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07-20 浏览次数:102 类型:期末考试
一、   (23分)
  • 1.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1.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2. (2)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3. (3)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4) 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5. (5) 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6. (6) 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7. (7) 当好友被眼前顺境所迷惑时,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的句子

      ”劝诫他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 2. 班级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综合性学习活动,你积极参与。

    给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们呱呱落地就和父母签dìng了陪伴一生的约,在我们páng徨时,父母陪伴我们;在我们忧愁时,父母开导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体谅父母,孝敬父母,不让孝心迟到,不给自己留下遗hàn。

             dìng  契  páng  hàn

  • 3. 小夏找到一副以“孝”为主题的对联,但是对联被打乱了,你帮忙重组。

    常怀  三春雨  承恩  行孝  寸草心  不忘

    上联:      下联:

  • 4. 父亲节前夕,你想制作一张感恩卡送给父亲。你找到一张童年照片(如右),准备再写一句和画面匹配的文字,表达你的心意。

  • 5.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小夏找到了全国“敬老月”的活动标识(如右)。你写出这个标识中图形部分的设计理念。

二、   (39分)
  • 6. 古诗阅读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唐]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注释】①西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②崚嶒(líng céng):形容山势高峻。③车箱:华阴市西南二十五里有车箱谷。深不可测。④箭栝(guā):指华山箭栝峰,箭栝原意为“箭的末端”。⑤一门:此处指南天门。

    人生好似攀登。甲乙两首《望岳》先后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诗人笔下的“岱宗”和“西岳”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 7. 古文阅读

    活板

    [宋]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1. (1)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2. (2) 请按下表步骤,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方法

      原文

      过程

      含义

      前后

      勾连

      又有奇字无备者

      不相识

      素:

      字典

      查找

      火炀之如

      义项:①凑近,靠近;②到,开始从事;③被,受;④完成;⑤只,仅仅。

      就:

      瞬息可

      就:

      词类

      活用

      用讫再令药镕

      疏食(名词活用为动词,吃)

      火: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4. (4) 小夏描绘了他心中的活板“活”在何处。你结合原文内容,另外写了两条。

  • 8. 现代文阅读

    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主任递给我一双眼睛,指指前面的大屏幕,把眼睛的主人介绍给我,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在肥大的太空服中,显得很娇小,她面前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

    我问她想去哪里。

    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笑出声来。

    “那就去我们起航前去过的地方吧。”她说。

    这是高山与草原的交接处,大草原从我面前一直延伸到天边,背后的群山覆盖着绿色的森林,几座山顶还有银色的雪冠。

    我掏出她的眼睛戴上。

    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另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我从眼睛中真的听到她在做深呼吸,我说:“可你现在并不封闭,同你周围的太空比起来,这草原太小了。”

    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但几秒钟后,她突然惊叫:“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是的,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我蹲下来看。“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我在草原上漫步,很快来到一条隐没在草丛中的小溪旁。她叫住了我说:“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一股清凉流遍全身,她的眼睛用超高频信息波把这感觉传给远在太空中的她,我又听到了她的感叹。

    “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从屏幕上看到的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

    “热,热得像……地狱。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这时我刚把手从水中拿出来,微风吹在湿手上凉丝丝的,她让我把双手举在草原的微风中,直到手被吹干。

    …………

    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个活动范围不到10立方米的闷热的控制舱。飞船上有一个中微子传感眼镜,这个装置使她同地面世界多少保持着一些感性的联系。但这种如同生命线的联系不能长时间延续下去,飞船里中微子通信设备的能量最后耗尽,这种联系在两个月前就中断了,具体时间是在我从草原返回航天中心的途中。

    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

    “落日六号”的中子材料外壳足以抵抗地心的巨大压力,而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我听到了她同地面最后通信的录音,这时来自地心的中微子波束已很弱,她的声音时断时续,但这声音很平静。

    “……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节选自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

    1. (1)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地点

      事件

      明 线

      “我”带着她的“眼睛”一起游历。

      暗 线

      “落日六号”

    2. (2) 伏笔是前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物,对后文将要呈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某种提示或暗示。请你找到文中的一处伏笔,并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3. (3) 请举一例,具体说说选文如何体现科幻小说“科学+幻想”的特点?
  • 9. 名著阅读

    阳光可以照到洋面下三十英尺的地方,这股力量真使我惊奇。太阳光强有力地穿过水层,把水中的颜色驱散,我可以清楚地分辨一百米以内的物体。百米之外,水底现出天蓝一般的渐次晕淡的不同色度,在远处变成浅蓝,没入模糊的黑暗中。真的,在我周围的这水实在不过是一种空气,虽然密度较地上的空气大,但透明的情形是跟地上空气相仿。在我头上,我又看见那平静无波的海面。

    我们在很细,很平,没有皱纹,像海滩上只留有潮水痕迹的沙上行走。这种炫人眼目的地毯,像真正的反射镜,把太阳光强烈地反射出去。由此而生出那种强大的光线辐射,透入所有的水层中。如果我肯定说,在水中深三十英尺的地方,我可以像在阳光下一样看得清楚,那人们能相信我吗?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版。曾觉之译)

    1. (1) 小奇想在节选段落前加一句话,使语意连贯又有悬念,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 . 海底平原是如此美丽啊,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去散步啦! B . 我们又听到加拿大人讽刺地对我们说一句:“好好地去打猎吧!” C . 海底不是漆黑一片吗?我们真的能看清并获得猎物吗? D . 穿上这身沉沉的衣服,被铅做的鞋底钉在甲板上,怎么能迈步?
    2. (2) “孤勇者”指身居困境仍心怀梦想、勇敢抗争的孤独奋斗者。请你结合原著内容,说明尼摩船长是不是“孤勇者”。
三、   (38分)
  • 10. 请选择一种植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个120字左右的片段。
  • 11. 根据要求写作。

    科技进步,万象更新。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你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围绕“变化”这一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