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2-06-29 浏览次数:3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32小题,每小题2分,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共64分)
  • 1.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同处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河流域,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民居住房多以由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成,木材使用较少;而古埃及文明的民居住房大量使用木材,常以甘蔗和椰子叶铺成屋顶。这表明(   )
    A .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建筑技术高超 B . 古埃及文明的生态环境更为优越 C . 早期人类文明深受自然条件影响 D . 经济生产方式决定建筑风格类型
  • 2. “他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他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他的事业将世界推入了一个新的方向。”“他的事业”是指(   )
    A . 灭亡波斯并建立亚历山大帝国 B . 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C . 把整个地中海变为帝国的内海 D . 编订《查士丁尼法典》
  • 3. 腓尼基人融合了象形文字,并简化了楔形文字,将几种旧写法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极大地缩短了书写时间。在此基础上,腓尼基人发明了非常简便的22个字母,由此可见,腓尼基文字是(   )
    A . 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B . 印证了欧洲文明的先进性 C . 区域文明交融的成就 D . 影响后世字母文字的使用
  • 4. 欧洲中世纪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满足所需,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据此可知,这些庄园(   )
    A . 经济基本自给自足 B .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 . 促进欧洲城市兴起 D . 领主占有全部土地
  • 5. 1166年,英王亨利二世规定自由人可以越过庄园领主的法庭,直接上诉国王法庭。1301年,法王腓力四世当众烧毁教皇的通谕,庄严宣告他的子孙后代,除了上帝,永远不会服从任何外来权力。以上两则史实说明(   )
    A . 王权强化 B . 法律革新 C . 宗教改革 D . 国家统一
  • 6. 11-13世纪,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拥有巨额资本的商人崛起为社会新权贵,他们不是凭借武力,也不是他人的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工匠在经济上对他们的依赖,在原料供应、成品出口等环节中获利,例如巴黎权贵成立了控制水路贸易的商业行会,并选出1名市长和4名市政官,负责处理政务,管控经济,主持司法。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
    A . 要求解除基督教会对城市的精神控制 B . 通过选举等办法确立了资本主义议会制度 C . 城市权贵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D . 依靠经营工商业来获取财富与权势
  • 7. (2021高二上·定远开学考) 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哈特著有《人类史上最有影响的百位人物排名》一书,穆罕默德名列百位人物之一。这本书刚一出版,即成为畅销书。在这本书中有关穆罕默德的记述,你不可能看到的内容是(   )
    A . 7世纪创立了伊斯兰教 B . 完成创立宗教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历史使命 C . 建立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D . 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
  • 8.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B . 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 . 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 . 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 9. 646年,日本开始了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屯仓、田庄统统收归国家所有,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赐予俸禄。这表明当时日本(   )
    A . 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 B . 借助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C . 全面照搬唐朝政治制度 D . 谋求与中国的对等关系
  • 10.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许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番薯和花生等,下列文明中不是由美洲印第安人创造的是(   )
    A . 玛雅文明 B . 阿克苏姆文明 C . 阿兹特克文明 D . 印加文明
  • 11. 地理大发现时期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商人等或去淘金发财,或去开疆拓土,或去求知探索,都是为了一个“人”,而不是为了一个神;都是为了现实的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此现象出现的思想源于(   )
    A . 王室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B .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 . 向海外传播基督教的需要 D . 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
  • 12. 巴勒克拉夫的《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中写到:“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进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怀揣着传播天主教和对贵金属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文中迈入大洋走在前列的国家是(   )
    A . 英国、法国 B . 荷兰、意大利 C . 英国、荷兰 D . 西班牙、葡萄牙
  • 13. “哥伦布首航美洲时,于1492年12月发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岛上的印第安人约为25万人,到了1550年,只剩下约150人。”这段史料可以作为下列哪一选项的结果(   )
    A . 新航路开辟 B . 英国早期殖民 C . 北美独立战争 D . 黑奴贸易
  • 14. (2022高一下·期中) 西方国家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推行了各具特点的殖民政策。其殖民目的由开始的“掠夺财富,积累资本”到“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再发展为“瓜分世界,抢占投资场所”,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文主义思想的复兴与发展 B . 资产阶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加 C . 世界市场的日益形成与发展 D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
  • 15. 下图所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法国与美国颁布两个文件的共同点是(   )

    A . 冲击了本国封建势力 B . 宣告了新国家制度诞生 C . 打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D . 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 16. 英国人斯蒂芬森曾亲自驾驶新设计的“旅行”号蒸汽机车,牵引着6节煤车和20节客车厢,奔驰在英格兰斯托敦至达林敦的商用铁路上,宣告了“铁路时代”的到来,这一事件发生在( )
    A . 新航路开辟时期 B .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 . 手工工场时期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17. (2022高一下·期中)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电气时代,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下列发明或创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①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③卡尔·本茨研制成三轮汽车

    ④瓦特改良蒸汽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 18. 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   )
    A . 其文学作品具有夸张性和虚构性 B . 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C . 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D . 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
  • 19. 在1836年的时候,这场运动就开始打响了,12年之后,这场英国的工人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工人阶层还是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虽然失败了,但是对英国整个政治带来非常大的震撼。这场运动(   )
    A . 反映了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 B . 推动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 C . 体现了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 . 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理论基础
  • 20. (2021高一下·嘉兴期中) 1824年,一位欧洲思想家自费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这位思想家的行为( )

    ①反映出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及思考  ②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

        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④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1. (2019高一下·淄川开学考) 1848年,世界上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种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 . 《人权宣言》的颁布 B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 巴黎公社的建立 D . 十月革命的胜利
  • 22. 苏联的缔造者列宁自称为巴黎公社的继承者,他曾评价:“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高度赞扬了巴黎公社的(   )
    A . 革命首创精神 B . 团结无畏精神 C . 英勇战斗精神 D . 高尚乐观精神
  • 2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拉丁美洲国家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至此,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不能说明这时(   )
    A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 .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 . 世界联系越来越隔离开来 D . 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
  • 24. 下面是一幅题为《友谊链》的漫画人物从左至右排列顺序是塞尔维亚、奥匈帝国、俄国、德国、法国和英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战爆发前后欧洲主要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该漫画描绘的是(   )

     

    A . 欧洲国家对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争夺 B . 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C . 巴尔干半岛民族关系日益复杂的情形 D . 一战主要参战国卷入战争的过程
  • 25. 国际联盟是第一个主权国家的世界性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它的宗旨是(   )

    ①促进国际合作    ②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③全体一致原则    ④重建国际政治秩序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26. 据统计,俄国二月革命时,社会革命党有80万党员,孟什维克有20万党员。布尔什维克党到1917年4月仅有8万党员,那时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有的在国外,有的在流放地,布尔什维克党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这种情形导致二月革命后(   )
    A . 布尔什维克党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居于国家的领导地位 C . 无产阶级政党暴力夺权十分迫切 D . 政党纷争,使俄国沙皇专制制度得以延续
  • 27. 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的相同点是(   )
    A . 利用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 B . 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 C . 依靠法西斯政党夺取政权 D . 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建立独裁统治
  • 28. 1941年12月7日下午2点半许,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中断了一场职业橄榄球比赛的实况转播,临时插播一条美联社重大新闻快讯。这条新闻快讯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 . 不列颠空战爆发 B . 德国实然袭击苏联 C . 日本偷袭珍珠港 D . 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 29.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开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天各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 . 王朝战争 B . 二战结束 C . 美苏冷战 D . 杜鲁门主义
  • 30.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至少有25封信在来往。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   )
    A . 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 B . 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C . 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 D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31.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   )
    A . 刺激社会消费 B . 改善劳资关系 C . 缓和社会矛盾 D . 重塑政府形象
  • 32.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东欧国家在苏联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埋下剧变的隐患。这些东欧国家包括(   )

    ①波兰    ②联邦德国    ③保加利亚    ④阿尔巴尼亚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部分(本大题3小题,共36分)
  • 33. 西方现代政治制度的源头来自古希腊,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各具特色。

    材料一: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有近5000名公民,即30岁以上公民的四分之一左右,担任过负责为公民大会决定议案、接待外来使节、负有重要监督职责的议事会议员······正因如此,雅典民主政治也成为一种迄今为止公民最广泛参与国家管理的制度。“······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晏绍祥《雅典民主政治的危机与民主信仰的重塑》

    材料二: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解职,但于1721年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意指他的地位在各大臣中的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事实上,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在共和国里极其重要的是,不仅要保护社会防止统治者的压迫,而且要保护一部分社会反对另一部分的不公。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当时所推行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说明此体制的局限性。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当时英国议会政治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所带来的经济、政治及国际影响。
    3. (3) 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原则,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 34. 19世纪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是不平衡的,致使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卡特尔”的生产组织形式,并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1870-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 35. 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国际秩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使·····德意志帝国被摧毁;奥匈帝国废墟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独立的国家;土耳其的所有属地被剥夺,处在痛苦的呻吟之中;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占地球陆地1/6的土地上进行试验。

    材料二: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时序示意图:

    材料三:1943~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在这一体系下以美、苏两国为代表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既进行了成功的合作,同时又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同时在打败法西斯赢得二战胜利、战后处置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和推动各国民族独立等方面作用相当巨大。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改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国际会议,并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标志,并结合所学对雅尔塔体系进行简要评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