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2-08-20 浏览次数:4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目的要求。
  • 1. 前119年,汉武帝实行盐铁国营,在各地设盐官、铁官,掌管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全国建立了大约50个铸造厂,每个铸造厂都有几百至一千个囚犯或劳役作为工人。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
    A . 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干预国家经济 B .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强化中央集权 C . 实行货币改革,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解决了对匈奴战争的资金问题
  • 2. 史载,唐太宗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进士考试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的说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
    A . 科举制 B . 九品中正制 C . 察举制 D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3. 《神宗实录》中“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祖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而梁启超则认为“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由此可见(    )
    A . 神宗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天下大乱的根源 B . 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符合现代潮流,具有进步意义 C . 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会受到时代和立场的影响 D . 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判断
  • 4. 雍正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一制度(    )
    A . 导致了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 . 体现了皇帝对地方的控制越加规范 C . 弱化了宦官的权力 D . 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 5. 甲午战败后不久,曾任两广总督的张树生在《遗折》中提出疑问:“中国(学习西方文明)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会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作者意在(    )
    A . 中国要免受列强欺侮,应学习西方制度 B . 中国应该坚持“中体西用” C . 强调中国学习西方坚船利炮的必要性 D . 强调洋务运动的重要性
  • 6. 阅读“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时间

    国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停止出口

    A . 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B . 中国人民抵制德货,导致德国停止对中国输出商品 C .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 一战削弱了英国和法国的实力
  • 7. 共产国际在《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第一辑》中提到,由于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不强大,由于中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的民族革命,而工人阶级又尚未完全形成独立的社会力量。据此,共产国际认为中国共产党(    )
    A . 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 . 促使革命走向燎原之势 C . 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D . 必须独立领导革命斗争
  • 8. 雅典城邦享有公民权的群体才是城邦的主人。梭伦曾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由此可见古代雅典公民权的特征(    )
    A . 鼓励积极参与政治,带有强制性 B . 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C . 公民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D . 男性成年公民是城邦的主人
  • 9. 波斯帝国的建筑以王室为中心,有很强的世俗性,波斯人模仿两河地区的塔式建筑,柱子的装饰又具有埃及人的风格,浮雕和塑像艺术则受亚述的深刻影响。材料表明(    )
    A . 波斯文明的发展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 B . 波斯文明的发展融合了各地区的成就和风格 C . 各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D . 波斯文明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 10. 中古时期的大学兴起于12世纪,它是由愿意学习的人们自由组织的。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古时期教育中“最美好的花朵”,这时最大的大学是巴黎大学,它是后来牛津、剑桥、布拉格、维也纳等诸所大学效法的榜样。中古后期大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 . 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B . 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的复苏 C . 西欧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阿拉伯文化在西欧的不断传播
  • 11. 10世纪,为了反抗封建官吏的层层盘剥,加上班田制的破坏和水利工程难以维持,农民或虚报户籍,或逃匿他乡,或将土地献纳给豪门世家,自己成为他们的庄民。各地豪族也乘机兼并土地,隐匿外来农户耕种,建立庄园。这说明日本庄园的建立主要是由于(    )
    A . 中央集权制的瓦解 B . 阶级矛盾的激化 C .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 . 地方豪强的扩张
  • 12. “浮动园地”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面铺垫上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直到今天,某些地区仍使用这种耕作方法。15世纪,阿兹特克人就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阿兹特克人这一做法(    )
    A . 促进了城市的经济繁荣和政治进步 B . 导致阿兹特克人耗尽了土地的肥力,很快衰落下去 C . 加速了庄园的衰落瓦解 D . 促使阿兹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剧增
  • 13. 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发起向西非探险的目的就是要开启黄金贸易,打探穆斯林世界的土地情报,为基督教争取信徒;达·伽马在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港时,当地的统治者问他想要什么,他答道:“基督教徒和香料”。由此可见,航海家们的探险
    A .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 . 将不同的动机交织在一起 C . 将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 D . 因宗教热情的驱使而发现了新航路
  • 14.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    )
    A . 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融 B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 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 D . 新航路开辟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和共同发展
  • 15. 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启蒙运动应运而生。下列观点属于启蒙思想的是(    )
    A . 美德即知识 B . 天赋人权 C . 因信称义 D . 君权神授
  • 16. 美国1787年宪法修正案第十条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但同时又规定,“在共享权力领域内发生冲突时,州必须服从联邦”。这反映出美国1787年宪法(    )
    A . 加强了各州政府权力 B . 极力维护民主共和体制 C . 强化了联邦政府权力 D . 扩大了民众的民主权利
  • 17. 18世纪60年代早期,英国棉纺织品年销售额只有60万英镑,年均出口20万英镑,毛纺织产品的出口额是550万英镑,也就是说,棉纺织品的出口额不到毛纺织产品的1/27,具有卓越商业头脑的企业家,不会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无动于衷。这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    )
    A . 市场需求促成技术创新 B . 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C . 始于棉纺织业 D . 开启了近代化历程
  • 18.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当时西欧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内在矛盾-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提是(    )
    A . 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天才设想 B .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其弊端日益暴露 C . 批判继承了19世纪优秀的思想成果 D . 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主要是因为当时(    )
    A . 西方列强在殖民地问题上矛盾加剧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C . 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 D .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 20. 有学者提到: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虽然回到了欧洲,但拉丁美洲社会仍然同1800年一样等级森严。在刚刚独立的国家里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允许奴隶制存在,保护罗马天主教会的财产,欺压下层民众;甚至美国总统门罗也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该学作者意在(    )
    A . 美国即将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B . 葡萄牙和西班牙逐渐走向了衰落 C . 殖民者在拉美实行专制统治和农奴制 D . 拉美人民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 21. 下图为1919年的一幅漫画《超重》,画中美国总统威尔逊将写有“国际联盟”字样的橄榄枝交给一只和平鸽。作者意在(    )

    A . 彰显国联在处理国际争端中的作用 B . 质疑国联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能力 C . 颂扬一战后兴起的全球反战与和平思潮 D . 揭露美国试图通过国联称霸世界的野心
  • 22. 阅读《1913-1937年的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1913

    1928

    1932

    1937

    项目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5

    5

    5

    4

    3

    2

    A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苏联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到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C . 1937年轻重工业均衡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D . 工业发展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 23. 甘地认为: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甘地提出这一思想旨在(    )
    A . 强调运动的特点是非暴力、不合作 B . 用道德力量来治理国家 C . 创造了一条民族解放的独特道路 D . 实现印度的自治、独立
  •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它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
    A . 德黑兰、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召开 B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 美国对日本投掷了原子弹 D . 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的侵略
  • 25. 1945年杜鲁门说“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1971年6月尼克松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这一认识上的变化(    )
    A .   意味着美国已正视世界多极化趋势 B . 推动了中美关系发生历史性的转折 C . 其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 D . 反映了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破裂
  • 26.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1963年,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讲;1992年美国“全国妇女协会”成员在华盛顿举行争取权利平等的示威游行;20世纪60、70年代欧洲和美国学生们走上街头,以推动和平、结束核军备竞赛和越南战争,废除大学里的不平等规定和限制的大规模游行等等。由此可见(    )
    A . 二战后的社会运动形成了人民民主斗争的高潮 B . 要求政府实施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 C . 说明了美国实力已被苏联全面超越 D . 正确协调国内外关系的重要性
  • 27.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    )
    A . 是指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改革 B . 推动了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C . 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 . 引发了思想领域的混乱
  • 28.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材料说明了(    )
    A .   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B . 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C . 去殖民化斗争任重道远 D . 应警惕帝国主义武力干预
  • 29. “21世纪,不是一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一场产品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的革命......用电脑延伸人脑,用邮件延伸人腿,用语音延伸人嘴;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到全世界。”这主要说明互联网(    )
    A . 没有带来科学技术的变革 B . 促进了人们价值观的更新 C . 消除了人类社会的隔阂 D . 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式
  • 30. (2019高三上·河南月考) 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 . 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B .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 . 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D . 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耕文明区由于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出现了不断对外扩展的潜能……由于尼罗河南部高山深谷的阻隔,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亚述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

    ——颜海英《农业文明时代》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世界各大洲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就某一方面条件,或某些条件来说,在欧洲大陆也有比英国更好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古代世界农耕文明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展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该历史事件带来的影响。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工业革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证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失业人数和纳粹党人数统计表

    1929~1932年德国失业人数统计表

    年份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人数

    130万

    300万

    435万

    800万

    1929~1933年纳粹党人数变化表

    年份

    1929年9月

    1930年9月

    1932年3月

    1933年1月

    人数

    15万

    30万

    100万

    140万

    材料二: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

    ——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年1月)

    材料三:二战大大加速了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衰落,和美苏这两个大国的真正崛起,国际政治格局方面的巨大变革。······据统计,截至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二战后宣布独立的,其中亚洲27个,非洲48个,拉丁美洲10个,大洋洲11个,欧洲1个。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德国的社会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所作的贡献。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