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生物历年全国卷真题汇编11——生物技术实践

更新时间:2022-06-20 浏览次数:90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8·全国Ⅰ卷) 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 . 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 . 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 . 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二、综合题
  • 2. (2021·全国乙卷) [生物-选修:生物技术实践]

    工业上所说的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通过分解与合成代谢将某些原料物质转化为特定产品的过程,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酱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某企业通过发酵制作酱油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米曲霉发酵过程中,加入大豆、小麦和麦麸可以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大豆中的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氮源,小麦中的淀粉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
    2. (2) 米曲霉发酵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长繁殖、大量分泌制作酱油过程所需的酶类,这些酶中的能分别将发酵池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易于吸收、风味独特的成分,如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米曲发酵过程需要提供营养物质、通入空气并搅拌,由此可以判断米曲霉属于(填“自养厌氧”*异养厌氧”或“异养好氧")微生物。
    3. (3) 在发酵池发酵阶段添加的乳酸菌属于(填“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添加的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产物是。在该阶段抑制杂菌污染和繁殖是保证酱油质量的重要因素,据图分析该阶段中可以抑制杂菌生长的物质是(答出1点即可)。
  • 3. (2020·全国Ⅲ)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水果可以用来加工制作果汁、果酒和果醋等。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制作果汁时,可以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和澄清度。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答出2种即可)。纤维素酶可以分解植物(填细胞膜或细胞壁)中的纤维素。
    2. (2) 用果胶酶处理果泥时,为了提高出汁率,需要控制反应的温度,原因是
    3. (3) 现有甲乙丙三种不同来源的果胶酶,某同学拟在果泥用量、温度、pH等所有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比较这三种酶的活性。通常,酶活性的高低可用来表示。
    4. (4) 获得的果汁(如苹果汁)可以用来制作果酒或者果醋,制作果酒需要菌,这一过程中也需要O2 , O2的作用是。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醋酸菌属于(填好氧或厌氧)细菌。
  • 4. (2019·全国Ⅱ卷) 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
    1. (1) 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氮源应该是
    2. (2) 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

    3. (3) 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若要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甲、乙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即
    4. (4) 该小组将人工合成的一段DNA转入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能降解W的酶(酶E)。为了比较酶E与天然酶降解W能力的差异,该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

      ①在含有一定浓度W的固体培养基上,A处滴加含有酶E的缓冲液,B处滴加含有相同浓度天然酶的缓冲液,C处滴加,三处滴加量相同。

      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C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

  • 5. (2018·全国Ⅲ卷) 回答下列与酵母菌有关的问题:
    1. (1) 分离培养酵母菌通常使用(填“牛肉膏蛋白胨”“MS”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该培养基应采用灭菌法灭菌。若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菌落,菌落的含义是
    2. (2) 酵母菌液体培养时,若通入氧气,可促进(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若进行厌氧培养,可促进(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
    3. (3) 制作面包时,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酵母菌引起面包松软的原因是
  • 6. (2018·全国Ⅰ卷) 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 (2) 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答出两点即可)。
    3. (3) 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
    4. (4) 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偏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

三、实验探究题
  • 7. (2022·全国乙卷) 化合物S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工业、用菌株C可生产S,S的产量与菌株C培养所利用的碳源关系密切。为此,某小组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和S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

    碳源

    细胞干重(g/L)

    S产量(g/L)

    葡萄糖

    3.12

    0.15

    淀粉

    0.01

    0.00

    制糖废液

    2.30

    0.18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通常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对所需的玻璃器皿进行灭菌,灭菌的方法有(答出2点即可)。
    2. (2) 由实验结果可知,菌株C生长的最适碳源是;用菌株C生产S的最适碳源是。菌株C的生长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答出2点即可)等营养物质。
    3. (3) 由实验结果可知,碳源为淀粉时菌株C不能生长,其原因是
    4. (4) 若以制糖废液作为碳源,为进一步确定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5. (5) 利用制糖废液生产S可以实验废物利用,其意义是(答出1点即可)。
  • 8. (2022·全国甲卷) 某同学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A和B两株可以降解石油的细菌,在此基础上采用平板培养法比较二者降解石油的能力,并分析两个菌株的其他生理功能。

    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如下。

    培养基Ⅰ:K2HPO4 , MgSO4 , NH4NO3 , 石油。

    培养基Ⅱ:K2HPO4 , MgSO4 , 石油。

    操作步骤:

    ①将A、B菌株分别接种在两瓶液体培养基Ⅰ中培养,得到A、B菌液;

    ②液体培养基Ⅰ、Ⅱ中添加琼脂,分别制成平板Ⅰ、Ⅱ,并按图中所示在平板上打甲、乙两孔。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所用培养基中作为碳源的成分是。培养基中NH4NO3的作用是为菌株的生长提供氮源,氮源在菌体内可以参与合成(答出2种即可)等生物大分子。
    2. (2) 步骤①中,在资源和空间不受限制的阶段,若最初接种N0个A细菌,繁殖n代后细菌的数量是
    3. (3) 为了比较A、B降解石油的能力,某同学利用步骤②所得到的平板Ⅰ、Ⅱ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示有透明圈,“+”越多表示透明圈越大,“-”表示无透明圈),推测该同学的实验思路是

      菌株

      透明圈大小

      平板Ⅰ

      平板Ⅱ

      A

      +++

      ++

      B

      ++

      -

    4. (4) 现有一贫氮且被石油污染的土壤,根据上表所示实验结果,治理石油污染应选用的菌株是,理由是
  • 9. (2021·全国甲)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某同学通过实验比较了几种洗衣粉的去渍效果(“+”越多表示去渍效果越好),实验结果见下表。

    加酶洗衣粉A

    加酶洗衣粉B

    加酶洗衣粉C

    无酶洗衣粉(对照)

    血渍

    +++

    +

    +++

    +

    油渍

    +

    +++

    +++

    +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 (1) 加酶洗衣粉A中添加的酶是;加酶洗衣粉B中添加的酶是;加酶洗衣粉C中添加的酶是
    2. (2) 表中不宜用于洗涤蚕丝织物的洗衣粉有,原因是
    3. (3) 相对于无酶洗衣粉,加酶洗衣粉去渍效果好的原因是
    4. (4) 关于酶的应用,除上面提到的加酶洗衣粉外,固定化酶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如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已经用于高果糖浆生产。固定化酶技术是指。固定化酶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优点是(答出1点即可)。
  • 10. (2020·全国Ⅱ)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研究人员从海底微生物中分离到一种在低温下有催化活性的α-淀粉酶A3 , 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以淀粉为底物测定A3酶活性时,既可检测淀粉的减少,检测应采用的试剂是,也可采用斐林试剂检测的增加。
    2. (2) 在A3的分离过程中可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纯度,通常会在凝胶中添加SDS,SDS的作用是
    3. (3) 本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确定A3的最适pH时使用了三种组分不同的缓冲系统,结果如图所示。某同学据图判断,缓冲系统的组分对酶活性有影响,其判断依据是

    4. (4) 在制备A3的固定化酶时,一般不宜采用包埋法,原因是 (答出1 点即可)。
  • 11. (2020·全国Ⅰ)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某种物质S(一种含有C、H、N 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S。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时,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的方法进行灭菌。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甲、乙培养基均属于培养基。
    2. (2) 实验中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 个/mL,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μ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倍。
    3. (3) 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答出1点即可)。
    4. (4) 若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5. (5) 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供4类营养物质,即
  • 12. (2019·全国Ⅲ卷) 回答下列与细菌培养相关的问题。
    1. (1) 在细菌培养时,培养基中能同时提供碳源、氮源的成分是(填“蛋白胨”“葡萄糖”或“NaNO3”)。通常,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其原因是。硝化细菌在没有碳源的培养基上(填“能够”或“不能”)生长,原因是
    2. (2) 用平板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平板(填“倒置”或“正置”)。
    3. (3) 单个细菌在平板上会形成菌落,研究人员通常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原因是
    4. (4) 有些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需要经过处理,这种处理可以杀死丢弃物中所有的微生物。
  • 13. (2019·全国Ⅰ卷) 已知一种有机物X(仅含有C、H两种元素)不易降解,会造成环境污染。某小组用三种培养基筛选土壤中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目标菌)。

    Ⅰ号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X(5 g/L)。

    Ⅱ号培养基:氯化钠(5 g/L),硝酸铵(3 g/L),其他无机盐(适量),X(15 g/L)。

    Ⅲ号培养基:氯化钠(5 g/L),硝酸铵(3 g/L),其他无机盐(适量)。X(45 g/L)。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Ⅰ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Ⅱ、Ⅲ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有机物是
    2. (2) 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Ⅱ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X的细菌比例会,其原因是
    3. (3) Ⅱ号培养基加入琼脂后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若要以该固体培养基培养目标菌并对菌落进行计数,接种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4. (4) 假设从Ⅲ号培养基中得到了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且该菌能将X代谢为丙酮酸,则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为该菌的生长提供
  • 14. (2018·全国Ⅱ卷) 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填“可以”或“不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2. (2) 牛奶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间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
    3. (3) 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其原因是紫外线能。在照射前,适量喷洒,可强化消毒效果。
    4. (4) 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填“氯气”“乙醇”或“高锰酸钾”)消毒的。
    5. (5) 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