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08-18 浏览次数:1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 语文积累与运用(30分)
  • 1. 默写。
    1. (1) ,宛在水中坻。  (《诗经·秦风·蒹葭》)
    2. (2) 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 (3)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 (4) ,黄衣使者白衫儿。(白居易《卖炭翁》)
    5. (5) 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孤鸿遭遇不幸,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不肯栖息来表现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的句子是“。”
    6. (6)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7. (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曾巩有诗云:“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这里山峦起伏,峰回路转,山奇石怪,沟壑纵横,山泉得瀑,鸟鸣山幽,绿海婆suō,烟树葱lóng,真可谓是文人太家最佳隐居之地呀!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潺潺    婆suō 葱lóng

    2. (2) “鸟鸣山幽”中“幽”的意思是( )
      A . 幽州 B . 隐藏,不公开的 C . 形容地方很僻静,光线暗 D . 使人感觉沉静、安闲的
    3. (3) 把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 3. 运用你的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

    保尔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他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的,以及他的妻子达雅。他最爱读英国小说《》,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并深受作品的影响,他人生信仰是“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

  • 4. 八年级1班开展“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我宣传】为营造氛围,请你为该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 (2) 【我修改】活动中,有位同学写了一段感悟,部分内容有问题,请你帮他修改。

      【甲】“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泱泱中华民族终于赢得了世界人民。

      【乙】各民族共同庇护它,共同发展它,使得我国多次成功举办国际大型活动,这是国人的骄傲啊! 成功举办国际大型活动显示了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显示了我们国人的高素质,显示了我们接待他人的热情,提升了我国在世界大国中的国际地位。

      ①【甲】处画线句成分残缺,应在“”后加上“”。

      ②【乙】处画线句用词不当,应将“”改为“”。

    3. (3) 【我能行】在食堂排队买饭时,刘晖不小心和一位同学撞到了一起,饭菜洒了那位同学一身。那位同学气得满脸通红,说:“没长眼呀你!你怎么不看着点儿!”本着“和为贵”的处事原则,刘晖会怎么说?
二、 阅读理解(45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在秋天的原野上

    (柳小霞)

    ①多雨的夏季一过,秋天就来了。

    ②高原的秋天几乎天天艳阳高照,连带雨的云都不曾在天空经过。每天太阳一览无余地升起,很快会晒透大地的每一寸角落。金色光芒照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人们一下子矫健年轻了许多。整个原野在艳阳的拂照下,迎来了生长的第二季,连逐渐失去水分的野草都开始疯狂生长。

    ③高原特有的金盏菊和芫荽梅相继在村庄道路两侧盛开。小麦已经颗粒归仓,农民们在原野上收获土豆。隔着老远就听到他们高谈阔论的笑声,这个夏天的辛勤劳作没有白费。收割过的庄稼地里,狗娃草和猪秧子又获得了新生,拼尽全力伸枝展叶,那恣意纵横的样子,似乎在向太阳高呼:你好啊,老兄,咱们又见面了。田野上,香青依然挺立在厚实的衰草丛中,生命的激情仿佛此时才被点燃,像棉朵一样的小白花一改往日的柔弱无力,在骄阳下呈现出一种暗暗发亮的亚麻色光芒,细看时却又觉得更加白得耀眼了。这个时节,藏茵陈极易辨认,这种外表看似纤弱的小草,却拥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凡是生长藏茵陈的地方,附近的草都枯得要早一些——它具有多么大的生命能量啊,难怪其枝叶和根都以苦不堪言著称于世。

    ④风吹过近水一带的荒草时,就会看到大量碧绿的细草沿着枯草根部正葳蕤生长。是不是成片的麦田和无休止的除草剂夺去了它们在夏天生存的权利,于是它们才在秋天的艳阳下坦然成长起来了呢?

    ⑤近水的浅滩草甸上,依然能看见为数很少的蓝色龙胆花。高山龙胆的颜色极其浓郁,单薄的筒状花瓣儿凝聚了天空的颜色,仿佛拼尽了全力,要一直蓝下去,再蓝下去,直到蓝得无法再蓝,而呈现出一种深紫色。那种紫又像是饱含着深深的海洋气息,看一眼就能感觉到万顷波涛在眼前荡漾。高山龙胆的生命密码里,一定残存着海洋的记忆,漫长的进化和高原的太阳只改变了它的叶子的形状,而其生命的色彩却以更浓烈的形式在原野上奔涌绽放。而近水龙胆,则清澈明亮多了,那色泽宛似清晨婴孩的眼睛,每一片小花瓣上都闪烁着纯真的笑容。无论是高山龙胆,还是近水龙胆,都极其孤傲,永远是单株生长。每一株上,三五分蔓,齐刷刷开出几朵蓝莹莹的小花。

    ⑥莲花湖的水也涨了起来。

    ⑦夏日时,我们经常行走的小路沉到了水底下,涟漪荡漾时宛如一条白色缎带在水中漂动。浅滩处一度过人脚踝的滩涂地也被水淹没,再也看不到污泥四溢的样子了。

    靠近水面的浅滩坡地上,密密匝匝爬满了蕨草。经霜后,昔日绿茸茸的湖畔草地变成了绛紫色。蕨草稀薄的地方,倔强的山苺草开起了小白花,夏天时,山苺只在山巅或可一见,而这时候,却在低洼处整个长了出来。这种草一直要开花开过整个冬季,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含笑隐入万花深处。山苺草一开花,说明天气真的凉了。

    1. (1) 第③段写景以什么为顺序?请找出语段中表明顺序的词语。
    2. (2)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

      ②品析第⑧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 (3) 文章题目是“在秋天的原野”,可行文中大部分是写田野上、近水浅滩不同的野草,这是为什么?
    4. (4) 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到寒冷的冬天,有一些动物为了安然度过缺少食物的季节,就会进入冬眠状态,比如蛇、青蛙等都是如此。但是你知道吗?自然界还有一些动物是要进行夏眠的。炎热的夏季一到,它们就会躲起来睡大觉。

    ②非洲肺鱼是最有名的夏眠生物。当雨水充沛的时候,它可以用鳃痛快地呼吸;等到了干旱季节,沼泽地带干涸了,非洲肺鱼便钻进烂泥堆里睡眠。它用嘴打开一个“小天窗”,然后自己又从皮肤上渗出一种黏液,使泥洞的壁变硬。然后通过洞口,改用肺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这样,非洲肺鱼就能在泥洞里不吃不喝地夏眠几个月,直至雨季来临,水位上涨,它又会回到水里生活。

    ③同样躲在淤泥中度过干旱夏季的还有生活在多瑙河沿岸水域里的泥鳅。每当夏天河水干枯时,它便钻进泥浆里进入夏眠状态,依靠它特殊的肠子来呼吸空气,从而维持生命。

    ④有些动物夏眠是因为畏热。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种大蜘蛛,每到夏季,它便自己挖成一口直径2.5cm、深40cm的井,并在井口处吐丝结一张大网,以选挡夏日炽烈的阳光,然后躲进井底开始睡眠。在南非西部有一种个头肥大的野兔子,它体内脂肪丰厚,畏暑怕热。所以,在盛夏的两个多月里,它几乎不吃东西,整日躺在洞里睡觉。

    ⑤大部分动物夏眠是因为缺乏食物,所以采用这种形式来减少消耗。比如非洲马尔加什岛上生活着一种专食蚯蚓的哺乳动物——箭猪,在炎热的夏季,地面灼热发烫,蚯刻不能在较浅的地表层生活了,这也使箭猪难以得到食物。由于食物链的暂时断裂,箭猪也只好进入长时间的夏眠。秋天来临,它才会苏醒。海参的夏眠也有这个原因。因为夏季来临而海水温度超过20摄氏度时,海底的小生物便纷纷浮游到海面上,海参的食物大大减少。再加上它畏热的习性,所以海参就会转移到水深浪小的地方,一头钻进岩石下的黑暗处,用脚紧紧攀住岩石,仰面朝天,开始夏眠。最能证明动物夏眠行为是因为缺乏食物的是在我国大连附近蛇岛生活的蝮蛇,因为它们主要是以迁徙途中在岛上歇脚的鸟为食物来源。但从6月开始,岛上的食物逐渐减少,由于缺少食物,这种蝮蛇就会蜷伏在草丛或石缝里不动,进入休眠状态,直到八月来临。

    ⑥还有一些动物则是冬夏都有休眠的行为,比如蜗牛,每当高温干旱季节来临,它便躲进背在自己身上的壳中夏眠;晚秋季节来临时它又开始搬家,常爬到石缝、洞穴中或钻到地下隐居起来,然后开始冬眠。每次休眠时,蜗牛都能分泌一种黏液,把壳口封闭起来,以抵御外面的酷暑或严寒。

    ⑦总之,这些生活在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动物们夏眠都是大自然“适者生存”法则的体现,是它们为适应生活环境所进化的结果。

    1. (1) 请根据内容为文章拟写标题。
    2. (2)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动物夏眠有哪些原因。
    3. (3)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 (4) 文中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所以,在盛夏的两个多月里,它几乎不吃东西,整日躺在洞里睡觉。

  • 7. 文言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他,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⑤一世之人!

    (《资治通鉴唐纪入》)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④正:只。⑤诬:冤枉、贬低。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死于槽枥之间   ②上令封德彝

      ③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④可诬一世之人

      之不以其道

    2.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3. (3) 从乙文段中看,唐太宗的用人特点“”,而甲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用原文语句回答)
    4. (4) 甲乙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请你谈谈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那些启示?
三、 作文(45分)(含卷面书写5)
  • 8.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交良师益友,其美好的品德会存于你的心底;赏山山水水,其美好的风景会存于你的心底;忆童年往事,其美好的场景会存于你的心底。心存美好,会让你发现生活中的更多美好;心存美好,会让你未来的人生更加美好。

    请以“心存美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提示与要求:

    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③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