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禹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2-07-25 浏览次数:5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20分,20小题)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纪元”指(    )
    A .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 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 . 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 2. “中国人走向民族复兴是从跨过鸭绿江那一刻开始的,敢于和世界上最强的国家较量,还能战而胜之……这是极为了不起的事情。”材料强调抗美援朝胜利(    )
    A . 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 . 实现了中国的民族独立 C .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D .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3. 下图邮票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的时期是(    )

    A . 一五计划 B . 大跃进 C . 改革开放 D . 土地改革
  • 4. 河南安阳一个村成立农业合作社一年后(1954 年) ,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改善了。这表明(    )
    A . 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唯一方式 B . 农业合作化适应了当时生产发展 C . 生产资料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D . 公私合营取得发展
  • 5. 习近平称赞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兰考人民评价他:“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材料中的“他”被誉为(    )
    A . 两弹元勋 B . “铁人” C . “党的好干部” D . 解放军好战士
  • 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几个阶段,下图年代尺C处应该是(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7. 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小丽在某些墙体上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停产闹革命”等标语口号。其体现的时代是(    )
    A . 三大改造 B . 大跃进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8. 1978年,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新阶段。这说明(    )
    A .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B . 思想引领一切 C . 只要解放思想就能成功 D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9. 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和去香港考察的人员达529批,共3213人。其中,经党中央批准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四个。此举反映了我国(    )
    A . 将国家重心转向国外 B . 外交原则逐步发生变化 C . 已开始与美国建交 D . 为改革开放作了准备
  • 10. 深圳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现在正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迈进。深圳发展的起点是(    )
    A . 成为经济特区 B . 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C . 成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D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此论断出自(    )
    A . 中共十五大 B . 中共十六大 C . 中共十七大 D . 中共十九大
  • 12. 下列事件的意义不包括(    )

    A . 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B .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C . 实践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D . 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 13. "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九二共识"指的是(    )
    A .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B . 和平统一方针 C .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D . 海峡两岸可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
  • 14. 2022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5周年。在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要组织好庆祝活动。国家在这一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群众性自治组织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5. 下面是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健身场地、设施的变化,出现这样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各级政府重视 B . 经济实力增强 C . 生活环境改善 D . 科技水平提高
  • 16.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祖国统一 B . 科技强军 C . 和平外交 D . 便捷文明
  • 17.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是某人对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发生的一件事情的感叹,“这件事件”指(    )
    A .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 尼克松访问中国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 中日建交
  • 18.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材料旨在说明(    )
    A . 没有“两弹一星”,没有国家愿与中国建交 B . 国家应重点发展“两弹一星" C . 原子弹决定一国的影响力 D .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 19. “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屠呦呦的贡献是(    )
    A . 编著了《本草纲目》 B . 发现了青蒿素 C . 提出了“治未病” D . 发明了麻沸散
  • 20. 学习历史应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十四五”时期,要树立绿色低碳的鲜明导向,坚定不移推进能源转型变革,更好完成保障能源安全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两大任务,努力推动我国能源革命实现新的历史性飞跃。

    1. (1)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汽车行业发生的变化。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汽车行业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3. (3) 据材料二,指出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导向。请你列举一例新能源开发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具体事例?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餐饮浪费现象,触目 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图1和图2粮食产量提高的政策因素。
    2. (2) 请再举一个中国在技术领域的突破进而提高粮食产量的例子。
    3. (3) 筑牢粮食安全线,端好“中国饭碗”,你有何良策?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航天大事记(节选)

    1970年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99年

    神舟一号发射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2007年

    嫦娥一号发射,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

    2008年

    中国人实现首次太空行走

    2011年

    天宫一号发射入轨,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

    2013年

    嫦娥三号发射,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路的无人登月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亮相

    2020年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立,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导航卫星

    2021年

    義和号发射,我国太空探测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2021年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21年

    天问一号抵达火星,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

    2021年

    神舟十三号发射,三名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

    材料二:我们培养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育铸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特点。
    2. (2)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 (3) 综上所述,对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你有何感想。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做出的贡献。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3. (3) 面对当今世界局势,为了更好发挥中国影响力,你认为中国应该怎么做?
  • 25. 阅读材料并提炼一个观点,围绕该观点,结合所学写一篇60至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售的方法)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