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2-05-17 浏览次数:16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0六下·景县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弈秋,国之善弈者也。(全国。) B . 弓缴而射之。(引,拉。) C .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斗,问其故。(辩论,争论。) D . 为汝多知乎?(熟悉)
  • 2. (2020六下·无锡期末) 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缥缈  娜移  菜蓝  头涔涔 B . 急遽   绞刑   拔弄  惊惶失措 C . 店铺  间断  分外  万不得已 D . 僻静  彻底  捆绑  百练成钢
  • 3. (2020六下·无锡期末) 把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叫布希曼的音乐家路过,被这奇妙的声音吸引生了。

    ①1821年的一天,德国有个农家女孩拿着妈妈的木梳在家门口玩耍。

    ②玩腻了,她想出了一个新花样:找来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核上,把它放在唇边,谁知竞鸣哩呜哩吹出声了。

    ③他仔细观看了女孩的“杰作”。

    ④回家后,综合女孩的木梳、中国古笙和罗马笛的发音原理,制成了第一支口琴。

    A . ①之前 B . ①和②之间 C . ②和③之间 D . ③和④之间
二、默写
  • 4. (2020六下·无锡期末)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古诗词浸润着我们:从韩愈的“。”中,我们感受到春光的美好;从苏轼的“?”中.我们领悟到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不要因时光流逝而悲叹;从王维的“”中,我们体会到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于谦的“。”中,我们感受到他大无畏的凛然正气:
    2. (2) 名言警句智慧导行。“,通则久”说明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品味语段,学会表达。
三、语段阅读
  • 5. (2020六下·景县期末)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端午材料一: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位置示意图

    2号教学楼

    歌舞表演

    操场

    旱地龙舟

    1号教学楼

    诗词天地

    实验楼

    手工制作

    材料二

        ①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天中节等

        ②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据有关学者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③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是较为隆重的,庆祝活动也是多种多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草等。香囊做成不同的形状,以五色丝线缠绕,结成一串,玲珑可爱。如今,端午节已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成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1. (1) 在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中,丁丁想去观看歌舞表演,他应该去
    2. (2) “材料二”是从这三个方面来介绍端午节的。
    3. (3) 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端午节还有“中元节”这个别称。

      ②端午节这天,丁丁特意请了一天假去参加庆祝活动。

      ③芳芳根据活动安排来到实验楼,为朋友制作了香囊。

      ④冬冬在1号教学楼参加了“诗词天地”活动,吟诵了屈原的作品。

    4. (4) 除了端午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选一个写一写。
四、文言文阅读
  • 6. (2019六下·广饶期末)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学弈》

    1. (1) 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话。

      ①通国之弈者也    善:    

      ②使弈秋二人弈    诲:

      ③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鸿鹄:  

      ④思援弓缴而射   之:

      一人专心致志   其:  

      若之矣   弗:

    2. (2) 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 (3) 你从《学弈》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五、诗歌鉴赏
  • 7. (2019六下·广饶期末)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吞,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 (1)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2) “江风引雨入舟凉”中的“凉”包含了哪些含义?
  • 8. 寒食节:《寒食》

    寒食节白天的景色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 (1) 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有、东风、,从中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色。
    2. (2)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A . 春天的长安城到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皇城里的柳树在春风中飘拂。 B . 春天的长安城处处都是鲜花盛开,东风把柳枝吹得歪歪斜斜。
    3. (3) 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 B . 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早春景象。 C . 因唐朝时有寒食日折柳插门的风俗,所以特别写到柳树。 D . 一个“飞”字,明写柳絮而暗写风,动感强烈。
六、现代文阅读
  • 9. (2020六下·南通期末) 课外阅读运用。

    ___________

    ①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 上所有的一切者在书里。”

        ②“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我说。

    ③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 每天晚上必须用眼睛扫一遍,才关灯睡觉。’

    ④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⑤她大叫:“我也这样, 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的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⑥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了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⑦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 打开来读是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思维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

        ⑧当一本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仅它的内容,-切一切, 都与今天相距遥远。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版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个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水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它的文化价值反倒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⑨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她藏书及摸书的嘴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 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这话的神情像沉浸在一幅迷人的画里。

    ⑩忽然想到一句话:“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的。”但我没说,因为她早已懂得了。

    1. (1)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①嗜书如命:

      ②经久不衰:

    2. (2) 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3. (3)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一句中,“世界上所有的一切”指什么?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来说明。
    4. (4) 为什么说“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
    5. (5) 文中多次提到“翻翻、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书的韵味。这三个词语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6. (6) 文章结尾说“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的”.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0. (2020六下·景县期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错开季节的花

    文/矫友田

        因为暖秋的缘故,山下那片枫树林仍未见熟透的迹象,只有星星点点的红斑点在叶丛之间。而在往年这个时候,整片枫树林早已熟透。远远看去,那一簇一簇火红的枫叶,在秋风中摇曳着,宛若大山的裙摆,十分迷人。

        或许是因为它们的失约,当我从那片枫树林经过的时候,心中竟生出一种莫名的失落。我沿着-条偏僻的山径走去,待走出枫树林之后,才发现前面是一个小水潭,像镜子一样镶嵌在那儿。在水潭旁边,是几株未被人打扰的紫荆花。它们那细柔的枝条,在阳光下尽情地舒展着,心形墨绿的叶片,仍然透着盎然生机。蓦然,我被其中的一株紫荆花吸引住了。在它的一根枝条上,竟然绽放着十几朵紫红色的花朵。那些花朵,就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一样美丽。如果是在春季,我也许不会有一丝惊讶,甚至不会觉察到它们的艳丽。因为春天,原本就是它们生命的花期。然而眼前,风已凉,秋已深,我不能不惊奇自己的发现。

        哦,那是一些错开了季节的花。它们就像一个个顽皮的小孩,在生命四季的城堡里做着有趣的游戏。一不小心,它们就推错了季节的门。

    这个花期,对它们来说有一些残酷。也许是夜间的一场凉霜,或是一场空袭的寒流,就会将它们所有的美丽湮没。可是它们没有一丝忧伤和恐惧,只是尽情地舒展着花蕾,拥抱着阳光,吐露着生命中最真实的芳香。此刻,我注视它们的眼光,不再有怜悯和惊讶,而是一种超乎寻常的敬重。我静静地想着,这一切也许都是上苍特意安排吧,让它们来经历一段痛苦的折磨和锤炼。

        于是,它们才有了与众不同的生命。在我们世间,总会遇到那样一些对我们来说熟悉 的,抑或是陌生的生命,他们错失了原来应该花枝招展的季节。然而,他们仍然努力挣扎着,将自己生命的花蕾在痛苦的岁月里灿然绽放。那种忍受着厄运威胁与痛苦折磨释放出来的美,哪怕只有短暂一瞬,也会令人感动不已,就像秋风里枝头上的那些紫荆花,会让我永远铭记。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一个人在安逸的日子里享受了什么,而在于他在痛苦的环境里是否选择了一种坚强和从容的生活姿态。

    如果你,抑或我,是一朵错开季节的花,会像那些紫荆花一样,没有忧伤,没有恐惧,在痛苦的日子里灿然绽放吗?

    (摘自《思维与智慧》)

    1. (1) 作者所描述的紫荆花,应当开在什么季节?它错开在什么季节?
    2. (2) 紫荆花错开季节后以什么样的姿态绽放?
    3. (3) 分析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①前面是一个小水潭,像镜子一样镶嵌在那儿。

      ②可是它们没有一丝忧伤和恐惧,只是尽情地舒展着花蕾,拥抱着阳光,吐露着生命中最真实的芳香。

    4. (4) 错开季节的紫荆花让作者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怎样的思考?(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七、写作题
  • 11. (2020六下·南通期末) 写作。关于______的记忆

        田野上,有关于劳作的记忆:校园中,有关于学习、活动的记忆:照片中,有关于成长的记忆:礼物里,有关于亲情、友情的记忆……生活中,一个个物件:幕幕场景,一个个人物,会让你情不自禁地想起很多很多。请用心回忆,补全文题,选择合适的事情,写一篇习作。注意语句通顺,表达具体,富有真情实感,400 字左右。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