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贺州市富川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2-08-01 浏览次数:5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 1. 下列依次填入括号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闻一多向古代典jí(   )钻探,有如向地(    )寻求宝藏。仰之(   )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钻得越qiè(   )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来。

    A . 籍  ké  mí  契 B . 藉  qiào  mí 锲 C . 籍  qiào  mí 锲 D . 藉 ké  mí 契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张桂梅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B .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不期而至 , 广西人民欢天喜地迎接这个专属我们的节日。 C . 在中考百日誓师大会上,校长告诉我们:只要脚踏实地地努力,梦想就不是海市蜃楼 D . 找了几个小时,走失的孩子终于找到,大家如释重负 , 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 3.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增强师生的生态环保习惯,富川县部分学校组织师生开展植树护绿活动。 B .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仅是讲述中国故事的绝佳平台,还是实力比拼的竞技赛场。 C . 了防止疫情不再扩散,有关部门要求停止一切线下培训活动及大型聚集性活动。 D . 三月春暖,万物复苏,公园里的桃花竞相绽放,大批游客前来赏花踏青,乐享春光。
  •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而使“痛苦指数”下降,“幸福指数”上升。

    ②这种条理性和有序性正是内心满足感的主要来源。

    ③守时让一切都变得有条理起来,使生活有序起来。

    ④而守时可以减缓甚至消除因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

    ⑤现代人普遍患有“时间焦虑症”。

    A . ③②⑤④① B . ②③⑤④① C . ③②①⑤④ D . ③⑤②④①
  • 5.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B . 在困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 .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D . 在本次黑板报评比活动中,总体表现优秀的班级是一、二班。
  • 6. (2021七下·来宾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 B .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是一种自由、不讲究用韵的文体。 C . 诗歌按形式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楚辞、乐府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D .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午节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
二、现代文阅读(6分)
  • 7. 阅读

    立春花蕊绽放:“未来三维仿真”

    ①伴随着悠扬的琵琶乐曲,在鸟巢的场馆内,一朵荧光色的花朵悄然绽放。随着花瓣一点点舒展,翠绿的花蕊徐徐绽开。轻盈的花瓣如微风飘散,似乎还能闻到淡淡的清香,春来了。

    ②一场冬奥会,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看过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观众,一定对《立春》这个开场节目印象深刻。在这台由舞美灯光和演员共同呈现的节目中,一共动用了293名表演者。悄然绽开又逐渐收拢的花蕊,其实是由293名表演者手持绿色荧光长杆组成。演员们踩点上场,精准地站在自己的点位上,随着音乐的变化,齐心协力,挥动长杆,与地面大屏的特效融为一体,才有了开幕式上如此震撼的一幕。

    ③屏幕上灵动的花朵之所以能如此传神,多亏了演员们和灯光效果严丝合缝的完美配合。而这种配合的背后,也有着黑科技的登场。

    ④在传统的舞台上,要做出精准的舞台表现,需要演员前期无数次的彩排和调整。但在这次冬奥会上,多亏了“智能化创编排演一体化”系统,让这一切变得轻松精准。

    ⑤这一由北京理工大学团队打造的系统,运用了仿真虚拟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团队成员在数字端打造了一个全仿真的“虚拟鸟巢”。和常见的数字模型不同,这个“虚拟鸟巢”可以和真实鸟巢一一对应,精确到每一个点位。根据北理工计算机学院丁刚毅教授的介绍,通过三维仿真技术,团队成员可以在“虚拟鸟巢”中模拟出冬奥会开幕式全流程,对演员、灯光、音乐、烟花、奥运火炬,甚至转播机位等全要素进行全方位排兵布阵。这个平台相当于电影预演系统,帮助导演团队等直观了解开幕式的整体效果,大大减少真实的彩排次数,节约了人力财力成本。

    ⑥三维仿真系统由于可以构建逼真的临场环境,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极广的应用场景。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三维仿真系统主要应用在飞行培训、城市规划、设计制造等方面,以便达到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

    ⑦未来,你所生活的城市或许就是由三维仿真系统所设计、建造。而在更远的未来,配合VR等可穿戴设备,三维仿真系统或许将带来更为真实的虚拟世界体验。

    (《IT时报》崔鹏志  范昕茹)

    1. (1)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
      A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开场节目《立春》 B . 虚拟鸟巢 C . “智能化创编排演一体化”系统 D . 三维仿真系统
    2. (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春天来了,鸟巢里的花朵悄然绽放,随着花瓣一点点舒展,翠绿的花蕊徐徐绽开,轻盈的花瓣如微风飘散,还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B . 演员们和灯光效果严丝合缝的完美配合,黑科技的登场,让《立春》这个节目很震撼。 C . 全仿真的“虚拟鸟巢”,可以大大减少冬奥会开幕式真实的彩排次数,节约了人力财力成本。 D . 三维仿真系统可以构建逼真的临场环境,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极广的应用场景,如飞行培训、城市规划、设计制造等。
    3. (3) 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轻盈的花瓣如微风飘散,似乎还能闻到淡淡的清香,春来了。” 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立春》节目的精彩。 B . “一共动用了293名表演者”,运用精确的数字,说明多人表演才能让节目的震撼。 C . 第⑦段中的两个“或许”,说明可能性很大,但还具有不确定性,体现了作者用词的严谨。 D .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运用了时间顺序,由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写起,再联系到现实生活,最后畅想未来,一气呵成,严谨周密。
三、古诗文阅读(17分)
  • 8. 文言文阅读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 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活板》)

    【乙】余适客稷下 , 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地震》)

    注释:①客稷下:在稷下作客。②栖霞山:山名。③沂水:地名。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火烧令坚     令坚:使……坚硬 B . 火炀之       就:完成 C . 客稷下     适:恰好 D . 俄而几案摆簸     俄而:一会儿
    2. (2) 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沾污         途同归 B . 有奇字无备者   不相识 C . 字平如         坦荡如 D . 不解其故         人情世
    3.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紧扣“印”这一特征进行说明,在说明时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板的优越性。 B . 乙文记述地震的过程非常清晰,从“声如雷”“几案摆簸”到“墙倾屋塌”“河水倾泼”,写出了地震由弱到强的过程。 C . 乙文从“众骇异”“相顾失色”到“男女裸聚”,从人的神态进行侧面烘托,写地震严重的程度。 D . 从表达方式看,甲文就是一篇说明文,而乙文则是一篇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章。
    4.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②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

    5. (5) 【甲】文在介绍活字印刷术时,注意突出一个“活”字。请结合选文简要说说活字印刷术的“活”字体现在哪里?
  • 9. 古诗词鉴赏,按要求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1) 说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2. (2) 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四、诗文默写(10分)
  • 10. 按要求填空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可以激发人生思考。读一读杜甫的《望岳》“”激励我们不畏艰险,勇于攀登;读一读周敦颐的《爱莲说》“”提醒我们要像莲花一样做到洁身自好,不显媚态;读一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让我们领悟到时空亘古不变而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此外,读一读王维的《竹里馆》“,弹琴复长啸”感受到诗人淡泊心态;读一读韩愈的《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 ”体会到诗人对春光的珍惜;读一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领悟到诗人的奉献,这些都能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读诗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五、 综合性学习(10分)
  • 11. 名著阅读

    有十几条章鱼侵入到平台上和“鹦鹉螺”号两边来。我们狂怒地挥起斧头,乱砍乱杀。内德·兰德的叉每一下都刺入章鱼海色的眼睛中。突然,一条章鱼的触须卷住他,把他掀倒在地,章鱼厉害可怕的嘴对着内德·兰德张开,这个不幸的人眼看要被咬为两段了。

    我急急跑去救他,但尼摩船长走在我的前面,先我动了手。他的斧子砍入两排巨大齿牙里面了,加拿大人出人意料地得救了,站起来,把整条叉刺人章鱼的三个心脏中。

    “我应该有这次机会报答您啊!”尼摩船长对加拿大人说。

    内德·兰德感激地点点头,没有回答他的话。

    这次战斗延长至一刻钟之久。怪物打败了,有的死了,有的受伤了,最后给我们让出地方来,溜入水中不见了。

    1. (1) 文段选自《》,作者是法国著名科幻和探险小说家,他小说中的许多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 (2) 阅读以上文段,并联系整本书,谈谈在与章鱼搏斗的章节中体现了“鹦鹉螺”号上人们的哪些精神品质?
  • 12. 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的根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孝文化”滋养着民族的心灵。为了弘扬孝文化,光明中学组织开展了“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实践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 (1) 活动一:我实践我分享

      你做为一名弘扬孝文化的好少年,请概括分享你在日常生活中孝亲敬老的一件事情。

    2. (2) 活动二:我参与我设计

      光明学校校报为此次活动开设了新专栏,请你设计专栏名称和内容。

      栏目名称

      栏目内容

      解读“孝礼”内涵

      践孝行

      传孝义

      讲述“孝义”故事

    3. (3) 活动三:我传承我书写

      下面是拆散的有关“孝亲敬老”的两副对联,请你按照对联书写要求搭配好任意一幅填写在横线上。

      孝心似籽     风尚好   国泰民安   心里种

      孝亲敬老     脸上开     敬老如花   岁月新

      上联:   下联

六、现代文阅读(15分)
  • 1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捅马蜂窝

    冯骥才

    ①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②“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桶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③“不行,要蛰死人的!”爷爷说。

    ④“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⑤“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⑥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式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桶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⑦妹妹躲在门缝后边,一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动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 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蛰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⑧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帕儿,也没能使我那肿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⑨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 。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招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⑩“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爷爷说:“这就是蜇你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蛰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⑪“那它干嘛还要蛰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⑫“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⑬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一种罪孳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⑭那一窝被我扰得无家可归的马蜂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⑮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⑯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⑰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楼下几只赤黄色的马峰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峰窝已经筑成了。

    ⑱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有删改)

    1. (1) 读文章第①段,有似曾相识之感,它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描写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十分相似。
    2. (2) 围绕捅马蜂窝这件事,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是:→“我”捅了马蜂窝→→后院又有了马蜂窝。
    3. (3) 文中第⑦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
    4. (4) 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把门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从描写方法角度)

      ②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从词语运用角度)

    5. (5) 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6. (6) 请结合全文,说说怎样才能做到“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七、写作(50分)
  • 14.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 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请以“  ▲   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