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

更新时间:2022-08-30 浏览次数:5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17七下·钦州港月考)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宋太祖
  • 2. 我国古代“书圣”“诗圣”分别是指(    )
    A . 王羲之、李白 B . 顾恺之、杜甫 C . 张旭、李白 D . 王羲之、杜甫
  • 3. 唐朝僧人玄奘曾前往天竺取经,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将其亲身见闻记录成书。这部书籍是(    )
    A . 《马可·波罗行纪》 B . 《金刚经》 C . 《大唐西域记》 D . 《西游记》
  • 4. “杯酒释兵权”事件是下列哪位皇帝所为?(    )
    A . 唐玄宗 B . 宋太祖 C . 宋太宗 D . 明太祖
  • 5. 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共同之处是(    )
    A . 少数民族政权的军队撤走 B . 划定边界 C . 宋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 D . 宋向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
  • 6.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一情况折射出的社会现象是(    )
    A . 对外交往频繁 B . 文学艺术繁荣 C . 民族战争不断 D . 商品经济发展
  • 7. 通过《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    )

    ①可以去夜市买东西   

    ②边喝着茶边在瓦子里看杂技表演

    ③大街上店铺林立,可以吃到多种风味小吃   

    ④城市平民都住着高大宽敞的瓦顶平房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时已出现,两宋时期达到顶峰。下列属于宋代杰出词人的是(    )

    ①苏轼    ②李白    ③辛弃疾    ④杜甫    ⑤李清照    ⑥曹雪芹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⑤ C . ②③⑥ D . ④⑤⑥
  • 9.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 )

    A . 明太祖 B . 明成祖 C . 雍正帝 D . 乾隆帝
  • 10. 明朝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最具有特色的是(    )
    A . 废除中书省,设三司 B . 废丞相,权分六部 C . 设殿阁大学士 D . 设立锦衣卫和东厂
  • 11. 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先后七次下西洋 B . 最远到达大西洋西岸 C . 第一次是从刘家港出发 D . 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 12. 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指(    )
    A . 秦朝修筑的长城 B . 汉朝修筑的长城 C . 明朝修筑的长城 D . 清朝修筑的长城
  • 13. 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 . 《农政全书》 B . 《梦溪笔谈》 C . 《齐民要术》 D . 《天工开物》
  • 14. 将国号由大金改为清的皇帝是(    )
    A . 努尔哈赤 B . 皇太极 C . 顺治帝 D . 康熙帝
  • 15.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口号是(    )
    A . 均贫富 B . 杀人者死 C . 均田免赋 D . 起兵为百姓
  • 16. 下列有关我国西藏历史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唐朝的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B .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 .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 D . 明朝前期,设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 17. 隋朝时,人们从余杭乘船沿大运河北上,到达长江之前途经的这一段运河名为(    )
    A . 永济渠 B . 通济渠 C . 江南河 D . 邗沟
  • 18.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赞颂的是我国古代的(    )
    A . 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科举制
  • 19. 下列诗词所评述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②“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

    ③“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

    ④“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②④①③ D . ④①③②
  • 20. 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东京的某处娱乐场所,这里有人说书、唱曲、卖饮食、相面算卦、耍杂技等。他们去的地方最有可能是(    )
    A . 坊郭户 B . 蕃市 C . 瓦子 D . 榷场
  • 21.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舟舶来往”依靠的是(    )
    A . 司南 B . 指南针 C . 方向盘 D . 火药
  • 22. 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
    A . 葡萄 B . 玉米 C . 甘薯 D . 向日葵
  • 23. (2020·大兴安岭) 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 . 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B . 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 . 西北地区遭受侵略 D . 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 24. 某民间团体为纪念郑和下西洋,欲组织一艘轮船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    )
    A . 地中海沿岸 B . 红海沿岸 C . 非洲东海岸 D . 印度洋沿岸
  • 25. 明清时期,地主和商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
    A . 不利于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B .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 使农民购买力下降,商品市场狭小 D . 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 26. 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是(    )
    A . 小麦 B . 水稻 C . 高粱 D . 玉米
  • 27. 宋元时期,交通发达,下面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

    ①宋代驿站发达,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

    ②宋朝的陆路向西可通往俄罗斯

    ③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人鼎盛时期

    ④元朝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达到140多个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28. (2017七下·启东期中) “开元年间,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任数。四方丰稔,百姓殷富。”材料直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    )

    A . 政治清明 B . 经济繁荣 C . 民族团结 D . 文化昌盛
  • 29. 若为电视连续剧《武则天》布置场景,则场景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 . 城市“买卖昼夜不绝” B . 餐桌上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 C . 田里长着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 D . 用陶活字刊印大量精美的书籍
  • 30. 唐朝中期,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的事件是(    )
    A . 黄巢起义 B . 李自成进攻北京 C . 蒙古族南下侵 D . 安史之乱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26分共40分。)
  • 31.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材料二:如图

    1.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这种经济现象最终完成是在哪个朝代?
    2. (2) 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出现在何地?
    3. (3) 图三《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作者是谁?描绘了宋朝哪座城市的繁华最象?
  • 32.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课本

    材料二:

    材料三: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为了巩固统治,他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1. (1) 根据材料一、二,元朝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朝时,形成的新的民族是什么民族?
    2. (2) 分析材料一、材料二说出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归纳促成这种趋势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明朝的都城是?分析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