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2-06-09 浏览次数:4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
  • 1. 抄写下面的句子。(要求:结构匀称,书写工整)

    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2.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1. (1) 这里的(xù  chù)牧业非常发达,有猪、马、牛、羊等各种牲(xù  chù)
    2. (2) 他本来就很清瘦,还穿件很(báo  bó)的上衣,更显单(báo  bó)了。
    3. (3) 这位英雄的(zhuàn  chuán)记极富(zhuàn  chuán)奇色彩。
  • 3. 读拼音,写词语。
    1. (1) chú xī这天,家家户户贴chūn lián,rán fàngbiān pào,十分热闹。
    2. (2) 鲁滨逊在háng hǎi时流落huāng dǎo,但他一点儿也不kǒng jù,勇敢地挑战困难,战胜自我。
    3. (3) 他一边fān xiāng dǎo guì,一边niàn dao着:“我的笔记本到哪里去了呢?”
  • 4. 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读名著,先大致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能帮助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   )
    2. (2) 《匆匆》一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作者忙碌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不够用的无奈和惋惜。 (   )
    3. (3) 《鲁滨逊漂流记》一文中的鲁滨逊是一个冒险家和航海家,他独自一人在一座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以后被救,终于回到了英国。 (   )
    4. (4) “耄耋老人”指的是100岁的老人。 (   )
  • 5. 按要求写句子。
    1. (1)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要守岁。(用加点词造句)
    2. (2)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3. (3) 会议室突然响起了掌声。(改为夸张句)
    4. (4) 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啷啷地大响起来。(缩句)
  • 6.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 (1)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2. (2) 春城无处不飞花,
    3. (3) 少壮不努力,
    4. (4) 中庭地白树栖鸦,
    5. (5) ,任尔东西南北风。
  • 7. 口语交际。

    在街上玩耍,路遇电视台采访,记者让你谈谈对“小学生带手机去学校”的看法,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二、阅读理解。(24分)
  • 8. 课内阅读。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huí  huái)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báo  bó)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 (1) 从文中括号里选出正确的音节。
    2. (2) 选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
    3. (3) 选文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4. (4)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句话饱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 9. 课外阅读。

    背影(节选)

    朱自清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1. (1) 短文主要写“父子车站离别,父子之情”,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
    2. (2) 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人的儿子,父亲这样做完全是多此一举。 B . 虽然儿子已长大,但在父亲的眼里,却永远是孩子,永远不会长大,体现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
    3. (3) 第3自然段中“说定”改为“说好”或“说过”好不好?为什么?
    4.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再三”和“仔细”表达的意思是否重复?
    5. (5) 父亲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句中的“他们”指的是(    )。
      A . 约朱自清出去游逛的朋友 B . 父亲在旅馆里熟识的茶房
    6. (6) 对笼罩在《背影》一文中的哀愁凄凉的氛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种氛围是由课文中所描绘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父子离别,父亲“打去之期不远”等事情营造的。 B . 这种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思想性。 C . 这种氛围是父亲晚年的心情不好,父子矛盾,削弱了对父子亲情关系的表现。 D . 在这种氛围下,父亲还如此细心周到地关心爱护儿子,更显出父爱的真挚动人。
三、写作
  • 10. 习作。

    我们有许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相信这些节日一定曾给你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请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把节日中发生的某件事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具体,有条理,注意详略,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在450字以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