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2020-2021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2-06-13 浏览次数:9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运用
  • 1. 读拼音,写词语。

    shén shèng

    zòng héng

    xīn jīng dǎn zhàn

     

     

     

    duān zhuāng

    jiē chù

    mó quán cā zhǎng

     

     

     

  • 2. 根据下列汉字的音、形、义组词。

    zhàng

    ①厚度小的

    zhǎng

    ②微、弱小

  • 3.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壳(bàng)    泪(tì) B . 瓜(wō)    裂(bìng) C . (huí)    推(jiàn) D . 骨(lèi)    吐(yán)
  • 4. 下面是明明在路边和公共场所看到的广告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 拖起明天的太阳 B . 保持干静 C . 招汁即来 D . 绿草青青,请勿践踏
  • 5. 下列句子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    )
    A .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 . 一时间,满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C .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D . 科学工作者在会上高谈阔论 , 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 6. 下列与“双桥好过”最搭配的下联是(    )
    A . 坦途易走, B . 斜坡易爬 C . 独木难行 D . 大船难划
  • 7. 指出下列各句描写人物的方法。
    1. (1) 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2. (2) 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怀,胸口总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
    3. (3) 他没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4. (4)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 8. 下面的表述是否正确。
    1. (1) 《童年的发现》中,“我”的发现始于一本科幻小说。(   )
    2. (2)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
    3. (3) 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一一金箍棒和乾坤圈,来到大海边。(   )
    4. (4) 《秋夜将 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   )
  • 9. 按要求写句子。
    1. (1) 微风吹拂着干万条才展开的带黄色嫩叶的柳枝。(缩句)
    2. (2) 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年前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改病句)
    3. (3)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4. (4) 船长叫儿子向海里跳,不然他就开枪了!(改成直接叙述句)
    5. (5) 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仿写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具体)
  • 10. 课文直通车。
    1. (1) 走进古诗:读到爱国诗,我会吟诵陆游的“遗民泪尽胡尘里,”,杜甫的“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诗句。
    2. (2) 走进名著:《草船借箭》讲述了诸葛亮巧施妙计向的故事:《景阳冈》记叙了的故事:《红楼春趣》节选自《红楼梦》,讲述了宝玉等人在大观园里的故事。
    3. (3) 走进历史:《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三篇课文,让我们感受了先辈们的崇高精神。《青山处处埋忠骨》体现了毛主席的伟人胸怀:《军神》 表现出刘伯承的英雄气概:《清贫》则展现出舍己为公的崇高美德。
二、阅读检阅台(25分)
  • 11. 课内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 (1) 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楚人有盾与矛者。

      A.卖    B.买    C.交易

      ②物莫能也。

      A.掉进    B.陷害    C.剌破

      ③其人弗能也。
      A.满足要求       B.回答        C.回答

    2. (2)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他的说法前后矛盾,他不能自圆其说。 B . 楚人说他的盾十分坚固,矛十分锋利,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C .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句话揭示了楚人的话自相矛盾的原因。
    3. (3) 假如你是楚人,你会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
  • 12. 课外阅读。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这一年,她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她学习非常勤奋,尤其是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集  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民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这位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了起来。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  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三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 (1) 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词语。
    2. (2)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淘汰:

      ②不以为然:

    3. (3) 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4. (4) 仔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②文中的最后-句话表达了宋庆龄怎样的思想感情?

    5. (5)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哪篇文章?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6. (6) 写出一句表达爱国情感的名言。
三、习作百花园(30分)
  • 13.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还有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打扫卫生的清洁工、热心肠的邻居……选择一个人写下来,运用本学期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