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

更新时间:2022-06-07 浏览次数:15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锂是一种有色金属,在自然界中主要以锂辉矿等形式存在。电池行业已经成为锂最大的消费领域,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动力、储能等领域,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带动了动力电池装车量的增长,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性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将是最重要的锂电池利用场地之一(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度

    2022年度

    2025年度

    全球汽车销量(万辆)

    8583

    9012

    9500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7%

    9%

    20%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

    601

    811

    1900

    1. (1) 人类利用锂资源服务于新能源汽车,体现的自然环境功能是(   )
      A . 调节服务 B . 供给服务 C . 文化服务 D . 支撑服务
    2. (2) 2021年以来锂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主要原因是锂资源(   )
      A . 供给量减少 B . 开采成本高 C . 需求量增大 D . 矿产品位低
  • 2. 海底数据中心是将相关设备安装在密封的压力容器中,安放在海底,利用海水的巨量流动对设备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冷却。2021年12月26日,我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项目落户三亚,未来几年国家计划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及其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陆续建设海底数据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三亚海底数据中心运营期间需要克服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
      A . 海水的腐蚀 B . 潮汐的影响 C . 多变的气象 D . 水温的变化
    2. (2) 与陆地数据中心相比,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是(   )
      A . 降低建设成本 B . 降低能源消耗 C . 提高技术含量 D . 便于数据分析
  • 3. 在我国宁夏、甘肃等地区,当地农户通过“压砂”(在沙地上压石块)的方式,成功种出了个大质优的硒砂瓜。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压砂地耕作土壤环境会出现土壤含水量下降、肥力下降、加剧土地沙化、土壤微生态破坏等问题。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宁夏红寺堡区从2021年起逐步实现“从硒砂瓜到耐旱的金银花”的转变。下图示意不同类型压砂地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压砂地类型

    压砂年限/a

    压砂层厚度/cm

    土壤密度/(g●cm-3)

    新砂地

    3

    10~15

    1.43

    中砂地

    18

    10~15

    1.45

    老砂地

    29

    10~15

    1.48

    1. (1) 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压砂地耕作土壤含水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 . 径流量增加 B . 降水量减少 C . 蒸发量增加 D . 下渗量减少
    2. (2) 红寺堡区逐步实现“从硒砂瓜到金银花”的转变,是因为种植金银花(   )
      A . 能提高土壤肥力 B . 需水量更少 C . 能增加降水量 D . 市场更广阔
  • 4. 通济堰是浙江南部山区一处古老的水利工程,主要由拱形堤坝、进水闸、排沙门、引水桥和水渠等组成。研究发现,堤坝呈拱形使得河水对坝体的冲击力被引向河岸(左图)。右图示意甲地引水桥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水渠的流向(   )
      A . 由西南流向东北 B . 由东北流向西南 C . 由西北流向东南 D . 由东南流向西北
    2. (2) 为使排沙防淤的效果更好,拦沙门设置的位置及原因是(   )
      A . ①处靠近进水闸,有助于减少泥沙入渠 B . ①处水流冲击力较小,有利于泥沙淤积 C . ②处河水受堰坝阻滞和引流,含沙量大 D . ②处河流中心水流速度较快,利于排沙
    3. (3) 甲地引水桥的主要作用是(   )
      A . 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B . 方便当地居民出行 C . 保障溪流水流通畅 D . 防止水渠淤积泥沙
  • 5.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空间集聚呈现进一步向少数城市集聚的趋势,集聚度不断提高,但集聚点有所增加,同时各个城市人口空间集聚的态势存在较大差异。下图示意1990~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人口集聚度((城市人口/大湾区人口总数)/(城市面积/大湾区区域面积))数据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人口集聚度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的城市是(   )
      A . 广州、佛山 B . 深圳、东莞 C . 中山、江门 D . 惠州、肇庆
    2. (2) 与粤港澳大湾区其它城市相比,香港和澳门人口集聚度较高的原因是(   )
      A . 产业结构单一 B . 环境质量较差 C . 土地面积更小 D . 交通通达度高
  • 6. 东北林草交错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该地针对工程创面生态修复困难、工程护坡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在较干旱的区域采取了植生袋修复的方法(下图)。植生袋内部填充土壤和营养成分,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不限制植物根系的生长,随时间推移,护坡愈加牢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东北林草交错区生态脆弱的成因是(   )

      ①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水蚀

      ②气候过度区,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③干湿过渡区,降水变率小

      ④距冬季风源地近,易受风力侵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2) 东北林草交错区在生态修复中采用植生袋护坡,是为了(   )

      ①蓄水②保肥③防寒④抗风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7. 莱茵河是欧洲的一条国际性河流,1986年瑞士一家化工厂着火,大量化学原料注入莱茵河,引发了一场跨越国界的环境灾难。这场灾难促成沿岸各国实施“莱茵河生态系统整体恢复计划”。经过综合治理,莱茵河河水清澈,两岸景观秀美迷人。下图示意1986年莱菌河跨境污染事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此次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属于(   )
      A . 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 B . 污染物跨国传输 C . 有毒物质的产品贸易 D . 废弃物跨国转移
    2. (2) 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给我国的启示是(   )

      ①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机制

      ②禁止污染企业跨国投资设厂

      ③对跨国污染源进行检测预警

      ④完善跨国环境治理的合作机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 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提供了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85%以上的能量,然而能源的供需矛盾及其消费产生的环境问题,使能源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面对当今世界不稳定因素的增多,我国的能源供需状况,我国提出通过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目标,积极采取措施保障未来的能源安全。下图分别示意我国煤炭的生产和消费的空间格局及2001~2021年我国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

    1. (1) 分析我国煤炭资源与能源安全风险密切相关的主要原因。
    2. (2) 说明与煤炭相比,油气对外依存度的变化特征及原因。
    3. (3) 简述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措施。
  • 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的江苏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通过实施稳步推进耕地休耕,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专家通过研究耕地压力和耕地资源的生态状况及其循环交互作用,对江苏省2017~2036年耕地休耕最大面积进行了测算,得出了2017~2036年江苏省耕地休耕最大面积变化趋势和耕地休耕弹性边界(休耕规模与当地耕地面积的比例)变化趋势(下图),为江苏省合理确定粮食主产区耕地休耕提供理论参考。

    1. (1) 说明江苏省实施耕地休耕的背景。
    2. (2) 推测江苏省耕地休耕最大面积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
    3. (3) 与“藏粮于仓”相比,说明“藏粮于地”的经济优势。
  • 10.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春市素有“红松故乡”之称,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之一。由于长期忽视森林生态价值及自然更新规律,伊春市原始红松林遭到严重破坏,仅存于丰林自然保护区(下图)。由于森林资源大量减少,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伊春林区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局面。20世纪末我国启动了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采取了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林场撤并和生态移民等生态修复措施,伊春地区实现了生态修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赢,但也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1. (1) 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角度,简述红松林破坏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
    2. (2) 从木材资源角度,指出我国实施“天保”工程后面临的新挑战。
    3. (3) 简述丰林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的意义。
  • 1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上的碳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转移和交换的过程(下图)。二氧化碳是碳参与全球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又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返回到大气中。

    1. (1) 简述自然地理环境中碳的主要存在形式。
    2. (2) 指出人类活动改变碳循环的主要方式,并简述海洋封存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