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9-30 浏览次数:4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应用
  • 1.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乐乐特别热爱旅游,梦想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曾在北京天安门看shén shèng庄严的国旗冉冉升起,心中sù rán qǐ jìng:他juàn liàn云南红河的风景如画,忘不了那成群成片的hú dié翩飞起舞:他骑着jùn mǎfēi chí,在内蒙古大草原上高歌一曲,sì yì开怀:他悠然自得地漫步在三亚海边,看船只在海上来往háng xíng,看hǎi ōu在天上自由飞翔。

  • 2.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不自胜(欢喜) B . 印信榜(告示) C . 曰(或者) D . 弗能(应答)
  • 3. 下面加点语句运用不当的是(   )
    A . 酷暑炎夏,我顶着四十度的高温在街上走着,手上摇着的这把小扇子,真是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B . 小欢今年刚满十岁,正值豆蔻年华 , 活泼可爱,充满朝气。 C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心怀对生命的悲悯之情。 D . 大年初一,兄弟姐妹六人序齿排班 , 有礼有节地给爷爷奶奶拜年。
  • 4. 诗句经典,温故知新。
    1. (1) 诗中有天真的童趣,宋朝的雷震写出了牧童骑牛晚归,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奏的悠闲姿态:“。”诗中有捷报的狂喜,唐朝的杜甫白日便高歌痛饮,想趁着春天启程返乡:“。”诗中有送别的情景,唐朝的李白写出了朋友在江中孤帆远去时的离情别绪:“”诗中有乡村的风光,宋朝的翁卷描绘出了一幅树木葱郁、水光映天、杜鹃啼叫、细雨绵绵的美景画卷:“。“
    2. (2) 春节返乡的列车上,小明看到一个叔叔中途上车后不买票,想逃票。小明就用朱熹的《朱子语类》中的话来劝诫这位叔叔:“。”让他明白人有了羞耻心,有的事情就不会去做。《韩非子·难一》中写道:“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二、阅读与理解。
  • 5. 课内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 (1) 选文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      ·言语》。
    2. (2) 下列选项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是拜访的意思。 B . 杨氏之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C . “夫子”是指孔君平是杨氏之子的老师。. D . 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是在和杨氏之子开玩笑。
    3. (3) 读了这个故事,你对杨氏子有什么印象?结合文中故事,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 6. 课外选文一:

    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

    (节选,有删改)

    行者名声大,魔王手段强。一个横举金箍棒,一个直挺火尖枪。吐雾遮三界,喷云照四方。一天杀气凶声吼,日月星辰不见光。语言无逊让,情意两乖张。那一个欺心失礼仪,这一个变脸没纲常。棒架威风长,枪来野性狂。一个是混元真大圣,一个是正果善财郎。二人努力争强胜,只为唐僧拜法王。

    ②那妖魔与孙大圣战经二十合,不分胜败。猪八戒在旁边,看得明白:妖精虽不败阵,却只是遮拦隔架,全无攻杀之能:行者纵不赢他,棒法精强,来往只在那妖精头上,不离了左右。八戒暗想道:“不好啊,行者溜撒,一时间丢个破绽,哄那妖魔钻进来,一铁棒打倒,就没了我的功劳。”你看他抖擞精神,举着九齿钯,在空里,望妖精劈头就筑。那怪见了心惊,急拖枪败下阵来。行者喝教八戒:“赶上!赶上!”

    ③二人赶到他洞门前,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 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谶(chèn)天炽地八戒慌了道:“哥哥, 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老猪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

    ④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好火:炎炎烈烈盈空燎,赫赫威威遍地红。却似火轮飞上下,犹如炭屑舞西东。这火不是燧人钻木,又不是老子炮丹:非天火,非野火,乃是妖魔修炼成真三昧火。五辆车儿合五行,生生化化皆因火,火遍长空万物荣。妖邪久悟呼三昧,永镇西方第一名。

    ⑤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那妖精在门首,看得明白。他见行者走了,却才收了火具,帅群妖,转于洞内,闭了石门,以为得胜,着小的排宴奏乐,欢笑不题。

    1. (1) 选文出自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第四十一回,作者是明代的
    2. (2) 根据下面的回目、注释和选文第①、③自然段画横线的语句推测并梳理故事人物和情节信息。

      ①选文中的“行者”指,“魔王”指。(填人物名称)
      ②给句子排序,梳理故事情节。

      行者和八戒前去救师父,行者与魔王在枯松涧战经二十合,不分胜败。

      魔王变化成婴儿将唐僧掳进火云洞,行者得知此妖乃是牛魔王和罗刹女的儿子。

      八戒加入战斗,魔王喷大火,八戒败走逃生,行者被三昧真火烧得看不见路。

      魔王被观音菩萨收伏,封为善财童子,唐僧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取经。

      八戒被魔王变成的假观音擒入洞中,行者去南海请求观音菩萨帮忙。

    3. (3) 有人说猪八戒“很可爱”,有人却说他“很可恨”。请细读选文第②、③自然段,结合画横线的句子,从两个方面说说人们为什么这么评价他。

      说八戒“很可爱”,是因为:

      说八戒“很可恨”,是因为:

    4. (4) 下列选项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第①自然段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行者”与“魔王”激烈而精彩的打斗场面。 B . 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可以知道第③自然段中“谶天炽地”是用来形容妖魔所喷的三昧真火火势极猛、威力巨大。 C . 第④自然段,作者通过“捏、撞、寻”一连串动作描写,将一个神通广大、武艺高强、勇敢善战的孙悟空形象跃然纸上。 D . 那妖魔之所以“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是因为打不过行者和八戒,就想“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准备去父母跟前告状哭鼻子。
    5. (5) 学习了课文《猴王出世》,又读了选文内容,小红对阅读原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推荐2-3个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帮她更好地开展阅读吧!
  • 7. 课外选文二:

    草帽计(有删改)

    ①长征期间,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敌军-面死死盯住不放,一面派飞机在天上跟踪轰炸、扫射。那时,正值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战士们虽然人人头上戴了一顶草帽,仍然热得________。忽然,天空中传来了“嗡嗡嗡”的飞机声,敌机来了。贺龙同志命令全体战士到山林中隐蔽。敌机飞了一圈,没有发现可疑迹象,便摇头摆尾地离开了。战士们刚要起身赶路,侦察员前来报告:“后面有一个团的敌军赶 上来了。”贺龙同志听了,点了点头,只是命令部队继续前进。

    ②队伍翻过了一座大山,眼前是一块平坦的山坡,贺龙同志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下了一道命令,要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这时正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时候,战士们听到这道命令,都面面相觑(qù),感到________。有的说,草帽是我们的随身宝,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风雨,为什么要把它丢掉?有的说,这草帽是从根据地带出来的,怎么能随便丢掉?有的说,贺龙同志葫芦里在卖什么药,实在叫人猜不透!也有的说,贺龙同志要我们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战士们尽管有些想法,但军令如山。贺龙同志一声令下,战士们就把草帽统统扔在道旁,顿时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命令部队迅速转移。

    ③一个团的敌军从后面急急赶来。敌军都没有草帽,在酷热的太阳下,早已晒得人困马乏,眼冒金花,突然发现这个山坡上遍地都是红军扔掉的草帽,顿觉________,一窝蜂似的往前抢草帽。敌军军官认为红军是丢盛弃甲、狼狈而逃,就不去阻拦当兵的抢草帽。这支敌军戴上红军扔下的草帽后,一个个眉开眼笑,背着枪追赶红军去了。

    ④这时,天空中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这支敌军不以为意,想着飞机是来配合他们追赶红军的。可敌机的驾驶员却不是这样想的。这些天他们天天飞呀,飞呀,到处寻找红军,连一点儿红军的影子都没看到,为此,他们没少挨长官骂。他们一看地上的军队都戴着草帽,草帽上都印有红五角星,顿时喜出望外。几架飞机像饿鹰抓小鸡一样地俯冲下来,对着这批“草帽”敌军一阵狂轰滥炸,机枪横扫,直打得这一个团的敌军官兵血肉横飞,叫苦连天,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

    ⑤红军战士听到这个消息,人________,个个称赞贺龙同志的神机妙算。

    1. (1)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选文的横线上。(填序号)
      A.喜从天降        B.拍手叫绝        C.汗流浃背        D.莫名其妙
    2. (2) 选文围绕“草帽”讲了一个智计故事,请你按照故事的线索和发展顺序,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
      红军草帽→红军草帽→敌军草帽→敌军“草帽”
      A.抢       B.戴        C.炸        D.扔
    3. (3) 选文第②自然段,写出了红军战士们对贺龙将军下达“丢草帽”命令的不同表现,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样写的意图是(   ) (多选)
      A . 写出了红军战士们不愿意丢弃草帽的心情,说明当时的天气非常炎热恶劣,行军艰难,草帽是战士们很重要的随身宝。 B . 描写红军战士们不同的想法与表现,是为了说明军令如山,再不愿意也得遵守执行。 C . 红军战士虽然执行了命令,但却对贺龙将军的指令猜不透、也不理解,这样写能够反衬出贺龙将军过人的智慧、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想常人不能想,为常人不能为。 D . 描写红军战士们懵懵懂懂,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与猜测,是为后文贺龙将军的神机妙算埋下玄机、打下伏笔。
    4. (4) 理解选文中两个“笑”的含义,再联系上下文揣摩并分析人物当时的内心想法。

      ①“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他心里想:

      ②“这支敌军戴 上红军扔下的草帽后,一个个眉开眼笑”,他们心里想:

    5. (5) 贺龙的“草帽计”可谓是“神机妙算”,让我们来梳理贺龙将军的思维过程。

      算天时——

      算地利——

      算人心——算天上飞的敌军:

      算地上走的敌军:

    6. (6) 阅读了“草帽计”的故事,你觉得用哪句诗评价故事中的贺龙将军最合适?(     )
      A .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 . 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 C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D .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三、生活与表达。
  • 8. 智慧是田忌安排赛马出场顺序的巧妙统筹:智慧是孩子遇险时船长的当机立断:智慧是唐僧师徒西游降妖除魔求取真经的坚定信念:智慧是水浒中武松打虎的有勇有谋:智慧是红楼梦中公子佳人的才情智识:智慧是三国诸葛亮和红军贺龙的神机妙算……请选取一件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最能体现你生活智慧的事情,以“生活中的智慧”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写出智慧思维的过程和内心的情感变化,写出真情实感,400字以 上。文中涉及班级、老师或同学的名字请用“XXX”或健康的昵称代替:网络流行语言慎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