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考评特训卷仿真模拟试卷(三)

更新时间:2022-09-15 浏览次数:113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考古工作者在战国七雄的疆域内普遍地挖掘到战国中、晚期的铁农具,河北石家庄一处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即占同一地点出土的全部农具的65%,河南辉县固围村的五座魏国墓葬中就掘出了58件铁农具,河北兴隆及磁县都发现有用来制造锄、镰、镢等各种农具的铁制型范。这些发现表明,战国时期( )
    A . 农业生产进步推动社会分工 B . 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C . 铁农具在中原各国普遍使用 D .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 2. 秦朝的九卿有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宫廷警卫的郎中令,宫门屯卫的卫尉,掌御用车马的太仆,掌刑法的廷尉和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生活供应的少府等。这表明秦朝(  )
    A . 皇帝制度最终确立     B .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 . 具有家国一体观念     D . 形成分层管理的中央体系
  • 3. 阎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这说明孝文帝改革( )
    A . 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B . 建立了大一统国家 C . 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完善 D . 调和了各民族矛盾
  • 4. 以下是中国古代制度变迁简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汉代

    唐代、宋代

    清代学者沈家本的《沈寄簃遗书》,以《汉书》《后汉书》所载为例,称“三辅及令、守、长,皆有专杀之权”

    唐高宗命人编纂的《唐律疏议》中载“刑宪之司,执行殊异。大理(寺)当其死坐,刑部处以流刑,一州断以徒年,一县将为杖罚”

    宋代章如愚的《山堂考索后集》称“汉之用人,不分流品。视其才能勋绩,等而上之,无有限格”,薛宣出身书佐,魏相出身卒吏,最终晋升宰相

    宋代学者李心传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称宋代胥吏可根据政绩晋升为品官,但设有上限,如制度规定“吏职补官至从政郎(从八品)止”

    A . 唐代地方长官职权较汉代有所提高 B . 汉代选官重门第,唐宋取士重才学 C . 唐宋对官僚职权和升迁的规定更加细致严谨 D . 私人笔记的可信度不高,不可凭此得出结论
  • 5. (2018高一下·甘肃期末) 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这反映了宋代(    )
    A . 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 B . 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 .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 . 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 6. 据(明史)记载,洪武年间本有内侍久侍内廷,言论政事,但后被明太祖斥责还乡,且终生不用;太祖甚至还制作铁牌置于宫门,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明太祖此举( )
    A . 平衡了宦官与宰相的矛盾 B . 试图阻止宦官进入宫廷 C . 意在防范宦官专权的局面 D . 根除了君主专制的威胁
  • 7. 洋务派创办的金陵制造局主要生产大炮和弹药,福州船政局主要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江南制造总局主要产品为:枪支、弹药、大炮、钢铁、车仑(轮)船。据材料可知,洋务新政( )
    A . 期望保障国家安全 B . 以赚取利润为主要目的 C . 致力改革封建政治 D . 大力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 8. (2021高一下·广州开学考) 清末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是想造就“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的人,但无论是在国内新式学堂中还是在留学生中,清政府并没有获得多少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类的知识分子群体。材料旨在说明新政(   )
    A . 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B . 推动了思想解放 C . 挽救了清王朝的危机 D .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 9. (2019·全国Ⅱ卷) 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A . 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 . 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 . 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 .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 10.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创办“陕北公学”,学员选拔要求为“只要不是汉奸亲日派,经过正规的入学测验,没有严重的病,都能入校学习,因此也不分党派,更不分性别”。据此可知,“陕北公学”的创办( )
    A . 推动了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B . 有利于边区教育均衡发展 C . 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 D . 初步建立起边区教育体系
  • 11. 1955年新中国开始生产第一辆汽车;1979年汽车产量达158.7万辆;1980年至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达6882万辆,是前三十年的42倍;2020年中国全年生产汽车2522.5万辆、销售汽车2531.1万辆。材料反映出( )
    A . 民众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B . 大众心态从保守逐渐走向开放 C . 汽车工业发展适应了社会需要 D . 中国制造水平一直领先于世界
  • 12. (2021高二下·长春月考) 19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中吟咏的特洛伊战争以及其他相关传说,先后对小亚细亚及南希腊进行考古发掘,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谢里曼的考古发掘(   ) 
    A . 证明了《荷马史诗》是一手史料 B . 丰富了研究古罗马帝国的史料 C . 说明特洛伊是当地最早的城市 D . 显示了《荷马史诗》的史料价值
  • 13.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有段议论: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段话( )
    A . 宣扬了等级观念 B . 批判了封建的等级观念 C . 肯定了教会的作用 D . 肯定知识评判标准功能
  • 14. 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其著作中写道:“韦奇伍德在制陶厂中首创计时系统……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 . 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  B . 工业革命促使工厂制度的建立 C . 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 D . 工厂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 15.

    1939年8月,苏德双方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如图所示是为讽刺该条约的签订而创作的漫画《荒唐的伴侣》。对该漫画主旨信息的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

    A . 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  B . 并不能阻止苏德交战 C . 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 . 为苏联赢取短暂和平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摘编自蒋以化《西台浸记》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3. (3) 依据材料三说明“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实质,并概括其特征。
  • 17. 研究性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某历史社团搜集了以下两则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你认为该社团研究的课题是什么?说明两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
    2. (2) 围绕课题,为该社团推荐一个实地考察地点,并说明理由。
  • 18. 时代风貌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内容解说

    上海国棉一厂发出开展增产

    节约和劳动竞赛的号召

    20世纪50年代,报纸上几乎天天都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开展劳动竞赛的报道和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工人的积极生产被认为不仅事关物质财富的创造,更是关乎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大局。

    1952年人民画报照片

    1952年1月1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和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一行270人抵达北京,受到国家相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手捧鲜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团长李雪三带着全体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和决心向祖国和人民致敬。

    1953年北京日报照片

    2400人一起做广播体操

    1951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1952年6月20日,全国体育总会正式成立,毛泽东为此题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20世纪50年代访华的苏联诗人吉洪诺夫作诗:“当北京人出来做广播体操……城里整齐的大街小巷,一下子变成了体育场。”

    依据材料指出20世纪50年代的时代风貌,并加以解释。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政治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国情,对这个国家的政体选择确实具有重大影响。但相对于政情对政体实际选择的约束作用来讲,国情对政体选择的影响尽管很强,但强不过政情对政体选择的直接作用。

    说到底,国情仅仅是一个国家政体选择的政治的文化背景条件。前者是一种政治文化的、背景性的因素;后者则是现实的、直接作用于当下政治决断的前台性要素。因此,研究一个国家的政体选择,究竟应当主要基于政治的思维,还是基于文化的思路,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据任剑涛《政体选择的国情依托:康有为共和政体论解读》等整理

    结合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