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06-27 浏览次数:47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把已有的刑法加以修改后铸在金属鼎上,并向全国百姓告知,由此开启了中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这一做法(    )
    A . 摧毁了宗法贵族的特权 B .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变革 C . 推动了国家治理的进步 D . 践行了隆礼重法的思想
  • 2. 柳宗元认为,生植与灾荒是自然现象,社会的治乱则是人事,“其事各行不相预”,对“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刘禹锡则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著名学说,人不能干预自然却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据此可知,二人的主张发展了(    )
    A . 朴素的唯物主义 B . 天人感应的思想 C . 统合佛道的主张 D . 格物致知的方法
  • 3. 图6《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反映了元朝不仅重新开通了大运河,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元朝高度重视南北交通主要是由于(    )

    A . 黄河改道陆路联系受阻 B . 造船航海技术取得突破     C . 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变化 D . 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 4.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访华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泰晤土河边的两个城镇)两地相提并论。”这段英国人的描述(    )
    A .   充斥了西方文明固有的偏见 B . 暴露了乾隆盛世潜伏的危机 C . 彰显了工业化完成后的自信 D . 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
  • 5.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增开芜湖为通商口岸。读下表《芜湖开关至19世纪末进出口贸易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年份 进口额(海关两) 出口额(海关两) 主要进出口货物
    1877 893 408 693 274 进口:鸦片(占总额的30%)、棉纱、棉布
    出口:农产品,以稻米和茶叶为最
    1887 2 994 036 283704
    1899 6 959 066 13 322 783
    A .  芜湖开埠促进了安徽近代工业发展 B . 安徽进出口贸易在全国的地位提高 C . 安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 芜湖口岸是安徽对外联系唯一通道
  • 6. 五四运动后,列强对中国民间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外交官芳泽谦吉到中国来要先拜访学生代表;代表英美法三国到中国来组织新银行团的拉门德,花费了大量时间征求中国各民众团体的意见。这从侧面表明(    )
    A . 列强意识到平等对待中国是大势所趋 B . 五四运动推动了国民公民意识的觉醒 C . 列强对华外交的重心由官方转向民间 D . 民众的态度可以左右政府的对外政策
  • 7. 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亲笔致信著名爱国人士宋庆龄:“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 .   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B . 恢复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C .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D . 团结民主派筹建新中国
  • 8. 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开始将国家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先后建成了四川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甘肃酒泉钢铁厂、成昆铁路干线、成都航空工业基地、西北航空航天工业基地和核工业新基地等重大项目。这一战略决策的主要目的是(    )
    A . 应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 B . 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 C . 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 D . 完善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 9. 雅典十将军委员会设置后其地位不断上升,多次连任的首席将军事实上逐渐取代了执政官的地位。伯里克利从公元前443年当选首席将军后一直连任到公元前429年去世。这一现象可以说明此时( )
    A . 雅典的民主政治已经遭到破坏 B . 伯里克利已成为事实上的独裁者 C . 雅典的统治权掌握在精英手中 D . 十将军委员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 10.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认为:“1660年以后,(欧洲)各国不再为跨国利益、宗教信仰而战了,他们对战争或和平的决断,越来越多地受‘国家利益’所左右。各国在一场战争中曾是对手,但下一场战争又成为盟友。”这一变化表明近代欧洲(    )
    A . 宗教在政治中已不再发挥作用 B . 宗教改革后民族国家意识加强 C . 战争成为解决争端的最终手段 D . 国家利益是对外政策唯一依据
  • 11. 1926年,英国宣布其自治领(享有自治权的殖民地)与宗主国因“共同忠于(英国)国王”而组成英联邦,双方权利平等,互不隶属;英联邦不是一个国家,也没有中央政府,英国国王是英联邦名义上的共同君主与国家元首。这表明英国(    )
    A .   殖民统治体系发生动摇 B . 自治领获得了完全独立 C . 放弃了对殖民地的控制 D . 国王深受自治领的拥戴
  • 12. “美国队长”是美国漫威漫画公司于1941年3月塑造的超级英雄,二战期间作为反法西斯战士形象而广受欢迎。图7是1954年《美国队长》杂志第76期封面,标题为“美国队长重击共产主义”,画面中的美国队长打败了共产主义后民众欢呼雀跃。可见“美国队长”这一形象(    )

    A . 受到了美国民众的普遍欢迎 B . 长期服务于美苏冷战 C . 展现了卡通人物的艺术魅力 D . 努力传递美国价值观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李时珍青年时代三次乡试不中,遂随父学医,并很快成为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李时珍发现历代医书谬误不少且多偏激守旧,遂立志对旧本草书籍进行全面整理和补充。为此,他“渔猎群书,搜罗百氏”,读遍子史经传、训诂注疏、金石农圃和医卜星相。李时珍带着研究本草的思路深入实地考察,足迹遍及今湖北、河北、安徽、江苏等地。为解决疑难,拜农民、渔人、车夫、樵夫等人为师。他搜集了大量的标本和民间单方,对药物的生长、分布情况作了详尽的记录。历经27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1578年完成了近200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这部著作自问世以来,在国内辗转翻刻近200次,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流传于世界。达尔文称李时珍不仅是医学家,而且是一个博物学家,他的进化论思想汲取并引用了《本草纲目》的理论和例证。

    ——摘编自王剑、梅全喜《论李时珍<本草纲目>的伟大贡献及学术价值》

    材料二:虽然达尔文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对博物学的浓厚兴趣,但他的父亲非常希望其成为一名牧师。进入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后,达尔文很快失去了对神学的兴趣,反而阅读了大量生物学方面的著作。在剑桥大学的亨斯罗教授的推荐下,1831年达尔文乘坐军舰贝格尔号进行了长达5年的环球考察。达尔文收集到了大量关于生物变异的实例,并获得了最初的物种起源问题意识。为证明生物进化与人工育种之间的联系,达尔文对150多种家鸽进行研究。1832年,达尔文将其想法写成一篇35页的纲领;1840年又写下物种起源的论著提纲,直到1859年《物种起源》第一版才出版。在此后数十年,达尔文出版多部著作继续阐述进化论思想。1882年,达尔文病逝后被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牛顿墓旁。

    ——摘编自包庆德等《进化论: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及其内在奥秘》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和达尔文成为伟大科学家的共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本草纲目》和《物种起源》产生的社会背景。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部著作的当代价值。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薛红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研究维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就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视角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阐述清晰。)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末朝廷对传统文官制度进行变革,在形式上是为了配合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实质上则是为了走向近代世界和实行开明专制,这也是清末预备立宪何以从官制改革“入手”的根本原因。为能选拔出符合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清廷开始着手对传统科举制度进行变革。为鼓励新式人才脱颖而出,清末法律规定(学堂学生)毕业升等、奖给出身均由试官考定。高等小学毕业,归地方官考试核办;升入中学堂者,归学政考试给奖;中学堂毕业给凭,归道府大员考试核办;升入高等学堂者,归督抚会同学政考试给奖。各学堂考核学生,均宜于各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亦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统计分数。其考核之法,分言语、容止、行礼、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察,第其等差。清末学堂学生毕业考试可分四级:初等学堂毕业考试、中等学堂毕业考试、高等学堂毕业考试、大学堂毕业考试。

    ——摘编自刘为勇《清末文官制度变革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学堂选官制度确立的背景及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角度分析学堂选官制度的影响。
  •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59年缔结的《南极条约》确立了和平、非军事化、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等南极国际治理的重要原则。经过60余年的发展,作为南极国际治理的宪法性条约,《南极条约》已经由单一条约发展成为涵盖1980年《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1991年《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等法律文件的南极条约体系。南极条约体系在维护南极和平与稳定、促进南极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视为国际治理与国际合作的典范。随着国际地缘政治的不断演变、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以及人类在南极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对能源与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南极事务内涵与外延正在不断丰富与发展。南极条约体系组织化缓慢而清晰的演进过程,也让人们有理由期待一个具有独立国际法律人格和完全法律能力,能够在更高层面统辖南极条约体系与南极事务的国际组织一南极组织的诞生。

    ——摘编自陈力的《南极国际治理:从南极协商国会议迈向永久性国际组织》

    1. (1) 根据材料,概括南极条约体系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极条约体系形成的历史意义。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渠本翘(1862-1919),出身于山西祁县富商渠家大族。1892年中进士。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渠本翘为救亡御侮,抱病疾驰,深受朝野敬重。1902年官办企业——太原火柴局经营艰难,渠本翘出资五千银元买断该企业,改名“双福火柴公司”,将其改造成了使用机器生产的现代工厂,销售市场日益扩展。1903年起,反对帝国主义控制我国铁路、矿山的运动逐渐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作为祁县票号财东的渠本翘,在争矿运动中,成为主要领袖人物之一。同时,山西各界人士认为,山西地居右辅,北控边荒,煤铁之绕,久为外人窥伺,若不及时造路,恐受人要挟。因此,1905年以前,就有自筹款项,自行修筑同蒲铁路的计划。各界人士公推渠本翘出面筹款,各票号慷慨解囊,认购同蒲铁路股票60万两白银。为了培养新式人才,渠本翘还积极参与了山西大学的筹建工作,1905年担任山西大学第三任校长。并筹集资金,将“昭余书院”改为祁县中学,实行完全免费教育。总之,我们可以这样给渠本翘一个评价:他是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民族资本家。

    ——(电视纪录片)《渠本翘:爱国民族资本家》

    1. (1) 根据材料,概括渠本翘的历史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渠本翘做出巨大贡献的主要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