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2-06-11 浏览次数:15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高尔基说过,形象思维的方法和特点就在于它是“凭借形象的思维”,“用形象来思考”。文字形象思维的功能在于把转瞬即逝的事物转化为(经久不衰/经久不息)的意境。我们朗诵者要凭着想象力把语言在脑子里构成图景,如《黄河颂》是颂诗,朗诵时要通过(热烈激动/慷慨激昂)的旋律、(磅礴/滂沱)的气势,展示出黄河的惊涛澎和中华民族的英勇无畏;《老山界》作为回忆长征的散文名篇,要体会清淅的叙述中生动细腻的描写,尤其是对于山势险竣的刻画,和战士们然入梦的场景描摹,要读出(张扬/昂扬)的革命情怀和乐观主义精神;《谁是最可爱的人》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要读出记叙中饱含的感情,使人产生共鸣;《土地的誓言》是抒情散文,要读出作者对故土热,对育自己的土地的深情;《木兰诗》是一首爽朗质朴北朝民歌,节奏感强,既要读出木兰的英雄气慨 , 又要读出其女儿情态。

    1. (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bài)   清淅 B . (ɡān)然入梦  险竣 C . (chì)热   爽朗质朴 D . (pǔ)育       气慨
    2.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经久不息  热烈激动  滂沱  张扬 B . 经久不衰  慷慨激昂  磅礴  昂扬 C . 经久不衰  热烈激动  磅礴  张扬 D . 经久不息  慷慨激昂  滂沱  昂扬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的一项是(     )
    A . 面对梅里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登山队员进退两难。 B . 班长经常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打扫完卫生,整理好所有的桌椅才离开,真是可歌可泣 C . 钟南山和李兰娟心存大爱,逆行而上敢于担当,成为家喻户晓的抗疫英雄。 D . 济南地铁时代的到来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定会让这座城市成为明日黄花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随着短视频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成为了许多文艺工作者求新求变的突破口。 B . 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C . 越是在防疫关键时期,我们越是要全力以赴,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D . 第一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同比增加了大约5.7%左右。
  • 4. 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未来的博物馆在哪里,长什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个博物馆形象IP开发,让历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①“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

    ②一件件珍贵文物移步线上,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体验   

    ③数字化带来了极具想象力的答案

    ④近年来,博物馆业加快与数字化牵手,一个个文物保护研究项进驻互联网,拉近与公众的距离

    A . ①③④② B . ①④②③ C . ③④①② D . ③①④②
  • 5. 下列对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金柝,是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 B .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论语》。 C .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其中,望诊即观察病人的气色、形态、动作等。 D . 《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道,当权    B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语气词,同“耶” C . 往事耳      见:发现            D . 刮目相待          更:另,另外
    2.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为大有所益        公亦此自矜     B . 始就学  取一葫芦置于地   C . 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愿市鞍马      D . 结友别    笑遣之
    3.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详写孙权劝学和鲁肃赞学,略写吕蒙学习的情况,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B .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和对吕蒙的关心,又不失君主的身份。 C . 鲁肃和吕蒙对话,相互打趣,具有调侃意味,与孙权的认真相劝情调不同。 D . “结友而别”是“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正面表现吕蒙才略的长进。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节选自王安石《同学一首别子固》)

    1. (1) 用“/”给下面文字断句。(画一处

         圣 人 之 言 行 岂 有 二 哉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

    3. (3) 请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判定“贤人”的依据是什么。
  • 8.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宋] 辛弃疾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注释】①这首词是词人被重新起用,出任绍兴知府,经过浙江常山时写的一首词。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词的前两句写农人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以及早稻丰收的喜悦之情,展现出一幅自然和谐的江南农村画卷。 B . “沽酒”和“煮纤鳞”极具画面感,生动再现了农家生活的美好恬静,传神地表现出了淳厚朴实的乡风。 C . “卖瓜声过竹边村”一句让人想象到卖瓜人在绿竹丛生的村庄叫卖的场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 . 整首词运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多角度描绘了农家生活,也间接表达了落寞之情。 
    2. (2) “更无留影霎时云”句中“更”字使用准确而妥帖,请赏析其妙用。
  • 9. 根据原文默写。
    1. (1) 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 (2) 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3. (3) ,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4. (4) 双兔傍地走,?                  (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5. (5) 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6. (6) 《木兰诗》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

    7. (7) 岑参在《逢入京使》中写诗人没有过多地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而是振作精神,安慰家人的诗句是:

三、名著阅读(7分)
  • 10. 阅读以下选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两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那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

    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假若他的环境好一些,或多受着点儿教育,他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里,而且无论是干什么,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不幸,他必须拉洋车;好,在这个营生里他也证明出他的能力与聪明。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做个好鬼似的。

    材料二:

    著名研究员赵园曾说:“小说惊心动魄地写出了,恶魔般的社会环境怎样残酷地、一点一点地剥掉祥子的农民美德,将他的性格扭曲变形,直到把‘树’一样执拗的祥子连根拔起,抛到城市流氓无产者的行列中。”

    1. (1) 材料一选自(作者)的著名小说《》,选文中加点的“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中的“”指的是
    2. (2)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具体情节的变化 , 谈谈当时的社会使祥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现代文阅读(32 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老周

    尚书华

    ①家中洗漱间的水管突然漏了,水哗哗地淌了一地。情况严重,必须马上找人修理。

    ②来到零工市场,没待我张口,手持维修项目牌子的师傅们立刻拥上推介自己。倒是有一个人,坐在那一直没起身,看上去六十岁左右,面无表情地瞅着我。那神情给我的感觉是:自信,用不着跟别人争抢。得,就这位。我冲他一招手,师傅点下头跟我走了。

    ③到家后,师傅看了看漏水的地方说:“有点麻烦,管子折在墙里了。”我说:“可不是吗,若不是折在墙里,我自己就修了。没工具。”师傅蹲在地上,仰脸瞅我一眼:“怎么,这活儿你会干?”“我哪会?就是瞎鼓捣。过日子总不能事事都求人吧。”“哎,这话我爱听。不管哪一行,能学就学点,手艺多了不压人,学身上谁也抢不去。”师傅边聊边从工具兜里翻出工具,凿墙、掐管……没用多长时间,就修理好了。

    ④我问:“多少钱?”师傅张开巴掌:“五十。”我一愣,是不是要得少了点?去年下水道堵了,找人来疏通,收了两百元。师傅见我没吭声,以为要多了。问我:“那你想给多少?”我说:“八十。”这回轮到师傅发愣了,瞪大眼睛反问一句:“多少?八十?”我点点头,掏出一张百元钞票递给他。他疑惑地打量我一眼,把钱接过去,不声不响又给我找回一张五十元,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只收五十。我是个手艺人,靠手艺吃饭。今天这点活儿就值五十,不能多收你的钱。”

    ⑤临出门时送我一张名片,告诉我他姓周,让我以后有事直接打电话找他,用不着再跑市场。

    ⑥我家楼房住得久了,设施难免老化。没过多久,厨房棚顶粘的树脂板开始一块块掉落。我自己鼓捣半天,修不了,只好打电话找老周。老周说他正忙个小活儿,一会儿就到。

    ⑦不多时,老周来了,气喘吁吁。进屋水也没喝一口,操起家什就开始干活。有了上一次接触,这回我俩像老朋友见面一样,彼此都觉得亲切实在。他跟我说,这回咱不能只用胶水粘上,还要再排上一圈儿钢钉,双保险。我听了表示赞同,主动给他打下手,边干边聊。

    ⑧我夸他真行,啥活儿都会干。他嘿嘿笑着说:“这都是后来学的一些小手艺。我的老本行是钣金工,打个水桶、炉筒、洗衣盆什么的,才是我的拿手活儿。退回三四十年前,这些物件都是过日子离不开的,我这手艺很吃香呐!”我捧着他说:“那是真的,当年有你这手艺可不得了,吃香的喝辣的。”

    ⑨他听这话很受用,感叹一句说:“嗐!好汉不提当年勇,谁年轻时没点光荣的事。现在老百姓生活好了,没人再用这些老物件,我这手艺用不上喽,淘汰喽。”

    ⑩听他的语气有点感伤,我赶紧说:“你这不挺好吗,这个年纪身体棒棒的,还能靠劳动、凭手艺赚钱,服务于民,效力社会,多好啊!”

    ⑪我的话又让他高兴起来,一口气把剩下的几块板面都粘贴上了。忙完手上的,他扭头跟我说:“手艺被淘汰了,那是社会进步的结果;这人要是被淘汰了,那是不求进取的结果。所以,这些年我不断学些新手艺,就是不想被这个时代淘汰。人哪,多大岁数算老?不想干活儿了,得靠别人养活了,这才是真的老了。”

    ⑫也许是这一番话又引起了更多的感慨,老周的话一下多了起来。他说:“我这一辈子,就认准了吃手艺这碗饭。其实,我不是因为缺钱才出来干活儿的。我老伴儿走得早,姑娘我自己拉扯大,她大学毕业去了珠海,在那成了家,生活上不再用我操心。我自己有社保,够吃够喝,无忧无虑,按说可以享清福了。可我就是闲不住,愿干活儿,看见活儿手就痒痒。我这个人没念几年书,可脑子不笨,手也算巧,修修补补的小活儿,我看两遍就会。”我听得连连点头。

    ⑬他哈哈一笑,摆手说:“不唠了,干活。”操起钉枪,啪啪啪,一阵有节奏的声响,很快活儿干利索了。再看那棚顶,树脂板重新粘过,又添上钢钉加固,结实程度自不必说,就连那细密的钉眼都呈现出好看的图案。到底是手艺人!我心中暗自佩服。

    ⑭“这回该给你多少钱?”我有了上次的经验,故意这样问。“一百二。”他回答得干脆利落,“咱们好兄弟明算账,一百元是我的手工费,二十元是胶水和钉子的材料钱。”我想多给些。他连连摆手:“不用。我挣的都是功夫钱,多要心里不踏实。”

    ⑮我还想再跟他说点啥,这时他电话响了。接完电话,冲我一努嘴:“瞧,又来活儿了,我得赶紧走。”说完,拎上工具兜,推开门走人了。

    ⑯我望着他匆匆下楼的身影,蓦然觉得老周这个人生活得很有幸福感。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 (2) 结合选文具体内容 , 分析老周的人物性格。
    3. (3) 选文结尾处说老周“生活得很有幸福感”,为什么?
  • 1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奶奶的灶间

    ①我一直觉得,那婀娜缥缈的炊烟,就是奶奶在灶间导演的一场古典《飞天》舞剧。奶奶拿着烧火棍,像魔术师一样在灶膛里一拨、一吹,一股浓烟便蹿出灶口,待火焰升起,烟由黑变灰、变白,由浓变淡、变薄,先是在灶间弥漫、伸展、翻腾,然后直冲屋顶。瓦虽然持矛举盾,严阵以待,却经不住烟的冲撞、缠绕、穿透,终于全线崩溃。炊烟与晨雾、暮霜、山岚混合一起,把村庄都给俘虏了。

    ②从我记事起,灶间就是奶奶活动的舞台。奶奶头上扎着已褪色的白底蓝花毛巾,长年穿着靛蓝色的带襻扣的斜襟土布衣服,一条补丁摞补丁的黑色围裙系在身上。奶奶的围裙虽然破旧,在我心中却是一面旗帜。她从早到晚都忙碌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早晨,当孩子们都起床和大人干活回来,一大桶大米拌红薯或白菜的稀饭正冒着热气,一家人就着放在灶台上的几碟咸菜,享用农家的早餐。中午、晚上回到家里,饭菜早已备好,只见奶奶搬出一摞景德镇烧制的粗瓷蓝花碗,一边一碗一碗地盛饭,一边喊看:“都过来吃饭啦。”一家人又欢乐地围坐一起。

    ③灶间虽小,却容纳乡村世界,村里村外,自家人家的事情,奶奶不出灶间都能知晓。每到后晌或下午,奶奶收拾完锅碗瓢盆,备妥下顿的菜蔬,邻居家大爷大妈都会过来聊天,或说心里话,或道家务事,或谈戏剧情。她们聊得最多的,还是赣剧戏曲,有时看了一场戏,就要聊几天。这些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们,从戏文中品出了酸甜苦辣、善恶有报的生活道理,并拿这些道理来教育孩子们。一个秦香莲,一个王宝钏,两个古代苦命妇女的故事,都听得我耳朵长了茧,那做人的忠诚、刚强、贞烈,为人的自矜、自贵、自尊,也在幼小的心灵扎下了根。人们的感情,就在这些百聊不厌的传统戏曲中,显得更加朴素、真实、深厚。

    ④灶间也是我流连和寻梦的地方。奶奶讲故事,必然是晚上,收拾完灶间以后,空中星光点点,院里树影婆娑,柔软得和她的声音一样。奶奶讲的故事,都是戏里面演过的,有些戏我也看过,但再从奶奶嘴里叙述出来,就声情并茂,更加有滋有味,仿佛就发生在眼前。奶奶有一搭无一搭讲着“牛郎织女”“天仙配”的故事,就呵欠连连,一天的忙碌,过早地招来了瞌睡虫,她就枕着柴米油盐的生活细节很快进入梦乡。我望着屋外空中横穿天际的银河,一颗流星划过,似乎看到了牛郎织女在相会。

    ⑤奶奶烧柴是处处节约,一火多用。做饭时,用一个小砂罐装上米和水,加一点咸菜,放在灶膛里煨,做出来的饭又软又香,年幼的弟弟妹妹欢快地吃着,所有的不愉快都在饭菜的芬芳里被稀释。奶奶又在灶口上方挂一个黑黢黢的大肚子铁鼎,用蹿出的余火烧水,饭做好了,鼎中的水也咕嘟咕嘟开了,可以泡茶、饮用。饭做好后,盛起来放在木盆里,趁热锅余火,把泔水放在锅里温热后喂猪。冬天杀了年猪,就挂在灶头熏猪头猪肉,一个肥头笨脑的猪首,烟熏火燎,香气四溢,站在村巷里都能闻到香味。

    ⑥奶奶一天到晚不停地在灶间转着,单调、重复、劳累,从没有一点怨言。一直到六十年代中期,奶奶已七十岁,我父亲兄弟三个分家,各自立灶,奶奶才离开灶间,开始一个人用小炉子做饭,单独生活。后来腿脚也不方便了,就轮流到三个儿子家吃饭。儿子们都做了新屋,灶间也焕然一新,叫作厨房了。

    ⑦奶奶在灶间操劳的那些岁月,家里的经济虽然还不富裕,但日子从来没有贫乏过,精神没有枯燥过。特别是父亲兄弟三个都娶妻生子,十几口人在奶奶的操持和调理下,和和睦睦,亲亲密密。我们生活在甜蜜的梦中,生活在恬静的田园里,一个知足常乐的农家日常生活,就这么简单、朴素、充实。幸福流淌得太快,回味却很悠长。

    ⑧我一直怀念奶奶的灶间,那袅袅升起的炊烟,犹如冬日的暖阳给村子布满了暖意和安详,将日子的艰辛,隐藏在了烟火的背后。奶奶点燃的烟火,一直让日子充满着温暖和吉祥。岁月就这样薪火相传,永远不老。

    1. (1) 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文章围绕“奶奶的灶间”写了哪几件事?

      ①奶奶在灶间为家人准备一日三餐。

      ④奶奶烧柴处处节约,一火多用。

    2.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中的画线句。

      中午、晚上回到家里,饭菜早已备好,只见奶奶搬出一摞景德镇烧制的粗瓷蓝花碗,一边一碗一碗地盛饭,一边喊着:“都过来吃饭了。”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的加点词语。

      年幼的弟弟妹妹欢快地吃着,所有的不愉快都在饭菜的芬芳里被稀释

    3. (3)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岁月,就这样薪火相传,永远不老”的理解。
    4. (4) 分析第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五、(60分)
  • 13. 按要求作文。

    临终前来送香油和鸡蛋的老王,历尽艰辛也要把台阶建成的父亲,想方设法买来《山海经》的阿长……他们都是“小人物”。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请你选择身边的一个这样的“小人物”,写一写他(或他们)的故事,说一说那些感动你的细节,谈一谈你从他(或他们)身上得到的感悟。

    请将题目“这样的人让我     ▲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