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芜湖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

更新时间:2022-08-31 浏览次数:9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
  • 1.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汤姆生在1889年发现电子,认识到是可分的,进而提出原子结构的“枣糕”模型(如图甲);1911年,通过实验发现原子核的存在,进而建立类似行星绕日结构(如图乙)的结构模型。

  • 2.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其病毒在空气中的运动(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气溶胶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3. 装满沙的车子总重为500N,在28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在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车子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N;当推力增大到300N时,车子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N,此时车(填“会”或“不会”)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 4. (2021八下·三水期末)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质地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若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下同);若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对地面压力最大的是 ,密度最小的是 

  • 5. 如图所示,(填科学家名字)的理想实验,否定了“物体运动需要力维持”的观点,假如平面足够光滑,小球将做运动。

  • 6. (2021·梧州) 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均匀实心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质量为16kg,体积为2×103m3 , 则甲的密度为 kg/m3。如图所示,当甲竖放,乙平放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均为1.6×104Pa,将它们均顺时针旋转90°,旋转后甲对地面的压强为8×103Pa,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Pa。(g=10N/kg)

  • 7. 调皮的小毛在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气球中充入体积相同的A、B两种气体,拴住充气口后,甲球上浮而乙球下沉,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A气体的密度空气的密度,甲球的浮力乙球的浮力(均选填“>”“=”或“<”)。

  • 8. 如图所示,将一个质量为8kg的物体沿斜面由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F的大小为50N,斜面的高度h为0.5m,斜面的长度s为1m,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9. 如图所示,吊篮的重力为300N,动滑轮总重力为50N,定滑轮总重力为30N,人的重力为500N,人在吊篮里拉绳子使吊篮匀速向上运动,此时人拉绳子的力为 

  • 10.

    如图所示,站在小车上的男孩在绳子末端施加50N的水平拉力F,物体M和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相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物体M速度为0.2m/s,小车速度为0.3m/s,则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为  N,2s后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m.(不计绳重、滑轮重以及绳与滑轮的摩擦)

二、作图题
三、单选题
  • 12. 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一个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后,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 . 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 .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 . 离开枪膛的子弹向前继续飞行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 13. 如图所示,甲、乙两正立方体金属块,边长分别为1cm、2cm,静止堆叠于水平桌面上。甲金属块作用于乙金属块上表面(灰色部分)的平均压力大小为p1 , 金属块作用于桌面的平均压力大小为p2 , 已知p1=p2 , 且甲金属块的质量为10g,则乙金属块的质量为多少(   )

    A . 20g B . 30g C . 40g D . 70g
  • 14. (2021八下·锦江期末)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试管A、B中分别盛有液体,将试管B倾斜,使两试管中液面相平,两试管中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A、p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0103kg/m3 , g=10N/kg)(   )

    A . 若pA=pB , 则试管A中液体的密度大于试管B中液体的密度 B . 若pA=pB , 则试管A中液体的质量大于试管B中液体的质量 C . 若将试管B竖直放置,则液体对试管B底部的压强保持不变 D . 若试管B中的液体是水,则pB=700Pa
  • 15. 如图所示,滑轮组悬挂在水平钢架上,某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向下拉动绳子自由端,5s内使物体A匀速上升1m,提升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为160W。已知物体A重720N,该工人重600N。关于该过程,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2m/s B . 动滑轮重120N C . 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200N D . 工人利用该滑轮组提升物体的最大机械效率为90%
  • 16. 一端细一端粗的直棒AB,两端各放一支相同的蜡烛,然后支起来并使两端平衡,如图所示。然后点燃这两支蜡烛,当两支蜡烛都燃烧掉一半之后,直棒将(   )

    A . A端上升 B . B端上升 C . 仍然平衡 D . 无法判断
  • 17. (2016·达州) 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物体甲和乙,体积之比V:V=2:3,将它们轻轻放入水中,静止时所受的浮力之比F:F=8:9,ρ=1×103kg/m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物体都漂浮在水面上 B . 甲物体漂浮在水面上,乙物体浸没于水中 C . 乙物体的密度ρ=0.75×103kg/m3 D . 乙物体的密度ρ=0.85×103kg/m3
  • 18. 掷实心球是我市中考体育加试项目之一,掷出去的实心球从a处出手后,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球最终停在水平地面e点处。则实心球(   )

    A . 从a到b的过程中动能增大 B . 在最高点b处动能为零 C . 从b到c的过程中动能减小 D . 从d到e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 19. 如图所示,工人用F=500N的拉力将重为700N的物体在10s内缓慢拉至斜面的顶端,斜面长度为2m,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拉力做功为700J B .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50N C .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1.4% D . 有用功的功率为50W
四、实验题
  • 20. “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 (1) 采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实验中应该水平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用弹簧测力计示数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法的应用;实验中发现很难控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其原因是很难保持(填“木块”或“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2. (2)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宇将实验装置改成图乙所示。无论怎么拉动长木板,木块相对桌面都处于状态;当水平拉动木板,待测力计示数稳定后,测力计A的示数为3.0N,测力计B的示数为1.8N,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N。
  • 21. 如图所示,某组同学利用如下器材和步骤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 (1) 实验的过程中步骤最合理的顺序应该是 
    2. (2) 图乙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N,金属块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可由 两个步骤测出;
    3. (3) 通过实验可初步得到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 
    4. (4) 以下关于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会影响验证结果的是 ____(选填“A”“B”或“C”);
      A . 金属块在浸入在水中前,溢水杯内未盛满水 B . 金属块没有全部浸没在水中 C . 小桶内有少量水
    5. (5) 若小华利用上述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探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过程中 步骤不需要弹簧测力计(选填“甲”“乙“”“丙”或“丁”)。
  • 22. 某物理实验小组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用质量不同的两个小钢球m和M(M的质量大于m),分别从不同的高度h和H(H>h)静止开始滚下,观察木块B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实验过程中如图甲、乙、丙所示。

    1. (1) 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2. (2) 由甲、乙两图可得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有关;
    3. (3) 小华同学根据甲、丙两图得出结论: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有关,她的看法是否正确?(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五、计算题
  • 23. 如图甲所示,物体A的体积为V,放入水中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V1;现将一体积为V2的物体B放在物体A上,物体A刚好全部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试推证

  • 24. (2021八下·公安期末) 如图所示,底面积为100cm2的圆柱形容器里盛满水,将一个底部粗糙的金属瓢放在容器中的水面上,水溢出一部分。将金属瓢取出,水面下降了10cm,再将金属瓢沉入水中,静止在容器底部,液面又上升了2cm。(已知水的密度为ρ=1.0×103kg/m3 , g取10N/kg)求:

    1. (1) 金属瓢的质量;
    2. (2) 金属瓢的密度;
    3. (3) 金属瓢漂浮在水面和沉入水底,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
    4. (4) 金属瓢静止在容器底部时,容器对金属瓢的支持力。
  • 25. 如图所示是一台起重机在长江边工作的示意图。现在用此起重机从水中把重1.5×104N,体积为0.6m3的物体G匀速提起。已知物体在水面下时,滑轮组的钢丝绳自由端拉力F为3750N,物体受到的拉力F′所做的功为有用功。(不计摩擦和绳重,ρ=1.0×103kg/m3)则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求:

    1. (1) 受到的浮力和拉力F′;
    2. (2) 重物在未出水前被提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 (3) 动滑轮的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