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抚顺市部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

更新时间:2022-07-07 浏览次数:4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据考古研究,商王盘庚的妃子妇好墓中的一些青铜器来自云南,而不是来自中原地区;商末周初,云南各族先民参与武王伐商。这说明当时云南( )
    A . 与中原地区联系密切 B . 青铜冶铸技术优于中原 C . 被纳入中央王朝版图 D . 华夏认同观念显著增强
  • 2. 墨家主张爱无差等,不避亲疏。孟子认为,墨家的“兼爱”泯灭了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差别,将别人的父亲等同于自己的父亲,那就等于没有自己的父亲。这种认识差别主要是由于二者(    )
    A . 社会环境不同 B . 对孝道的态度不同 C . 阶级立场不同 D . 对其他学派的排斥
  • 3. 据研究发现,秦朝官员的分布大致还是“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即大多是战国时秦国故地的人出任将军领兵打仗,而文官除了秦国本国的贵族外,还有大量来自原东方六国的士人、客卿。这表明秦朝(    )
    A . 军功爵禄制已名存实亡 B . 贵族阶层队伍日益壮大 C . 严格防范六国复辟势力 D . 官员选拔地缘特征明显
  • 4. 西汉初年,匈奴人民经常用马匹和毛皮向汉族人民换取所需要的手工品和农产品。汉族的缯、絮等日用品深受匈奴人民喜爱,匈奴的良马和毛皮为汉族人们所珍视;部分商贾从西南夷运出笮(地名)马、牦牛和奴隶,再将巴蜀的铁器和其他商品,如枸酱等运人西南夷。这反映出西汉初期( )
    A . 边境贸易较为频繁 B . 丝绸之路日益兴盛 C . 民族关系和谐融洽 D . 政府推行重商政策
  • 5. 某学者进行中西文化对比时指出,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各种类型与性质的文化互相交织、共处共荣是一种常态,很少出现西方文化中“亡彼存此”的内在张力。该学者的论述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的特点是(    )
    A . 内涵丰富 B . 包容共生 C . 形式多样 D . 土生土长
  • 6. 19世纪末的梁启超在《读日本书目志后》一文中写道:“欲结会以译日书久矣,而力薄不能成也。呜呼!使吾会成,日书尽译,上之公卿,散之天下,岂有割台之事乎?”这反映出梁启超(    )
    A . 呼吁国人支持维新变法 B . 迫切的救亡图存愿望 C . 号召民众维护国家主权 D . 痛恨保守派势力强大
  • 7.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蛮族”用战火洗礼古罗马残迹的时候,基督教扮演了维修公共建筑,开凿新运河、保障供水、移民开荒、给穷人发放粮食、安置和救济灾民的角色。这表明,中世纪早期的教会(    )
    A . 积极介入世俗社会的治理 B . 着力构筑西欧人的共同信仰 C . 论证了封建制度的合理性 D . 控制了市民阶层的精神生活
  • 8. 玛雅人在数学与天文学方面达到很高成就。他们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等运行规律,并创制出圣年历和太阳历两种历法。这些成就在中古时期(    )
    A . 领先其他地区文明 B . 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C . 服务于农业生产 D . 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 9. 公元494年,数十万军队连同其家眷,从长城脚下一路奔袭至黄河南岸,并在洛阳及周边定居下来。这场远征的“策划人”拓跋宏感叹说:“今日之行,诚知不易......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这次官方主导的大规模人口迁徙行动(    )

    ①削弱了西域的国防力量              

    ②加速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

    ③旨在实现南北朝的统一              

    ④促进了中国北方民族大交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10.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政府鼓励宗主国的移民与印第安女子通婚,于是产生了第一批印欧混血的后代。接着,混血人种又与欧洲人、印第安人或者其他混血人种结合。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 反映了西欧文化侵略的加剧 B . 改变了南美洲社会的族群结构 C . 导致南美种植园经济的兴起 D . 削弱了白人对殖民地的控制力
  • 11. 中亚帖木儿帝国时期(1370~1507年)出现了一种仿中国青花瓷制作的釉下蓝彩陶器。波斯萨非王朝阿拔斯大帝(1571~1629年)十分喜爱中国瓷器,在波斯制造出半陶半瓷的器物。材料反映了(    )
    A . 阿拉伯人吸纳异域文化 B . 中国制瓷技术水平高超 C . 贸易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D . 丝绸之路陶瓷贸易兴盛
  • 12. 下图所示为2020年11月底刊发的一幅关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

    A .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B . 世贸组织难以应对全球经济发展困局 C . 美国经济政策带有冷战色彩 D . 亚太经合组织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合作
  • 13. 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主体居民讲西班牙语,只是口音有所不同;面积最大、人数最多的巴西以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海地共和国则以法语为官方语言。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 葡萄牙最早开辟新航路 B . 西方限制殖民地经济发展 C . 宗主国对殖民地的影响 D . 西班牙广泛建立总督辖区
  • 14. 下图所示为1941年德国出版的宣传画,画中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不但把自己的国旗插在非洲腹地,还急于要把非洲(版图)撕扯开来。这幅作品(    )

    ①揭示了英美的扩张野心         

    ②充斥着殖民主义的思维

    ③意在挑拨英美两国关系         

    ④暴露了德国的侵略计划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下表是1872-1886年中国外派留学生情况一览表。这一时期清政府派遣这些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在于(    )

    派遣时间

    学习内容

    留学地点

    留学人数

    留学时间

    主办人

    1872年

    各种西学,包括法政、工科、矿学等

    美国

    每年每批30人,共4批120人

    计划15年,实际最长仅9年

    曾国藩、李鸿章

    1874年

    舰船指挥

    英国

    5人

    l~2年

    沈葆桢

    1877年

    舰船制造

    法国

    18人,后又增加5人

    3年

    沈葆桢、丁日昌等

    1877年

    舰船驾驶

    英国

    12人

    3年

    沈葆桢、丁日昌等

    1882年

    舰船驾驶

    英国、法国、德国

    10人,中途增加15人观摩学习

    3年

    沈葆桢、丁日昌等

    1886年

    舰船驾驶

    英国

    34人

    3年

    李鸿章

    A . 助力维新变法运动 B . 学习欧美新技术 C . 推进教育的近代化 D . 挽救清朝的统治
  • 16. 下表所示内容最能说明(    )

    1

    1959年,埃及政府为发展经济,决定在尼罗河的中上游建立"阿斯旺大坝”,这可能会淹没尼罗河河谷的阿布辛贝神殿等重要的文化遗迹

    2

    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展开保护行动,得到50多个国家的参与和支持,阿布辛贝神殿等古迹得以迁址重建

    A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B . 国际合作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 C . 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文化遗产保护形势 D . 以标准方式管理文化遗产的体制亟待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征南越以来,欧洲通往东亚的海上贸易常由波斯湾经印度洋后,再绕马来半岛航行至日南、交趾两港。天竺国(印度)、大秦国(罗马)等国往往由此沿海岸的近海航行至我国。281年外国商船改道至广州泊岸后,狮子国(斯里兰卡)、蜀宾(克什米尔)、扶南(柬埔寨)、顿逊(泰国)、狼牙修(马来半岛)、丹丹(马来半岛)、阁婆(印度尼西亚)、婆利(婆罗洲)等数十国也多次遣使朝贡,“舟舶继路,商使交属”。东晋时期曾限制铜等用品在广州出口,并选派廉吏担任地方官以遏制官吏借外贸营私之弊。乘搭商人的海舶往来南海的僧人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邓端本《两晋南北朝时期广州外贸考略》

    材料二:唐代以广州为起点的交通,北可抵长安、洛阳,东北与江南沟通,西出南诏可达南亚诸国,东通闽、浙,南达沿海州府及海南岛,具有全方位的交通路线。杜甫所作之诗“宝贝休脂膏…….海胡舶千艘”描绘了当时广州贸易之盛。

    ——摘编自陈伟明《唐五代岭南道交通路线述略》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到南朝时期广州作为口岸城市崛起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广州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桐冈书院位于龙岩市新罗区东肖白土,建于清乾隆年间。1921 年春,邓子恢、陈明等在此创办“奇山书社”,吸引了大批闽西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寻求社会改造良方。在此基础上,他们又于1923年9月创立闽西第一个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术期刊《岩声》,这对闽.西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1926 年夏,闽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永定湖雷建立。1928年3月4日,罗怀盛、郭滴人、邓子恢等闽西青年打响了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的第一枪。同年8月,福建省第一个红色政权一溪南区 苏维埃政府,在永定成立,将闽西的革命斗争推进到了新阶段。2018年,桐冈书院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龙岩市人民政府《东肖红色旧址群》等

    1. (1) 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桐冈书院人选文物保护单位的理由。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闽西革命文化兴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保护“红色旧址”的意义。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独立战争爆发前,很多文学作品都表达了北美殖民地的民主风气,并号召民众要与英国殖民者和自身的保守思想作斗争,认为人人生来自由、平等与独立。北美的工业品与宗主国商品竞争加剧,英国实施了一系列限制北美工业发展的政策。随着统一市场的形成,各殖民地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在这个基础上便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因此,到18世纪中叶,美利坚民族逐渐形成。

    ——摘编自赵登明《简明中外通史》

    材料二:18世纪,俄国政府允许资产阶级购买农奴或把农奴无偿拨给他人,这使资产阶级获得了廉价劳动力,俄国政府通过高关税政策保护俄国工业,以及通过广泛的加工订货,使一部分资产阶级大发其财。列宁说:进步的贵族军官“由于在拿破仑战争时期同欧洲的民主思想相接触而被传染”。战后,当十二月党人已建立了秘密的革命组织并提出进行政变任务的时候,他们就更加重视西欧的革命思想。十月革命党人起义前,“谁也不相信正是在彼得堡的中心,有可能爆发攻击沙皇专制制度的巨大政治起义”;起义后,“俄国人民在睡梦中惊醒”,一批秘密革命小组出现了,“作为反抗现存制度斗争的一种表现艺术,它也和文学一样,逐渐成为现实主义的艺术”

    ——摘编自姜德昌《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历史背景》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美独立战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在性质上的差异,并分析,上述差异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独立战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相似的文化背景,并简析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大会,考虑到《联合国宪章》激励全世界对所有人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的区别,考虑到《世界人权宣言》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人人有资格享受该宣言所载的所有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民族本源或社会出身、财产、血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区别。

    ……

    兹宣布本宣言:

    第1条

    为本宣言的目的,“外侨”一词,在适当顾及以下各条的限制条件的情况下,应指在一国境内但非该国国民的任何个人。

    第5条

    外侨得依照国内法规并在符合所在国的有关国际内务的情况下,特别享有以下权利:
    (1)生命和人身安全的权利。(2)在居住国司法机关或其他当局前获得平等待遇的权利。(3)思想、意见、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权利。(4)保持其语言文化和传统的权利。(5)依有关规定将私人财产转移到居住国以外的权利。(6)离开居住国的权利。(7)家庭团聚的权利。(8)不被非法驱逐的权利。(9)与本国领事或外交代表自由联系的权利等。

    ——摘编自198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非居住国公民个人人权宣言》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非居住国公民个人人权宣言》”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