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2022年中考历史押题卷

更新时间:2022-08-25 浏览次数:3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
    A . 北京周口店遗址 B . 河姆渡遗址 C . 半坡遗址 D . 大汶口遗址
  • 2. (2021·绵阳) 下列材料都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历史。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 . 周初青铜器铭文 B . 司马迁《史记》 C . 小说《封神演义》 D . 京剧《哪吒》
  •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些思想主张属于(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墨家 D . 法家
  • 4. 如图是太原出土的北齐徐显秀墓的一个壁画。小高同学发现了一个细节:“有个小哥居然背着马扎!”这是怎么回事呢?他课下了解到这个马扎在当时叫“胡床”,并搜集了一些相关文献资料。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内迁各族的习俗影响了汉族 B . 徐显秀生活太奢华 C . 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 . 晋朝人不喜欢胡床
  • 5. 下列是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A . 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 . 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 C . 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 . 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
  • 6. 下图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处应该填写(    )

    A . 开元盛世 B . 安史之乱 C . 武周统治 D . 贞观之治
  • 7. 中国古代货币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变化的。下列货币按照其首次发行的年代,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③② B . ②③① C . ①②③ D . ③①②
  • 8. 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浙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
    A . 土地利用效率高 B . 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 . 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 . 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 9. (2020·陕西) 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著作。属于明朝医学著作的是(    )
    A . 《伤寒杂病论》 B . 《齐民要术》 C . 《农政全书》 D . 《本草纲目》
  • 10. (2020·青岛模拟) 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   )
    A . 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 B . 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 C . 皇帝勤政事关国家存亡 D . 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
  • 11. (2021·雅安) 洋务运动中,“新型的工业和企业造就了新型的职业人士如工程师、经理和实业家,那些出洋留学的人士归国后,也成为陆军、海军、学堂和外交机构中的领头人”。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 . 培养了近代化人才 B .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 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D . 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 12. (2021·镇江)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所属境内,如有伤害诸国人民之事,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致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3. 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巨变”主要是指(     )
    A . 传统思想向近代转变 B . 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C . 反帝反封建任务完成 D .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 14.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     )
    A . 是人民军队建立的标志 B .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C .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 .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15. (2021八上·高州期末)   1943年,中国政府先后与美国、英国签署新条约,取消了近代以来美、英在华的许多特权,随后荷兰、比利时等国相继放弃在中国的不平等权益。这说明(    )
    A . 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反法西斯联盟取得了战争主动权 C . 中国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D . 美英等国建立了公正的国际秩序
  • 16. 从1842年的割地赔款到2021年中美战略对话中的唇枪舌剑,历史告诉人们“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17. (2021·广安)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
    A . 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 B . 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D .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8. 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 .   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 . 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人了活力 C .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 19. 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反映,我国以国家法强调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
    A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C . 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 . 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
  • 20. (2020·大兴安岭) 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2012年9月,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A . 阿芙乐尔号 B . 致远舰 C . 辽宁舰 D . 定远舰
  • 21. 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址中发现了一黑色玄武岩圆柱,它的上面刻有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条文。这一重要遗产表明(    )
    A .   古代埃及法老的权力至高无上 B . 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 C . 古代印度存在森严的等级制度 D . 民主政治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
  • 22. (2020·潍坊) 有学者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的使命,罗马人的使命就是为世界提供法律。体现了罗马人“使命”的是(    )
    A . 《汉谟拉比法典》 B . 《拿破仑法典》 C . 《查士丁尼法典》 D . 《和平法令》
  • 23. 哥伦布的航行计划是建立在对地球距离的错误估算之上的。有人提出幸亏哥伦布做了错误的计算,否则他就不会向西航行,也就发现不了美洲大陆。这说明(    )
    A . 进取的人文精神促成新大陆的发现 B . 哥伦布发现美洲具有历史的偶然性 C . 狂热寻金使哥伦布等人不惧怕艰险 D . 知识的落后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 24. (2020·沈阳)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上述条款表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
    A . 君权神授,王权专断 B . 王权置于议会的法权之下 C . 成为工业化国家 D .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 25. 18世纪中期的英国土地贵族和富裕商人垄断了奢侈品的享受;而到了19世纪中期,一向被认为是奢侈品的茶、糖、咖啡等的消费量大增,“工人和商人总是争着模仿贵族,修马路的工人居然在喝茶,甚至连他们的妻子都要喝茶”。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工业革命(    )
    A . 冲击英国固有的等级观念 B . 加速了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 C . 使工人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 . 推动生产关系出现根本调整
  • 26. 下图为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示意图。这表明(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起到积极作用 B . 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C . 苏联已经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 D . 赫鲁晓夫改革取得较为明显成效
  • 27. 罗斯福新政中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来增加国民收入,刺激消费与生产的均衡。这肯定了“新政”中哪一方面的措施?(    )
    A . 以工代赈 B . 调整农业政策 C . 整顿金融体系 D .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 28. 下表中的战争形势相继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战役

    主要交战国

    结果

    1942年

    中途岛战役

    美国和日本

    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1942年

    阿拉曼战役

    英国和德国、意大利

    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了转折

    1942—1943年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苏联和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A . 法西斯“轴心国”的形成 B .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 .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 .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 29.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
    A . 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B . 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C . 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 D . 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 30. (2020·兰州)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北京奥运会会歌的传唱让“地球村”家喻户晓。请问,“地球村”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一特点?(    )
    A . 政治多极化 B . 文化多元化 C . 经济全球化 D . 区域集团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6分,共40分。
  • 31. 从古丝绸之路到现今的“一带一路”,中国对外交流曾有过灿烂辉煌的阶段,也经历过风霜和雨雪。

    材料一: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材料二:

    材料三: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教材《历史·七年级下册》

    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据统计,明成祖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盛况空前。中国的茶叶、瓷器、造纸、纺织等物产与科技发明,四书五经、书画等为代表的中华书籍,成为物质文化交流重要的产品。郑和同各国商民交换货物,平等贸易,购回当地的特产象牙、宝石、珍珠、珊瑚、香料等,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

    ——摘编自《从郑和下西洋话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中国的起点城市并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2. (2) 材料二中图片的人物是中外交流重要历史事件的代表人物。请你从中选择一幅图片,简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
    3. (3)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郑和能够实现远航的条件有哪些?概括出郑和下西洋的积极意义。
  • 32. 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请欣赏下列宣传画,回答问题。

    1. (1) 宣传画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发展方面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 (2) 宣传画二中的历史事件完成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宣传画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4. (4) 宣传画五中的场景,得益于什么制度的实施?
    5. (5)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 33. 西方的崛起是说不尽的历史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是西方新旧生活的分水岭。它改变了家庭生活,使得在家中工作成为例外,并使工人服从于过去不知道的工厂纪律;它也使城市拥有了全新的景象。工业革命改变了每一个关于西方的定义。中世纪时,西方国家的主要标志是信奉基督教;18世纪,基督教更多地与启蒙运动的理性、科学、文化结合起来;在1850年工业革命完成时,西方逐渐变得与其所有的大量工业化及工业资本主义体系相一致。工业革命在西方与非西方之间划定了边界。直到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还仅是发生在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然而在19世纪60年代初,西方边缘或西方之外的国家大量引入欧洲的工业技术和方法,如俄国和日本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时代。在20世纪下半叶,更多一些亚洲、拉丁美洲国家开始效仿,韩国、新加坡、巴西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经常被描述为“西方化”,只是这些国家仍不同程度地保留着自身的文化传统。西方的成分随着时间在变化,其边界也变得难以确定。

    ——据(美)爱德华·缪尔等著《西方世界:碰撞与转型》

    1. (1) 根据所学,说明“工业革命”是怎么一回事。
    2. (2) 怎样理解工业革命“改变了家庭生活”、改变了“关于西方的定义”?
    3. (3) 根据材料,以“世界的工业化”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将学习成果填入下表。

      序号

      时期

      相关区域

      代表国家

      1

      2

      3

    4. (4) 能否把所有地区的“工业化”都视为“西方化”?写出你的判断及相关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