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7常见的地貌类型

更新时间:2022-06-30 浏览次数:84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三上·辽源期末) 风蚀是雅丹地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但在特定环境中,其他环境因素也可能起重要作用(下图)。新疆罗布泊楼兰地区发育雅丹地貌,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为矮小,表层岩性发生明显软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楼兰地区气候干旱,但空气中相对湿度最高接近60%的主要原因是(   )
      A . 降雨量大 B . 昼夜温差大 C . 气温较低 D . 太阳辐射弱
    2. (2) 楼兰地区雅丹地貌风化速度快于风蚀速度,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太阳辐射强    ②昼夜温差大    ③降雨量小    ④相对湿度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3. (3) 楼兰雅丹地貌表层岩性发生明显软化的原因是(   )

      ①降雨集中    ②相对湿度大    ③太阳辐射弱    ④风力较弱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2. (2021高三上·福建月考) 洪积扇是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而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主要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往往是由多次洪积过程形成。呈叠瓦状或串珠状排列的洪积扇称为覆瓦型洪积扇,是山麓带近期某种地壳运动的反映。下图为祁连山北麓某覆瓦型洪积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山麓带洪积扇之间地壳运动的反映是(   )
      A . 形成河流阶地 B . 断层构造发育 C . 形成裂谷地貌 D . 背斜构造发育
    2. (2) 洪积扇扇顶至扇缘地带土壤干湿状况是(   )
      A . 逐渐变干 B . 先干后湿 C . 逐渐变湿 D . 先湿后干
    3. (3) 图示山麓带洪积扇面积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
      A . 沉积物质减少 B . 河流流速加快 C . 河流下蚀增强 D . 发育时间缩短
  • 3. (2021高三上·浙江月考) 1940年前,我国长江以北海岸线平直和缓:长江以南岸线曲折,海湾众多。现在,长江以北岸线变曲,以南的岸线趋直。下图为渤海湾水域面积(1986一2014 年)空间分布图。完成问题。

    1. (1) 1940 年前,长江以北的岸线平直,以南的岸线曲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 北方沿海多平原地形,大都处于.上升阶段,海浪侵蚀作用明显,海岸线平直和缓 B . 南方沿海多丘陵和山地地形,地质历史时期以来,随海平面上升,岸线曲折,海湾众多 C . 南方海岸大都处于上升阶段,流水和海浪沉积作用明显,岸线曲折 D . 北方沿海多丘陵和山地,受流水和海浪沉积作用,海岸线平直和缓
    2. (2) 结合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北方岸线变曲,南方岸线趋直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

      ②北方圈海造地、养殖围堤、港口建设,岸线变得曲折

      ③南方的海湾岸线趋直,海湾生态多样性将被破坏

      ④南、北方海湾面积都将变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4. (2021高三上·浙江月考) 下图为雅丹地貌的景观图,该处植被稀少,生长条件恶劣。回答问题。

    1. (1) 造成图中地形条状分布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风力沉积 B . 风力侵蚀 C . 冰川侵蚀 D . 流水侵蚀
    2. (2) 被稀少,生长条件恶劣,其限制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
      A . 气温 B . 土壤 C . 地形 D . 水源
  • 5. (2021高三上·诸暨月考) 风力与流水交互作用的地表侵蚀组合,塑造了风水交错区独特的地貌景观,其侵蚀强度常常大于单独的风蚀和水蚀强度。下图是我国某年3月-9月在风水交互作用下某河道沙丘的演变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风水交互作用最强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 . 海南省 B . 江苏省 C . 吉林省 D . 山西省
    2. (2) 期间,该河道的自然环境状况表现为(   )
      A . 沙丘变高、体积变大 B . 风力强度比流水弱 C . 风沙增强、暴雨变弱 D . 风力搬运时间短暂
  • 6. (2021高三上·福州期中) 海退是指海水从大陆向海洋逐渐退缩的地质现象。辽河三角洲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等泥沙沉积而成。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辽河三角洲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浅海—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下图为辽河三角洲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表现为海退为主的影响因素可能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②河流含沙量增加③陆地相对抬升④海浪侵蚀减弱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2) 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浅海—三角洲的过程,说明(   )
      A . 生态系统从河湖湿地系统向海滨湿地系统逐步转变 B . 沉积层先后体现陆相沉积—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沉积 C . 陆地可能经历了抬升—下沉的地质活动过程 D . 海平面可能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过程
  • 7. (2021高三上·濮阳期中) “十二使徒岩”是过去的1000到2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而形成。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岩”现在只余下八个。下图分别为“十二使徒岩”景观及“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结合材料推测“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是(   )
      A . 海蚀拱桥—海蚀洞穴—拱桥倒塌 B . 拱桥倒塌—海蚀洞穴—海蚀拱桥 C . 海蚀洞穴—海蚀拱桥—拱桥倒塌 D . 海蚀洞穴—拱桥倒塌—海蚀拱桥
    2. (2) 原来的“十二使徒岩”现在只余下八个的原因是(   )
      A . 强烈的海风吹倒石柱 B . 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溶解石柱 C . 海平面上涨淹没石柱 D . 海浪侵蚀石柱根基倒塌并破碎
  • 8. (2021高三上·焦作期中) 潜蚀是指水流沿土层的垂直节理、劈理、裂隙或洞穴进入地下,复向沟谷流出,形成地下流水通道所发生的侵蚀作用。陷穴属于潜蚀地貌的一种,它的形成与地层、地形以及植被等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示意云南元谋干热河谷陷穴发育演化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正确表示陷穴发育演化过程的是(   )
      A . a-b-c-d B . b-d-a-c C . c-a-d-b D . d-c-b-a
    2. (2) 元谋干热河谷中利于陷穴地貌发育的条件是(   )

      ①湿热的气候条件②土壤透水性较强  ③地层构造节理发育    ④沟底多隆起的地形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2021高三上·焦作期中) 黄海南部的沙洲群以海岸浅湾为顶点向海洋呈辐射状分布,由沿岸浅滩、隆起的沙脊和深切的水槽组成。该沙洲群滩浅槽深,拥有涨潮为大海、落潮为巨滩的别致地貌景观,每天都在经历着“沧海”和“大地”的快速变换。该沙洲群的形成主要与黄海海岸轮廓、海洋动力条件和泥沙补给有关。历史上黄河尾闾摆动变迁频繁。从北宋开始,黄河每隔数十年便南下从今苏北入海一次,直到1855年,黄河流入渤海的格局才稳定下来。约10000年前长江也曾在苏北弶港一带入海,之后长江入海口不断南移,逐步远离沙洲群中心地带。下图示意黄海南部辐射沙洲群的位置、范围、水深及潮流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形成目前黄海南部沙洲群滩浅、槽深景观的主要外力分别是(   )
      A . 河流堆积、河流侵蚀 B . 河流堆积、潮流侵蚀 C . 潮流堆积、潮流侵蚀 D . 潮流堆积、河流侵蚀
    2. (2) 黄海南部沙洲群每天都经历着“沧海”和“大地”的快速变换,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 . 海陆风转换明显 B . 径流季节变化大 C . 地壳运动显著 D . 潮差大、潮流强
  • 10. (2021高三上·成都期中) 新疆巴里坤湖(如下图)位于天山东段,科学钻探发现其沉积物粒径从大到小分别有砂砾石、粉沙黏土,黏土石盐石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从河口到湖心,巴里坤湖沉积物依次为(   )
      A . 砂砾石→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 B . 粉沙黏土→砂砾石→黏土石盐石膏 C . 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砂砾石 D . 砂砾石→粉沙黏土→黏土石盐石膏
    2. (2) 巴里坤湖某一沉积层出现富含有机质(植物碎片)的深色黏土层,推测当时该地为(   )
      A . 深水湖 B . 沼泽地 C . 咸水湖 D . 盐碱地
  • 11. (2021高三上·盐城期中) 嘉陵江的某支流位于我国川东丘陵,自汇水口向上依次出现“V型谷”、“U型谷”、瀑布地貌,该河段河床形成“砂岩(岩性较硬)在上,泥岩(岩性较软)在下”的岩层分布。下图为该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及瀑布纵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瀑布下切作用最强的季节(   )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2. (2) 在现有变化趋势下,推测未来瀑布的位置和落差变化(   )
      A . 位置往上游移动,落差变小 B . 位置往下游移动,落差变小 C . 位置往上游移动,落差变大 D . 位置往下游移动,落差变大
    3. (3) 图中汇水口向上依次出现“V型谷”、“U型谷”,其影响因素是(   )
      A . 地形、植被 B . 地形、岩性 C . 流量、地形 D . 流量、岩性
二、综合题
  • 12. (2021高三上·梁河开学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暑假,威海市高中生小明同学到甘肃省河西走廊研学旅行。研学中,他在敦煌欣赏到鸣沙山和月牙泉的奇特景观。

    1. (1) 研学中小明同学发现祁连山山麓居民点较多,其居民点所在的地貌类型多为,该类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2. (2) 沙丘是干旱地区典型的地貌景观,据图描述该景观主要特点是
    3. (3) 小明同学在鸣沙山体验了一次滑沙项目,滑沙线路宜选择在沙丘坡(填“缓”或“陡”),原因是
    4. (4) 流经敦煌的党河属于水循环中的环节,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结合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简述党河的作用
  • 13. (2021高三上·三明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冲蚀天坑是由地表流水以悬垂方式通过落水洞等,使之逐渐扩大加深而形成的大型竖向客斯特负地貌。重庆武隆后坪天坑群总面积38平方公里,总深度约500m,是世界唯一的地表水冲蚀形成的。下图是“冲蚀天坑的形成示意图”

    1. (1) 说出形成后坪天坑群的主要侵蚀作用。
    2. (2) 指出形成后坪天坑群的岩层条件。
    3. (3) 冲蚀天坑在形成过程中需要有搬运能力较强的地下输出通道。分析其在冲蚀天坑形以中的作用。
  • 14. (2020高三上·广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质时期柴达木盆地为巨大湖泊,在地壳抬升和气候干旱化的双重作用下,古湖面积萎缩,形成群山环抱的封闭性断陷盆地。强劲的西北风从阿尔金山的低洼区穿入,不断剥蚀出露的古湖沉积地层,形成规模巨大,与主导风向一致的雅丹地貌。该地区气候曾向暖湿转变,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图一)形成了我国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观(图二)。近年来为开发东、西台吉乃尔湖盐业资源,在流入两湖的河流上筑坝让河水流入鸭湖,鸭湖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水体的作用正导致水上雅丹景观的消失。

    1. (1) 推测鸭湖陆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2. (2) 分析鸭湖部分陆上雅丹转变为水上雅丹的原因。
    3. (3) 从外力作用角度推测水上雅丹潜藏的衰亡危机。
  • 15. (2020高三上·肇庆期末)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在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河段称为荆江,千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蜿蜒蛇行,曾经有“十年九灾”的说法;建国后,国家重点治理了“九曲回肠”荆江,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如今荆江部分河道成为名符其实的“地上河”。下左图为“荆江治理示意图”,下右图 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

    1. (1) 分析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的原因。
    2. (2) 弯曲河道自然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演变为湖泊。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 (3) 简析荆江裁弯取直后利于航运的原因。
    4. (4) 解释荆江部分河道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 16. (2019高三上·牡丹江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易经有言:天玄而地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距今1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黄土高原上耕耘,种植粟黍,发展农业,历经万年而不绝。黄土土质疏松,吸水能力犹如海绵,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具有“自行肥效”的能力。右图示意黄土高原范围,虚线为年降水量线。

    1. (1) 从地形角度简析六盘山附近形成巨厚黄土沉积的原因。
    2. (2) 说明该地区的黄土历经万年而不绝土壤条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