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金稻田学校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二)

更新时间:2022-05-26 浏览次数:116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46.0分)
  • 1. 原始居民的墓穴中,有的墓穴随葬的工艺品和日常物品很多,有的墓穴却一无所有,这种想象说明(   )
    A . 手工业发达 B . 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C . 社会财富丰富 D . 阶级社会出现
  • 2.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

    A . 秦始皇统一六国 B . 秦始皇统一文字 C . 元世祖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D . 元世祖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 3. (2016七上·南阳期末)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获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的(    )

    A . 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B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 . 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 4. (2018七下·惠民开学考) 隋朝一位苏州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

    A . 永济渠 B . 江南河 C . 通济渠 D . 邗沟
  • 5. (2017·连云港) 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此时的“创新和文化繁盛”主要表现为(   )

    ① 造纸术         ② 交子        ③ 活字印刷术        ④ 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对以下《明长城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明长城(   )

    A . 沿黄河河道修建 B . 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C . 主体由砖石砌筑 D . 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
  • 7. (2020七下·云南期末) 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今安徽),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之说。新安、山右在这一时期“称雄富室”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 国家政策支持新安和山右的发展 B . 新安和山右的农业、手工业经济发达 C . 新安和山右出现了经济实力雄厚的商帮 D . 新安和山右的人口增长迅速
  • 8. 如图漫画反映的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一些天真的想法,该想法最终破灭的根源是(   )

    A . 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 . 没有学到真正的技术 C . 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D . 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 9. 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里“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是指(   )
    A . 工人阶级的参与 B .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 . 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D . 运动扩展到中国多数城市
  • 10. 一位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性学习,其中的四点结论让大家讨论,错误的一项是(   )
    A .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B .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敌后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C . 百团大战以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为主要目标 D . 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 11. (2017·湛江模拟) 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银行职员,大的百货公司店员,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装束,这说明了(    )

    A . 社会性质的改变 B . 习俗风尚的变革 C . 辛亥革命的成功 D . 人们生活的富裕
  • 12. (2017·河南)

    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 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C . 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 . 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 13.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
    A .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的意义 B . 闭关自守,急于求成导致国家的落后 C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 14. 近年来,中国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陆出版界,出版台湾图书达千余种,印数近亿万册。另外,台湾出版界出版的大陆图书也有几千种,其中也是以文艺作品为多。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
    A . 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 . 文化经济交流频繁 C . 相互交流仅限于文化领域 D . “一国两制”构想已变为现实
  • 15. 阅读下列文字,它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项科技成就发表的评论(   )

    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A .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 . “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C .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D .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 16. 图特摩斯三世被史学家们誉为“第一个曾经建立了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帝国的人,也是第一位世界英雄”。图特摩斯三世获得如此赞誉的原因是他(   )
    A . 初步实现了古埃及的统一 B . 通过战争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帝国 C . 发明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D . 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 17. 有大量的文献表明,一旦领主违反惯例规定,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惩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这说明庄园法庭(    )
    A .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领主的利益 B .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C . 始终维护领主的利益 D . 不维护佃户的利益
  • 18. “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吸取外国文明”。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的是(   )
    A . 亚历山大东征 B . 罗马的扩张 C . 大化改革 D . 马可•波罗来华
  • 19. 在1750-1850年间,欧洲人口从1.4亿增加到2.3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这主要是由于(   )
    A . 欧洲城市扩大与发展 B . 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 C . 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 D . 欧洲国家联合的结果
  • 20. (2019九上·武威月考)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他称“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 . 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B . 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 . 摆脱国家民族危机 D . 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 21. 漫画家常用犀利的画笔针砭时弊。如图漫画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导致图中西方富人交通工具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

    A . 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 B .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 . 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D . 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 22. (2015九上·高阳期末) 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 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西方的经济封锁 B . 与美国的军备竞赛 C .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D .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 23. 某学者应邀为学生作一专题讲座,内容提要见右图。据此判断,此讲座的主题(   )

    ★德国:松绑的巨人★俄罗斯:重振大国雄风

    ★法国:光荣与梦想★中国:腾飞的巨龙

    ★日本:乡关何处★美国:独领风骚的航母

    A . 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 B . 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 C .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 .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二、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 24. 思想理性化,构建和谐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材料三:“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儿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究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材料四: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最近,全球将建成5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的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一所的速度增加。

    ——新华网

    1. (1) 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社会思潮?推动这一社会思潮向前发展的有哪三大事件?
    2. (2) 材料二中梁启超归纳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有什么史实依据?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袁世凯时代为什么没有敲开“那道门”?
    4. (4)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的意义。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欧洲人的发现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的分布,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内的种族隔离。今天这一格局已彻底改变,其改变的程度甚至达到一半的非洲人生活在非洲以外的地区的地步。

    材料二: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和世界,现代化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依赖日益紧密,全球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一半的非洲人生活在非洲以外的地区”的历史原因。结合材料二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2)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