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2-06-18 浏览次数:89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最可靠的资料来自于(   )
    A . 考古发掘 B . 史书记载 C . 神话传说 D . 学术论著
  • 2.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贵族封地多达几十邑,甚至百邑以上,兵力也在数千人甚至上万人,这些私卒家兵只听命于这些大贵族。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 . 分封制不断强化 B . 周王室地位下降 C . 齐国已成霸主 D . 社会战乱频发
  • 3. 有学者认为,“大同”不但发挥了早期儒家思想,而且在不少地方继承了墨家思想,例如“选贤与能”就和墨家的“尚贤”原则相似;有些地方也受了老子思想的影响,如“大道之行”,“大道”就是道家的术语。由此可知(   )
    A . 儒家善于兼容并包 B .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 C . 诸子百家观点趋同 D . 儒家思想遏制了思想学术的发展
  • 4. 北朝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他旨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   )
    A . 顺应自然,遵循规律 B . 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C . 增加投入,扩大生产 D . 注重土地资源开发
  • 5.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安史之乱后全国兴修水利工程80余处,其中南方70余处,仅江南一道即有50处,约占全国总数的60%。这表明唐后期(   )
    A . 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 . 南方经济有较大发展 C . 南北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D . 中央的权力日益衰微
  • 6. 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宋太祖任用文臣做知州和明太祖设“三司”,其共同目的是(   )
    A . 巩固边疆 B . 整顿吏治 C . 创新管理制度 D . 加强中央集权
  • 7. 若为下表内容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1684年

    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于福建省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1762年

    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1793年

    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与落实了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A . 康乾时期的盛世局面 B . 近代中国疆域的奠定 C . 清朝统治危机的表现 D . 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 8.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说明(   )
    A . 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B . 清政府积极主动发展对外贸易 C . 晚清开始重视对海洋的利用 D . 清政府已经有了近代海防意识
  • 9. 梁启超在1896-1910年间相继撰写了《波兰灭亡记》、《日本之朝鲜》、《朝鲜亡国史略》、《越南小志》、《越南亡国史》、《朝鲜灭亡之原因》、《日本并吞朝鲜记》等历史论著。其主要意图是(   )
    A . 营造戊戌变法的舆论 B . 总结戊戌变法失败教训 C . 激发国人的危机意识 D . 变法失败转向史学研究
  • 10. 19世纪末,著名的民主革命女侠秋瑾字“竞雄”,新文学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胡适字“适之”,同盟会员、曾任广东省长的陈炯明字“竞存”。这些命名体现了以下哪本著作的影响(   )
    A . 严复的《天演论》 B . 魏源的《海国图志》 C .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D .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 11. 海关税是指一个国家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税收。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
    A . B . C . D .
  • 12. 1949年1月,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认定中共提出的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符合于全国人民大众的要求”。这一政治声明反映出(   )
    A . 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建立 B . 国民党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C . 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趋势 D .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
  • 13. 下表是新中国1954年宪法制定的部分过程。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的制定(   )

    时间

    概况

    1954年3月

    形成宪法草案初稿,各大城市组织八千多人讨论,修改后形成宪法草案。

    1954年6月

    宪法草案公布,交全国讨论,两个多月中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讨论并提出意见。

    1954年9月

    中央政府委员会通过修改稿,形成提交第一届全国人大的讨论稿。

    A . 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B . 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 C . 因缺乏经验而过程漫长 D .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 14. 若为“遵义会议”“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拟一研究主题,应是(   )
    A . 革命道路开辟 B . 政治体制创建 C . 关键时刻抉择 D . 建国纲领制定
  • 15.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讲述了一个50多年前长征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里科研工作者的故事。影片中父亲对孩子说“我是个诗人,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在天上写诗。”不久后,他们谱写的“诗篇”轰动了世界。与这一“诗篇”最密切相关的是(   )
    A . 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 .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 . 中国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 D . “东方红一号”发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16. 《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题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它的高频词汇最有可能是(   )
    A . 中国人民   侵略   美帝国主义 B . 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C . 先进技术   现代化   科学 D . 开放   国有企业   改革
  • 17. 下表是1978-1998年中国经济数据表。表格数据说明(   )

    年份

    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农林牧副渔增加值/亿元

    进出口总额/亿元

    1978年

    3678.7

    385

    1621.4

    1072.5

    355.04

    1988年

    15180.4

    1378

    5814.0

    3865.2

    3821.79

    1998年

    85195.5

    6860

    34133.9

    14816.4

    26849.68

    A . 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地位 B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发展 C .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 D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 18. 如图所示内容反映中国(   )

    A . 主导了世界发展 B . 致力于区域合作 C . 改变了国际秩序 D . 国际影响力扩大
  • 19. 1965年,考古学家在中国西部邻国阿富汗发掘的阿伊·卡鲁姆遗址,距今有两千多年。其中有希腊式的圆形剧场、神殿、体育场和图书馆等。对该城市建设者最合理的推测是(   )
    A . 亚历山大帝国 B . 罗马帝国 C . 拜占庭帝国 D . 阿拉伯帝国
  • 20. 下表为16世纪至17世纪中西科技成就的比较,反映了当时的东西方(   )

    中国

    西方

    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1543年刊出哥出尼的《天体运行论》

    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

    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A . 文化上的交流加深 B . 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 . 政治上的本质差异 D . 科技发展水平不同
  • 21. 内阁是美国总统用于辅助其行使行政权的机构。美国1787年宪法并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阁机构。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国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源在于(   )
    A . 美国内阁的政治地位比较低 B . 内阁地位提高会削弱总统权力 C . 1787年宪法规定的立国原则 D . 权力之间制约与平衡遭到破坏
  • 22. 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 . 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B . 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C . 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 .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 23.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体现了《联合国家宣言》这一精神的军事行动是(   )
    A . 莫斯科保卫战 B . 珍珠港事件 C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 诺曼底登陆
  • 24. 1953年,美国在联邦德国的美占区投入400万美元改进广播电台设备,每年的广播电台日常运营费用达300万美元,广播电台几乎可以覆盖到民主德国的每一个角落,很多民主德国人甚至把美占区广播电台当作自己的电台。材料反映出(   )
    A . 美国将马歇尔计划扩展到民主德国 B .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消除了分歧 C . 苏联失去了对民主德国的有效控制 D . 美苏冷战在舆论宣传领域的体现
  • 25.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统计数据,从1990年到2015年,发达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从78.7%降至56.8%,而新兴市场国家占比则由19%上升至39.2%。这表明(   )
    A . 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B . 发达国家不再主导全球化 C . 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壮大 D . 逆全球化趋势已开始出现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
  • 26.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瑰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嬴政的陵墓。此外,秦始皇陵园内出土的钢车马、青铜水禽、石铠甲、百戏俑等文物,为研究秦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等提供了实物材料。

    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

    孔庙、孔林、孔府不仅是东方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而且还承载了深刻的历史内涵,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城

    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材料二:《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展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泉州申遗文本》(2020版)》

    材料三:南越王博物院是以南越国重要考古遗存为依托的大型遗址类博物院,分为王墓和王宫两个展区,王墓展区以1983年发现的南越文王墓为核心,该基是岭南地区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汉代彩绘石室墓,墓中共出土一千多件(套)文物,其中“文帝行玺”金印、角形玉杯、丝缕玉衣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南越文王墓被誉为“岭南文化之光”。

    王宫展区以南越国宫署遗址为核心,遗址叠压了自秦汉至民国共13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层。其中由1995年发现的“石构水池”和1997年发现的“曲流石渠”组成的南越国御苑遗址,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秦汉宫苑实例,均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南越国宫署遗址也入选“十一五”至“十三五”的国家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被誉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

    以南越文王墓和南越国宫署遗址为重要史迹点的“南越国遗迹”和“海上丝绸之路”项目,先后入选中国中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摘自南越王博物院官方网站

    1. (1) 根据材料一,任选一项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泉州成为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条件。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南越王博物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设计一句宣传标语,并简要说明申遗理由。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一)孙中山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址照片

    (图二)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离陕前所写手谕

    (图三)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1. (1) 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两种类型。据此,指出以上三图所示史料所属的类型。
    2. (2) 综合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提示:从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共同点出发,提炼观点。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世界总人口

    1650年

    18.3

    18.3

    2.4

    5.45亿

    1750年

    19.2

    13.1

    1.6

    7.28亿

    ——数据来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

    材料三: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16世纪至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欧、非、美三大洲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非、美三大洲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至19世纪“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时代背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