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命题...

更新时间:2022-07-12 浏览次数:6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28分)
  •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

    铁一般坚强的树干,是我们伟岸的身躯。风雨中我们(A.傲然挺立B.桀骜不驯),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披拂摇曳的树枝,是我们挥舞的手臂。和风吹过,树叶沙沙,那是我们真诚的致敬——向________①(A.zhàn lán)的天空,向炙热的太阳,向_______②(B.guǎng mào)的大地。粗壮的树根是我们有力的双足,深深踏入土壤,与脚下的土地有着同样执着的坚持。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一棵(A.器宇轩昂B.叹为观止)的参天大树。

    1. (1) 为文中①处和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②

    2. (2) 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乙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暴雨肆虐霹雳惊天狂风呼啸 B . 霹雳惊天狂风呼啸暴雨肆虐 C . 狂风呼啸霹雳惊天暴雨肆虐 D . 霹雳惊天暴雨肆虐狂风呼啸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 . 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 C .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连接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D . 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日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
  • 3.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粗壮的树根是我们有力的双足。”句子主干为:树根是双足。 B . 暴雨肆虐,摇曳的树枝,傲然挺立和器宇轩昂都属于偏正短语。 C . “铁一般坚强的树干,是我们伟岸的身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 . 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采用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构思,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使作品充满了情趣,构思别致新颖,富有诗意。
  • 4. 综合性学习。

    对于青少年来说,在假期中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对于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学校、家长也开始广泛关注和重视青少年假期实践。学校组织同学们本次暑假进行以“丰富的假期实践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下表是针对暑假中学生出游意愿的一个调查,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调查结果。

    2. (2) 你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古都行”夏令营活动,参加夏令营后必须完成此次西安—南京—北京旅游收获的演讲报告,小明对这样的任务表现出极大的不满,他说:“旅游不就是随便走走逛逛,散个心,早知道还要做演讲报告,我就不去。”你觉得小明的想法不妥,夏令营活动绝不是随意玩玩,你打算这样劝告他:“

      听了你的话,小明开始认真准备自己的演讲报告了。

  • 5. 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 . 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 6.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 (1)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诗经·关雎》)
    2. (2) ,但余钟磐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 (3) 是故谋闭而不兴,。(《大道之行也》
    4. (4) 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5) 谁见幽人独往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 (6)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7. (7)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巫相》)
    8. (8) 唐人送别情真意切,笔法各别。李白“挥手自兹去,”写出离别时的潇洒挥手,任凭马嘶的场景,表达借别的深远意境;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以真情克服空间阻隔,一扫离愁,积极向上,遂成千古名句。
二、阅读(44分)
  • 7.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

    (乙)墨子言曰:“今也天下之士君子  , 皆欲富贵而恶贫贱。然汝何为而得富贵而辟贫贱?莫若为贤,为贤之道将奈何?又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若饥则得食,寒则得衣,乱则得治,此安生生。

    (节选自《墨子》)

    【注释】①士君子:上层统治者。②辟:通“避”。③有道者:有知识、有见识的人。

    1.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讲信睦(

      ②女有

      ③莫若为

      ④有力者以助人(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②今也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贵而恶贫贱。

    3. (3) 甲文的儒家“大道”和乙文墨子提到的“为贤之道”,都包含着一种共同的社会理想,请结合甲乙文章 内容进行概括。
  • 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黑足猫——世界上最致命的小猫

    一剪梅

    ①随着2018年BBC开年吸猫大片《BigCats》的热播,黑足猫这种小萌猫也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瞬间吸粉无数。据美国“生活科学网”(LiveSaenCe)报道,地球上最致命的猫科动物不是大型狮子或跑得快的豹子,而是鲜为人知的小型动物——生活在非洲的黑足猫。

    ②黑足猫平均重1.6千克,体长只有36-52厘米,身高20厘米。黑足猫是夜行动物,能攻击比自己大4倍的小羊。黑足猫的名字来源于它们足底有黑色的标记。

    黑足猫原产于非洲南部草原,目前只在3个国家出现: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和南非。

    ④黑足猫只生活在开阔的矮草栖息地,干旱稀树草原,灌木丛和半荒漠地区。它们不需要特意饮水,但是仍然无法在地形开阔、极端干旱的荒漠深处生存。

    ⑤虽然外表看上去很可爱,但黑足猫是地球上最致命的猫科动物,比一头有着蓬松鬃毛的狮子、毛皮光滑的豹子或隐秘的老虎都凶悍。在PBS频道的《自然》迷你剧节目里,一系列“超级猫科动物”中,尽管黑足猫的体型很小,但他一夜之间捕食的猎物比豹子在6个月内捕食的猎物数量还要多。因为黑足猫很小,在高高的草丛中,它们比大猫更难被追踪。正因为黑足猫在野外很难被观察到,所以并不为人们所熟知。现在研究人员用特殊的光敏相机拍摄到这些夜行的猫科动物,记录下它们捕猎的镜头,在这以前是无法实现的。

    ⑥黑足猫用3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捕捉猎物。有一种方法被称为“快速狩猎”,即黑足猫埋伏在高高的草丛中,突然跃出捕捉鸟或啮齿动物等小猎物。另一种办法是“半路堵截”,当猎物慢慢地穿过栖息地时,黑足猫悄悄地爬到猎物近前捕猎。最后一种方法,它们在猎食动物的洞穴附近守株待兔,叫做“静坐狩猎”,他们能一动不动的等上2个小时。一个晚上,一只黑足猫会杀死10-14只啮齿动物或小鸟,平均每50分钟就会杀死一只,而且捕猎的成功率高达60%,大约是獅子的3倍。黑足猫之所以要拼命捕猎,是因为他们新陈代谢速度快,需要不断补充能量。

    ⑦黑足猫捕猎鸟类、啮齿动物甚至栖息在草原生态系统的昆虫,其中主要还是啮齿类动物,这占了他食谱2/3的分量。一只黑足猫一年能消灭掉3000只鼠类,因此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作用很大。然而放牧家畜破坏了黑足猫的栖息地,使它们的处境岌岌可危。

    ⑧希望人们能善待黑足猫,保护黑足猫。

    (摘自《青少年科技博览》2019年第5期,有改动)

    材料二

    随着人类生活区的扩张,黑足猫的栖息地不断缩减,黑足猫还面临着人类的非法捕杀,目前只有大约13000只野生黑足猫个体稀疏地分布在栖息地内。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已经将黑足猫列为易危动物。

    (2019年5月11日北京科技中心)

    1. (1) 通读材料一,概括黑足猫的致命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2. (2) 材料一第⑥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3) 材料一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的“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
    4. (4) 阅读材料二,结合文章内容,就如何在世界范围内保护黑足猫提出两条建议。
  • 9.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三登泰岳

    韩天街

    ①一九七八年初春,为拍摄《书法艺术》电影,我与朋友一行五人访碑泰山。彼时经历寒冬的泰山似在冬眠中还未苏醒,落叶的树,无芽的草,一片土黄色,很莽荒的萧瑟相貌。晨八时进山门,拾阶而上,偶要攀爬土坡,一路走去,赏右侧大山坡上字大于斗、整幅字巨大到看不到边际的古代“大字之王”——经石峪金刚经刻石;观不知其年的五老松,它那奇崛开张如龙蟠凤舞的姿势,让我们绕着它转悠了四五圈,还觉看不够。

    ②那时节,山上还多余雪。风萧萧的晚间睡在招待所里,还算暖和。翌日晨四时,裹上借来的棉军大衣,急匆匆地赶往东侧日观峰的拱北石景观台看日出。记得李太白有“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的诗句,我这次要亲见奇景了。寒风中,急切地期待日出,终于,旭日在一片曙光的簇拥下,矜持地露脸了。那奇艳的红,似乎只有刚出炉的钢水才有这般厚实、凝重、绚烂。眨眼间旭日已从海上跃起,爬上远处起伏如波涛的群山,这以天地为幕的大观,奇妙到铭心刻骨。此时高居山巅而临下的我,不由吟起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自豪啊!

    ③二〇〇八年盛夏,又有登泰山之旅。但此时“旅”的辛苦,都被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一扫而光,“攀登”一说,成了夸张说辞,虚张声势。旅游车直送中天门,再乘坐缆车空降到南天门。一路上满目碧绿,生机勃勃,大有“游”之乐,而无“旅”之艰,甚觉轻松。但世上事,得必有失,步行登山的一路景致也因此无缘欣赏,不免生出了浓浓的失落感。

    ④旧地重游,泰山已不复三十年前我初游时的清寂,变得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美景恨不百回看,午后时分,又登上了观景台,体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受,玩味杜工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境。然而,环顾南北而有所思,此处泰山独高,再遥望西南,那边陲上的珠峰,要高出泰山若干倍。珠峰有灵,会视泰山为小丘的。又想到古人常用“泰山北斗”作美喻,将泰山与北斗并列,其实,居北斗而俯看泰山,它仅是砂石一粒,渺焉难寻。我彼时不由自问:天下小了,泰山小了,“小天下”的自身岂不更加渺小了?!初登泰山时的莫名自豪、自大此际被一扫而空。得此感悟,折返海上后,我披刀叩石,刻了一大方印,曰“登山小己”,自警也。

    ⑤八年后,岁近八旬的老朽,有幸三登泰岳。旅游业更加发达了,在一条龙衔接的全程周到服务下,一切攀山艰辛的顾虑早已全消。初登泰山时九小时的路程如今仅需一小时,在车上,在缆车车厢里,坐看窗外,满山遍野的绿,还夹杂着些许的红,天成的斑斓,是老成而醇郁的秋滋味。那明灭断续的登山路,似断线的珍珠串,时隐时显,美极。也怪,我总觉得人的思维多有“贱”的一面,至少我是如此。初登泰山时那般艰辛,多挪身一步都觉烦难,那时多向往一步登天的舒坦便捷。如今,舒坦便捷了,却又惦记着当初辛苦中才能获得的乐趣。

    ⑥还惦记着藏匿其里的满是佳境的“经石峪”、“五老松”、“十八盘”,以及沿山镌刻在石壁上满目琳琅的古贤题记。我庆幸,亏得有第一次全程的步行,否则,也许以为巍峨的泰山,其妙处仅在山巅的几处胜迹呢。

    ⑦久久地站立在观景台上,由远而近,感受到一座山、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新的得体,古的雅致,相得益彰。今胜昔、换新天,靠的是不断奋斗、不断努力。由景及心,此时不无联翩的浮想:古人有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吾今老大矣,生理上当服老、知老,心理上应年轻、忘老。岂能借口自己的年衰体弱而虚度岁月,空抛时光?!

    ⑧折回申江,即择佳石,挑灯刻制了一枚“老大努力”的印章,既以明志,也以自励。

    ⑨泰山拱北石景观台,对我而言,不仅可观山赏景,更像是无声的传递正能量的讲台,作为一个年届八旬的文艺老学生,三登泰山,曾让我三变心志——“山登绝顶我为峰”,是盲目膨胀的自信;“登山小己”是清醒而及时的________;“老大努力”是衰老不言退、不言败的________。

    ⑩在既往的四十年,见证和蕴蓄着华夏文明史的崔嵬泰山,对于我是诤友,更是良师。

    (选自2019年4月3日《文汇投笔会》,有删改)

    1. (1) 请从原文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第⑨段空白处,表达作者后两次登山的感悟。

      泰山拱北石景观台,对我而言,不仅可观山赏景,更像是无声的传递正能量的讲台,作为一个年届八旬的文艺老学生,三登泰山,曾让我三变心志——“山登绝顶我为峰”,是盲目膨胀的自信;“登山小己”是清醒而及时的;“老大努力”是衰老不言退、不言败的

    2. (2) 赏析第②段划线句子。

      眨眼间旭日已从海上跃起,爬上远处起伏如波涛的群山,这以天地为幕的大观,奇妙到铭心刻骨。

    3. (3) 文章第⑤段有一句话:我总觉得人的思维多有“贱”的一面,至少我是如此。句中“贱”为什么打上引号?请予以说明。
    4. (4) 谈谈你对文章最后段中称泰山为“诤友”和“良师”的理解。
  • 10.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按要求完成问题

    文段一: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谁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文段二: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画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 (1) 文段二选自哪本小说?小说主人公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哪一个?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2) 经典名著往往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两个文段划线字都提到对待往事的态度,综合两个文段,谈谈你的收获。
三、写作(45分)
  • 1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

      人生总在相遇中,美好的相遇,无论是期许已久,或是不期而遇,总能构成我们生命记忆的一部分,甚至成为珍藏。《社戏》中“迅哥儿”与双喜等小伙伴的相遇;《回延安》中诗人与革命圣地延安的重逢;《安塞腰鼓》中“我”与安塞腰鼓的相遇;《桃花源记》中陶渊明与世外桃源的奇遇;《壶口瀑布》中作者与壶口瀑布的凝视……

    人生总在相遇中。

    请以“与     ▲      的美好相遇”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先将标题补充完整,再根据自己生活实际,选取熟悉的角度完成一篇文章;

    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可以写人叙事,可以状物言志,可以写成游记等);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