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学业...

更新时间:2022-08-17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2*24
  • 1.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同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各种天才设想,这些设想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包括(    )

    ①圣西门    ②黑格尔    ③傳立叶    ④欧文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 马克思主义是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它诞生的标志是(    )
    A .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 B .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 3. 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也希望(藉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个政策通常被称为(    )
    A . 马歇尔计划 B . "杜鲁门主义” C . 罗斯福新政 D . 尼克松宣言
  • 4. 20世纪6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三尼之说”:美国总统肯尼迪;苏共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印度总理尼赫鲁。“三尼之说”的出现体现的那时的国际形势是(    )
    A . 美苏争霸 B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 . 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 D .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5. 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实行“通商惠工”政策;战国时期,李埋在魏国“尽地力之教”,实行“平余法”,商鞅在秦国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政策。这一变化(    )
    A . 促进商人阶层形成 B . 推动小农经济发展 C . 阻碍各国经济交流 D . 适应君主专制需要
  • 6. 秦简《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这项规定反映了当时(    )
    A . 手工业生产水平高超 B . 手工业已居主导地位 C . 手工业有标准化要求 D . 手工业商品化程度高
  • 7. 隋代,每年立春前五日,在各州府大门外的东侧,造青牛两头及耕夫犁具。这说明统治者(    )
    A . 鼓励商业发展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重视农业生产 D . 强化思想控制
  • 8. 宋朝设有专供外商居住的地方“蕃坊”,其管理者亦从外商中择选最有德望的人充任,并由朝廷任命。此外,朝廷在外商聚居之地,配备专供外商子弟读书的专门学校“蕃学”。上述内容说明宋朝(    )
    A . 传统社会结构发生改变 B . 商业发展成为社会主流 C . 夷夏之辨观念已经打破 D . 外商管理受到政府重视
  • 9. 以下两幅地图用于研究性学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 都使后来王朝短命而亡 B . 都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 . 都方便了帝王游玩江南 D . 都促进了都城经济发展
  • 10. 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指出:“(中国)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最能体现“商业革命”内涵的是(    )
    A . 出现区域性大商帮 B . 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C . 逐渐放弃抑商政策 D . 大量商业市镇兴起
  • 11. 明中期,常熟一位地主低价购买大片空闲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利润颇丰。这体现了(    )
    A . 生产方式更新 B . 经营理念守旧 C . 人身依附加强 D . 小农经济解体
  • 12. (2020·湖北模拟) 以下是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品税率的比较表。表中现象造成的后果是(    )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72%

    印花布

    14.25%

    4.98%

    棉纱

    6.94%

    4.86%

    A .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 经济结构完成转型 C . 列强控制经济命脉 D .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 13. 甲午战争以前,中国内地“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而“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举国趋之,如饮狂泉”。这一变化是因为(    )
    A .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B . 民主共和观念逐浙深入人心 C . 民族危机激发了思想解放浪潮 D .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14. 清末民初,买办、富商、洋行职员仿照洋人穿起了西服、西裤,着西装的留洋学生也多了起来;有人穿着西装祭拜孔子,有人着长袍戴礼帽,女扮男装也成为一种时尚。这反映了(    )
    A . 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 . 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 . 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 . 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元化
  • 15. (2017·浙江会考) 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

    A . 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 B . 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 . 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D .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6. 大跃进的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其干渠和支渠约1500公里,1960至1969年修建完工,参与民工7万人,先后81位干部、技工和农民献出了宝贵生命,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解决了全县干旱问题。材料反映了(    )
    A . 大跃进对生态平衡破坏严重 B . 中国人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 C . 党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 D . 我国高指标左倾错误的泛滥
  • 17. (2021·云南二模) 我国先后出现了三次大规模创业浪潮,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异军突起;20世纪90年代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员“下海”经商;2014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浪潮。材料反映出(   )
    A . 改革开放释放了社会活力 B . 城乡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C . 国有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
  • 18. 《剑桥欧洲经济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9世纪后半期)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经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 . 兴起于重工业 B . 电力的广泛应用 C .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 . 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 19. 公元1275年,马可,波罗到达元朝大都,此后他在元朝任职达十七年之久,曾作为钦差大臣先后巡视过山西、四川等地,代表元朝政府出使过缅甸、菲律宾等国。回国后他请作家鲁恩蒂谦笔录了他二十多年在东方各国的经历和见闻,这就是《马可·波罗行纪》,这一著作(    )
    A . 记录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B . 再现了元朝时期的社会全貌 C . 描述了当时欧洲的“黄金热” D . 可用作研究东学西传的素材
  • 20. 1932年,罗斯福竞选资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政治捐款,但到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时,这一比例下降到4%。导致这一变化的新政措施最有可能的是(    )
    A .   整顿银行,美元贬值 B . 农民减产,国家补贴 C . 工业复兴,劳工立法 D . 社会救济,以工代赈
  • 21. 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经济发展停滞、高赤字、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的“三高一低”现象。这一现象(    )
    A . 引发了资本主义“大萧条” B . 有利于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 C . 表明了凯恩斯主义的破产 D . 推动西方进入到“新经济”时代
  • 22. 二战前,40%左右的国际贸易用英锈结算。战争开始后,由于大批订购武器装备,英国黄金外汇大量外流。与此同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却迅速增加,到1945年约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1948年更是占到74.5%,这一变化(    )
    A . 反映了战后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 B . 折射了当时经济霸主地位的变迁 C . 有利于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D . 促进了战后英国经济迅速地恢复
  • 23. 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表明,目前世界生产总值的1/3、世界贸易额的2/3,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90%都是由跨国公司创造的,而它们的战略目标却极少同东道国长远经济规划一致,从而对东道国的经济政策产生消极作用。这一现状表明当前(    )
    A . 世贸组织仍然发挥临时调节作用 B . 西方殖民国家处于世界主导地位 C . 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D . 落后国家经济主权面临严峻挑战
  • 24. IMF 的议事规则执行加权投票表决制,投票权与各国所缴股金份额成正比,而份额是根据国民收入总值、经济发展程度、二战前国际贸易幅度等多种因素确定的,IMF的投票权主要掌握在美欧国家手中,美国则是IMF的最大股东。这一议事规则(    )
    A . 促使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 B . 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C . 适应了美国经济扩张需要 D . 确立了美欧经济霸权地位
二、非选择题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两权分离”。1986年,国务院提出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4年开始试点。2005年底,52.7%的国家重点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80%以上。

    一摘编自陈清泰主编《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进入“滞胀”时期。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开始了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企业公开上市、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分批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通过放松对企业的各种管制,鼓励企业自由竞争。通过私有化的改革,英国的国有企业数量锐减,国有经济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占其GDP的比重降至6%左右。

    一摘编自赵世萍《美国、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英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同原因与共同影响。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一据《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时期

    文献

    主要内容

    1929年4月

    《兴国士地法》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使用”

    1937年8月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7年10月

    《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按乡村全部人口统一平均分配……”

    ——据减平《试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等材料整理

    材料三:1921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额。”同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1922年5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同年10月,全俄中央执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把租细土地的期限延长到12年,并允许在承租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

    ——据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的土地改革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地主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的共同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22年的苏俄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在农村改革方面的异同。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封建经济的某些破坏,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新式工业,主要出现在绿丝、棉纺、煤矿、船舶修造等业。在民族工业产生时期,地主和官僚的投资占一半左右,买办投资亦占颇大比重。但在20世纪以后,就主要是商人投资了。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在爱国主义的思潮下。有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志之士在艰难中集资创办新式企业。民族资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限制和压迫,同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利润优厚,民族资本家称之为“黄金时代”。

    1914-1919年间工矿业投资约有1亿元,棉纺织等行业繁荣,直到1922年。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比之具有垄断性的外国在华资本则瞠乎其后。最有发展的华商棉纺织业也难与日、英在华纱厂竞争。20世纪20年代,民族工业一度出现萧条。20世纪3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恢复活跃,发展到高峰,估计工矿交通运输业的资产净值在13亿元左右。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末,受到战争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趋于萎缩,甚至处于破产的边缘。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