据材料二,说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具体指哪一措施?写出与 材料三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4. (4) 材料四表明了汉景帝怎样的观点?为此他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举一例说明。
    5. (5) 综上所述,你认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 于人的刺激是一样的……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 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

    ——翦伯赞

    材料二: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图1

    材料三:西汉的疆域图:图2

    材料四: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 演讲时指出:中国和中亚国家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曾两次出使西域,他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 (2) 仔细阅读材料二,请你将图中序号①②⑤所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名称填在横线中。

    3. (3) 材料三中斜线覆盖区域是今天的哪里?为加强对材料三中斜线覆盖区域的管理,西汉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
    4. (4) 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你认为习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何现实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