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声现象

更新时间:2022-07-20 浏览次数:200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南通模拟) 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速度
  • 2. (2022·营口) 同学们在音乐教室上声乐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钢琴伴奏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 . 同学们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 . 弹琴时用力按压琴键可以提高琴声的音调 D . 上课时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3. (2022·乐山)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B . 学校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D . 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 4. (2022·枣庄) 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 . 防止噪声产生 B . 阻断噪声传播 C .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 . 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 5. (2022·龙东) 下列关于天宫课堂上声现象知识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王亚平老师讲课时声带在振动 B . 声音以的速度从天宫传到我们耳朵 C . 听老师解说实验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 D . 老师讲课时发出的声音在以上
  • 6. (2022·恩施) 甲、乙音叉的形状差不多,分别标有“256Hz”、“512Hz”字样,先后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它们,甲、乙两音叉相比(   )
    A . 甲响度小 B . 甲音调低 C . 乙振幅大 D . 乙声速小
  • 7. (2022·北京市) 琴和瑟是我国传统的两种乐器,通过弹拨琴和瑟的弦使之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正在发声的琴弦,没有振动 B . 琴和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 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它们的响度一定相同 D . 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琴和瑟的声音
  • 8. (2022·眉山) 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震耳欲聋一一形容声音的音调很高 B . 闻其声,知其人一一是因为人与人的音色不同 C .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一一可以直接减弱声 D . 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一一是因为声能传递信息
  • 9. (2022·常德) 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小芳自制了“水瓶琴”。她往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关于“水瓶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水瓶琴”的“琴声”因为振动产生 B . 敲击不同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 . 敲击同一个瓶子,用力越大响度越大 D . “琴声”通过水传播到小芳的耳朵
  • 10. (2022·山西) 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 . “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 . 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 11. (2022·苏州) 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  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 B .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 .  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 . 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 12. (2022·岳阳) 乡村的夏夜,常常听到青蛙“呱呱”的叫声,下列关于“呱呱”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是由青蛙鸣囊振动产生的 B . 它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 . 根据音调可以辨别它是青蛙的声音 D . 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控制它的干扰
  • 13. (2022·邵阳) 大象可以用我们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这种“声音”的频率很低。频率决定了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色 C . 音速 D . 音调
  • 14. (2022·陕西) “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用知识为滇西北山区女孩创造美好未来,如图,张老师带领师生宣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 . 师生宣誓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C . 师生的声音音色相同 D . 洪亮的宣誓声表明声音的速度很大
  • 15. (2022·怀化) 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   )
    A . 禁止鸣笛 B .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 C . 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 . 学校周围植树
  • 16. (2022·聊城) 如图所示,小慧同学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她想探究的问题是(   )

    A .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 声音传播的条件 C .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 .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 17. (2022·娄底) 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句中描绘声音在山谷中产生回声 B .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 .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D .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句中“汤沸”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
  • 18. (2022·江汉) 如图,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 B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C .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D . 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 19. (2022·广州) 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则(   )

    A . 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 B . 敲P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N处的 C . 敲P处时,钟的振幅一定比敲M处时大 D . 敲N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M处时大
  • 20. (2022·宁夏) 部分智能手机有智慧语音功能,手机主人说出已录人的“唤醒词”就可以唤醒手机,这是利用声音特性中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频率 D . 音色
  • 21. (2022·新疆) 男女两位歌唱家分低高音声部二重唱时,两位歌唱家的声音最有可能(   )
    A . 音调相近 B . 音色相近 C . 频率相近 D . 响度相近
  • 22. (2022·黔东南) 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 B . 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 . 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是需要介质 D . 丁图: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23. (2022·成都)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 . 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 C . 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 . 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 24. (2022·南充) 某学校九年级三班在教室举办了一场庆元旦文艺晚会,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某同学弹奏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按压弦的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调 B . 表演中的女高音和男低音指的是两者的响度不同 C . 某同学发现音箱上小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D . 在教室中唱歌的声音比在教室外显得更加洪亮,是由于教室中有回声的缘故
  • 25. (2022·泰安) 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B .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 C . “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 D .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利用了声传递能量
二、填空题
  • 26. (2022·锦州) 2022年元宵晚会上,在空间站中的航天员王亚平用古筝演奏了一曲《茉莉花》。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琴弦产生的;改变拨弦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27. (2022·泰州)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世瞩目,小男孩在国旗传递环节中用小号吹奏的(我和我的祖国)响彻全场,小号声是由空气柱的产生的,观众能听出是小号发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
  • 28. (2022·牡丹江) 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的音调相同,的响度相同。

    A. B. C. D.

  • 29. (2022·大庆)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演奏者敲击编钟使其发出悠长的声音,钟振动幅度越大,越大;钟振动频率越高,越高。
  • 30. (2022·黄冈) 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 31. (2022·苏州) 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 32. (2022·河南) 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

  • 33. (2022·十堰)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如图),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 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声音的特性),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从 处控制噪声。

  • 34. (2022·江西)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 35. (2022·重庆) 如图所示是今年元宵晚会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茉莉花》的情景,她听到的琴声是由琴弦的产生的,人们只听琴声就能根据分辨出这是用我国传统乐器古筝弹奏的。

三、实验探究题
  • 36. (2022·福建) 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

    1. (1) 为了避免声音通过底部固体传出,利用磁悬浮装置使发声体悬浮于空中,A磁体上端为N极,则B磁体下端为极;
    2. (2) 将内部充有少量空气的气球口系紧,并悬挂于玻璃罩内壁,实验过程发现气球体积变大,说明罩内气压变
    3. (3) 罩内空气不断减少,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照旧跳动,说明发声体仍在
    4. (4) 本实验无法抽成绝对真空,需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传声。写出一个运用类似研究方法的实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