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昌平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2-06-29 浏览次数:63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图分别为战国时期秦国的杜虎符和秦朝的阳陵虎符,这两件文物(   )

    杜虎符铭文: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才(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 (点燃烽火)之事,虽毋会符行殹(也)。

    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①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发展          ②说明地方将领无任何用兵权

    ③表明了调兵方式的延续          ④凸显了秦朝太尉的军事权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新唐书》写道:“自天宝以来,大盗屡起,方镇数叛,兵革之兴,累世不息,而用度之数,不能节矣。加以骄君昏主,奸吏邪臣,取济一时,屡更其制,而经常之法,荡然尽矣……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至于盐铁、转运、屯田……无所不为矣。盖愈烦而愈弊,以至于亡焉。”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 . 藩镇割据的现象 B . 两税法实施的结果 C . 唐朝灭亡的原因 D . 宦官专权的危害性
  • 3. 牒是古代的一种公文。下图为出土于浙江武义县南宋徐渭礼墓的公文示意图。这反映出(   )

    尚书省牒

    奉议郎徐   谓礼

    牒奉……敕         故牒

    淳祐四年四月      日牒

    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刘  押

    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范     押

    右丞相永国公            押

    ①行政文书由多名长官共同签署         ②行政文书是由尚书省负责下发

    ③参知政事是枢密院的最高长官         ④皇帝的权力受到了极大地削弱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山西太谷曹家是一个商业经营很成功的家族集团,其商业版图不仅雄踞大半个中国,更一度横跨亚欧大陆,东到日本,北到莫斯科,西到巴黎、伦敦。曹家把国内的茶叶、布匹输往国外,商号达640多家,资产高达1200万两白银,雇员达37000人。这种情况出现于(   )
    A . 战国时期 B . 魏晋时期 C . 隋唐时期 D . 明清时期
  • 5. 下图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形势图,其变化反映了(   )

    ①各民族之间的交融       ②中外交流的不断扩大

    ③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④边疆管理措施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面对外来侵略,挺身而出。下列英雄事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左宗棠率领军队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②台湾义勇军和黑旗军反抗日军的占领

    ③杨根思带领士兵打退美军八次进攻       ④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血战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②④① D . ④①③②
  • 7. 孙中山在致内务部令中提到:“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表明,孙中山认为(   )
    A . 民族革命尚未完成 B . 社会习俗阻碍经济发展 C . 前清机关需要裁撤 D . 国民之间应该一律平等
  • 8. 周恩来在参观某起义纪念馆,回忆自己亲身经历时说:“到了7月下旬,汪精卫已经公开反共了,再不动手,连剩下的武装力量也保不住,时机是相当紧迫的。所以,在这里开会时,对于要立即起义,是几乎一致的意见。”这次起义(   )
    A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 . 成立了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 .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 . 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 9. 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至1951年5月,与19个国家建交。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迎来了第二次建交高潮,至1976年,已经与111个国家建交。两次建交高潮反映了新中国(   )
    A . 没有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 C . 积极参与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D .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形成
  • 10. 2012年,我国有约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气象预报、减灾防灾、远程教育等方面展开应用;航天重大科技工程推动了物理学、化学、现代力学、地球科学以及材料、工艺、制造等一大批高新技术的发展;自1987年进行太空育种以来,太空水稻、太空蔬菜、太空花卉、太空水果逐渐进入到寻常百姓家。这表明(   )
    A . 空间技术已经主导国民经济发展 B . 航天工程推动新科学理论诞生 C . 太空育种改变了动物的基因结构 D . 航天科技的应用利于国计民生
  • 11. 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约前484年-前425年)的著作《历史》以希波战争(前499年-前449年)为主线,共分9卷,每卷都以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缪斯女神的名字来命名,并有各自独立的主题。全书详尽地记录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历史》属于文献史料,有助于对希波战争的历史研究

    ②希罗多德受希腊神话影响,没有用理性思维方式认识战争

    ③希罗多德生活在希波战争时期,有可能获得较高价值的史料

    ④希罗多德对西亚、北非内容的记载是该时期文化交流的反映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1600年,不列颠驻威尼斯(今意大利城市)大使写道:“就贸易而言,这里的衰落已相当明显,不出二十年,此城将完全崩溃。”以下关于威尼斯商业地位衰落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完全断绝 B . “三角贸易”使非洲损失了大量人口 C . 新航路开辟促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 D . 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内陆
  • 13. 18世纪,在没有任何榜样可供借鉴的情况下,美国宪法的起草者们创立了总统一职。下列权力属于美国总统的是(   )
    A . “制定全国统一的归化条例和破产法” B . “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 C . “制定合众国领土或其它财产的一切必要法章和条例” D . “(处理)两个州或数个州之间的诉讼”
  • 14.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4世纪,佛罗伦萨诗人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

    人文主义思想使人们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

    B

    16世纪,桑海达于极盛。它实行中央集权,扩大对外贸易,鼓励文化发展

    廷巴克图成为非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等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

    英国的社会矛盾得到解决

    D

    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

    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读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全球各区域占世界经济比重

    ①19世纪中期以前亚洲占世界经济比重最大     
    ②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经济造成了较大破坏

    ③二战后北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在持续增长    
    ④21世纪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各区域经济增长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6.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德教育主张

    儒家追求社会的完善,要求人们超越自我,把他人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把社会完善作为人生责任。在道德教育上,儒家注重培养为官者“以民为本”、对百姓负责的责任意识,“操心也危,虑患也深”“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主张为官行政,必须有公正无私、勤政有为、清廉自守的道德规范。儒家也重视“教化”“化民成俗”,重视“礼”的道德规范的作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道德教育上,道家认为道德是自然存在,呼吁为官者应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百姓,要顺人之心,顺物之性,无为施政,不扰民生,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道家以政不扰民作为行政者最重要的道德要求。道家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是慈、俭、不争,这里包含着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等一系列社会道德规范。

    ——摘编自邹强、王松《中国古代儒家与道家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儒家和道家有关道德教育的主张。

  • 17.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一   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毛泽东向大会提交《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并作口头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发言。

    ——《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题目及主要内容(部分)

    时间

    大会

    大会报告的题目

    大会报告的主要内容

    1982年

    十二大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影响。
    2. (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设史,结合材料二和相关史实,任选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 18. 唯物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年公开出版了《神圣家族》……指出了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阐述了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看到了物质利益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对唯物史观作了较系统的论述。他们论证了研究现实的人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唯物史观的前提,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深刻地揭示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们提出了无产阶级消灭私有制、建立新社会并在斗争实践中改造自己的任务,强调未来新社会的创建,一方面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另一方面要以同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他们还考察了国家、法律和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的阶级属性,认为国家本质上只是“统治阶级的各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法律的基础并不是自由意志,而是所有制形式;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就是每个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物质力量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精神力量上也会占统治地位……《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编写组《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1. (1) 阅读材料,简述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
    2. (2) 请运用材料中唯物史观的观点对法国大革命进行解释。

      要求:任选两个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9. 文物与博物馆

    材料一   乾隆帝十分重视文化事业,毕生致力于文物的收藏。他对各类艺术的酷爱,推动了当时工艺的发展,有些工艺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奇制品层出不穷。遗留至今的很多精美绝伦的工艺品,都是当年清宫造办处制造的。造办处的档案保存至今,记载了许多工艺美术品的作者、制作过程等。乾隆帝本人艺术修养甚高,阅赏钤印是他的喜好,故宫珍藏的很多传世书画精品都钤有乾隆的玺印。乾隆帝还吩咐对宫中藏品进行了整理、登记,例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就是两部大型书画著录;《西清三编》,收录了清宫所藏的数千件古代铜器;《四库全书》则共收书3503种79337卷。

    ——摘编自郑欣森《乾隆皇帝的收藏与鉴赏》

    材料二   故宫博物院大事记

    时间

    大事记

    1925年

    故宫博物院成立,正式向民众开放

    1933年

    故宫博物院开始文物南迁,共13427箱又64包。其中包括《四库全书》等文物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拨付故宫博物院大量经费,用于宫殿、文物等的修缮和维护,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1987年

    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98年

    故宫博物院启动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2002年

    故宫整体维修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工程持续到2020年

    2007年

    故宫博物院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7年

    故宫博物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

    2019年

    故宫博物院和腾讯共同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科技应用与学术创新,通过“数字化+云化+AI化”,在文物数字化采集与文化研究等领域深入助力“数字故宫”建设

    2021年

    故宫博物院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推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实施“英才计划”,进行学术研究和后备人才培养

    2022年

    故宫博物院近5年来举办教育活动、公众讲座、展览共7200余场次,引进展览、赴境外办展36项,在全国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排名居领先地位

    1.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乾隆帝收藏文物所带来的影响。
    2. (2) 阅读材料二,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角度,对上述表格中的信息进行解读。
三、论述题
  • 20. 工业革命与洋务运动

    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运用中国和英国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结构完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