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07-30 浏览次数:12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共12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yān)    补(jiào)    狂(lán)    气冲牛(dòu) B . 物(shì)    污(huì)    愧(zuò)    沛流离(diān) C . (qì)    约(qiè)    溅(bèng)    悲天人(mǐn) D . 持(jīn)    吞(sì)    灵(xī)    息凝神(bǐng)
  • 2. 下列句子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即往了。 B .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C .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惯之,宽厚待人。 D . 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磐,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鲁迅的文章往往有很多妙论精言,每每读来颇耐人寻味 B . 这部电影让人忍俊不禁大笑又不知不觉泪目。 C . 他的演讲慷慨淋漓 , 颇有气吞山河的气概,令人热血沸腾。 D . 成长的路上,阳光会洒满你的心田,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迎接大运会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舞台,成都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B . 妙手仁心的吴孟超院士,97岁高龄还完成了一台高难度的肝胆手术。 C . 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大大加快了中国粮食生产的速度和质量。 D . 甘肃马拉松赛事出现重大伤亡事故,是因为主办方疏忽大意造成的。
二、文言文阅读(12分)(因教材更换,本题有改动)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立,睨之久而不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地,以钱覆其口,以杓酌油沥之 , 自钱孔入,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水中,竟不可得,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1)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自信 B . 康肃忿然曰    忿:气愤 C . 睨之久而不    去:离开 D . 以杓酌油沥之    徐:慢慢地
    2. (2)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
      A . 公亦此自矜    为顺流下矣 B . 但微颔    然则天下 C . 乃取一葫芦置地    求二石兽水中 D . 有卖油翁释担立    自钱孔人,钱不湿
    3. (3) 对下列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译文:陈康肃公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

      B .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译文:把一块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把油注入葫芦里。

      C .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译文:你也懂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

      D . 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4.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篇文章都寓含了深刻的道理,甲文告诉人们“熟能生巧”,乙文告诉人们认识事物要全面,还要重视实践。 B . 两篇文章的语言都精妙传神,甲文中一个“睨”字写出卖油翁认为对方的射技“不过如此”的神态和心理,乙文中一个“凡”字写出老河兵的经验丰富和笃定自信。 C . 两篇文章都设置了曲折的情节,甲文用一“问”一“忿”一“笑”使故事情节富于变化,乙文先写“众服为确论”,再写结果出乎意料,情节跌宕起伏。 D . 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用康肃公和卖油翁对比,突出康肃公的大度和卖油翁的苛刻;乙文用讲学家和老河兵对比,突出老河兵注重实践。
三、古诗文默写(共6分)
  • 6. 默写古诗文的名篇名句。
    1. (1) 补写下列诗文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 (2) 请在岑参的《逢入京使》或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任选一首,先写出题目再默写整首诗。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戈壁滩上沙枣树

    王尚桐

    ①在我的记忆中,沙枣树是戈壁滩上最美的树。

    ②苍茫的戈壁一望无际,只有亘古的沉寂和冷静。没有一抹绿色,没有一声鸟鸣。有的只是黄色的沙丘,灰黑色的戈壁。天山雪在天际白得如玉如云,偶然有云拂拭那高高的雪峰,反衬得雪峰愈加洁净,远远地凛然傲立着。

    ③戈壁滩上出现了稀疏的芨芨草,一束又一束在风中摆动,紧跟着一丛丛红柳枝映入眼帘。站立在红柳丛后面是一排排高高的沙枣树,沙枣树后面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

    ④这种生长在戈壁上的沙枣树,树干挺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隆冬戈壁,夹带着沙石的白毛风掠过,“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荒漠,狂风沙石,常常将沙枣树拦腰斩断。翌年春天,断口的树桩上又爆出了新芽,很快齐刷刷又抽出了无数枝条,上面还有尖利的刺。它没有像春风杨柳那样娇柔妩媚,绿色的身躯,直指向蓝天,指向白云,一副怒发冲冠的模样。沙枣树是戈壁和绿洲的分界线。它站在那里,抵御风沙的肆虐和侵袭,保护绿洲家园。

    ⑤这时节正是沙枣花盛开的季节,一簇簇的黄色小花,像碎金子一样在阳光下闪耀。浓郁的花香飘荡在戈壁上,引来蜂儿“嗡嗡”歌唱,围着沙枣树翩翩舞蹈,为死寂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灵动。不由想起20世纪60年代,成千上万的上海支边青年,高唱着《送你一束沙枣花》的歌曲,从黄浦江来到天山下,他们引来天山水,栽下防风防沙的沙枣林,挖渠排碱,戈壁沙滩变良田,新疆成了全国优质粮棉基地。

    ⑥等到秋天,沙枣成熟了,像红玛瑙一样的沙枣果,一串串,一摞摞,铺压在树枝上。椭圆形的沙枣,粉红色的果皮,乳白色的果肉。尝一口,有点干。当然了,这里是缺水的戈壁。有点涩,不奇怪,它生长在盐碱地中。有点甜,这才是更加难得呀。三年自然灾害,粮食不够吃,沙枣是最好的果腹之物。

    ⑦沙枣树默默地站立,默默地开花结果,默默地成了一片风景。不管有没有人看到,有没有人谈到,有没有人知道。它只是在尽其所能地生活与无私奉献。

    ⑧站在沙枣林呵护的棉田里,棉朵如云似雪,突然想起战天斗地的农垦战士,想起了为国守土的官兵……

    ⑨沙枣花香飘四季,一直萦绕着戈壁大地。

    (有删改)

    1. (1) 作者为什么认为沙枣树是戈壁滩上最美的树?请结合文章分条概括。
    2. (2) 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请简要赏析。
    3. (3) 文章结尾第⑨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五、作文(共60分)
  • 8. 本学期的语文课本中,我们认识了不幸却善良的老王,勇敢又孝顺的木兰,助人为乐的梨花:姑娘,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其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和他们一样的人,这些人让我们尊敬、让我们感动、让我们佩服。

    请以《这样的他(她)让我     ▲      》为题写作。

    要求:①要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六、【B卷】文言文阅读(共12分)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邈传

    ①李邈,唐宗室宰相适之之后。少有才略。

    ②以迕童贯,迁知霸州。还,贯将连金人夹攻契丹,呼邈至私第,以语动之,使附己。邈则语贯,宜佐契丹以图金人。贯不能用,邈乃叹曰:“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③金人犯京师,诏邈,遂慨然复起就道。既至,会战不利。上问御敌奈何,邈言:“胜负兵家之常势,陛下无过忧。种师道宿将,有重名,为敌所畏。朝廷自主和议,而尽以诸兵与师道,视敌为进退。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使见可击而进,胜社稷之福;不胜,亦足使敌知吾将帅有以国为任者。”上称善。

    ④守真定,邈自度无以拒敌,乃谕民出财,共为死守。不数日,得钱粟众多,募民为勇敢亦数千人。金人至,城被围,且战且守,相持四旬。城破,邈巷战不克,将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金人拘邈于燕山府,不能。久之,欲以邈知沧州,笑而不答,且说之曰:“天下强弱之势安有常,汝不知归二帝及两河地,岁取重币,以为长利,强尚可恃乎?”金人大怒,遂遇害。将死,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燕人为之流涕。

    (选自《宋史·忠义传》,有删改)

    【注释】①二帝:此处指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不能用    竟:最终 B . 佐契丹以图金人    阴:暗中 C . 不能    屈:使屈服 D . 社稷之福    固:坚固
    2. (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上问御敌奈何,邈言:“胜负兵家之常势也,陛下无过忧。”

      ②将死,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

    3. (3) 李邈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七、【B卷】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 10. 请根据《海底两万里》南极的一段旅程,将尼摩船长和同伴们的自由行攻略补充完整。

    时间:1867年3月

    地―点:南极

    交通工具:“诺第留斯号”

    主要人员:尼摩船长、法国生物学者(A)、康塞尔、尼德·兰

    行程记录:看南极冰山美景、观赏南极动物、插上登陆旗帜

    危险提示:浮冰里穿行、(B)

  • 11. 有人说:“能否守住尊严,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姿态。”这句话在祥子身上有充分的体现,根据下面的要求,列举出一个相关情节。
    1. (1) 祥子守住做人的尊严:
    2. (2) 祥子失去做人的尊严:
  • 1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我的老师

    贾平凹

    ①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他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儿为师,是我疯了,或耍矫情。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是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

    ②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 , 鼻翼一扇一扇。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儿疼不疼?”对于美好的东西,因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觉得了它的美好,不爱惜,不保卫,有时是觉出了它的美好,因为自己没有,生嫉恨,多诽谤,甚至参与加害和摧残。孙涵泊却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彼此尊重、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③晚上看电视,七点钟前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我是没有这种大气派的,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点事业,时时小心,事事怯场,挑了鸡蛋挑子过闹币,不敢挤人,惟恐入挤,应忍的忍了,不应忍的也忍了,最多只写“转毁为缘,默雷上谤”自慰,结果失了许多志气,误了许多正事。孙涵泊却无所畏惧,竟敢指挥国歌,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④我在他家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了过来,头歪着,一手掏耳朵。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再问:“写的什么?”说:“字。”又问:“什么字?”说:“黑字。”我的文章和书法本不高明,却向来有人恭维,我也恭维过别人的,比如听别人说过某某的文章好,拿来看了,怎么也看不出好在哪里,但我要在文坛上混,又要证明我的鉴赏水平,或者某某是权威,是著名的,我得表示谦虚和尊敬,我得需要提拔和获奖,我也就说:“好呀,当然是,你瞧,他写的这幅联,‘×××××××,×××××春’,多好!”孙涵泊不管形势,不瞧脸色,不斟句酌字,拐弯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⑤街上两人争执,先是对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轰然走散,他爹牵他正好经过,他便跑过去立于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许打架!”现在的人似乎吃了炸药,鸡毛蒜皮的事也要闹出个流血事件,但街头的斗殴发生了,却没有几个前去制止的。我也是,怕偏护了弱者挨强者的刀子,怕去制服强者,弱者悄然遁去,怕警察来了脱不了干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一走了之,事后连个证明也不敢做。孙涵泊安危度外,大义凛然,有徐洪刚的英雄精神,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⑥我的老师话少,对我没有悬河般的教导,不布置作业,也从未以有我这么个学生而得意过,始终表情木然,样子傲慢。但我是诚惶诚恐地待我的老师的。我琢磨,或许他这样正是要我明白“口锐者天钝之,目空者鬼障之”的道理。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

    (有改动)

    1. (1) “我”为什么认为三岁半的孩子孙涵泊该是自己的老师?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2. (2) 请赏析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 , 鼻翼一扇一扇

    3. (3) 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我”的想法和做法,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
    4. (4) 文章最后一段中的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八、【B卷】语言运用(共12分)
  • 13. 登高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类别,“登高”在历代诗人的笔下,由一种日常习俗变为一种蕴含着丰富文化意蕴的符号,让我们一起走进登高诗吧。
    1. (1) 下面是同学们关于“读登高诗”的发言。请结合语境,说说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要求语言简明、准确。

      同学甲:①诗歌,从来都不是生活中的速食品。读诗,是让它在你的生命中发挥作用。

      同学乙:②诗人和艺术家是带着翅膀登高的。读登高诗,是和诗人一起俯瞰云生足下,感叹志在高山,追忆华年似水,畅想未来可期。

    2. (2) 下面这则活动通知在语意连贯、言语得体方面有错误,请将错误句序号及修改后的内容填写在相应横线处。

      通知

      各位同学:

      ①望远则可致思,登高则可望远。②我们应如何去品读一首登高诗呢?③有哪些方法可让我们更深入理解古代登高诗的精髓呢?④学校特别邀请了著名专家某某教授于6月20日晚6:00在学校报告厅,为大家作“如何品读古代登高诗”的专题讲座,⑤请各位同学准时莅临。

      校学生会6月15日

      错误句:修改为:

      错误句:修改为:

    3. (3) 请结合语境,在两条横线上各补写一句话,要求语言鲜明、生动,句式大体一致。

      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和才子政客的满腹愁绪、一腔豪情,都抛洒在华夏大地的名山古迹中。崔颢登高,“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沉沉暮色中满是乡愁悠悠;①;王之涣登高,“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天地壮阔,昂扬的亮色让人精神振奋;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