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2022学年初生人教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 人类...

更新时间:2022-05-11 浏览次数:33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目前我国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
    A . 人口过度增长 B . 臭氧层空洞 C . 长年的水旱灾害 D . 野生动植物死亡
  • 2.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晴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烟雾  ⑤臭氧层空洞  ⑥水华  ⑦潮汐  ⑧大脖子病

    A . ②⑦ B . ⑦⑧ C . ⑥⑦⑧ D . ②⑤⑦
  • 3. 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们所追求的,但雾霾现象时有发生。下列与我们健康生活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用鼻呼吸时,鼻毛和黏膜能有效阻止空气中的颗粒物进入体内 B . 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 .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手段 D . 吸烟损害自己的呼吸道和肺等,而对环境没有危害
  • 4. (2022七下·) 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生态的是(    )
    A . 缩小农田生态系统,扩大草原生态系统 B . 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 C . 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D . 最大限度开发牧场资源发展畜牧业
  • 5. (2022·五华模拟) 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下列人类活动中有益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①绿化造林       ②围湖造田       ③滥捕野生动物       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⑤随意排放工业污水       ⑥少用一次性碗筷

    A . ①②⑥ B . ①⑤⑥ C . ①③⑥ D . ①④⑥
  • 6. (2022·文山模拟)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生活方式与倡导的“低碳生活”不相符的是(  )
    A . 购物时自带环保袋 B . 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 C . 出门就餐尽量使用一次性木筷和塑料餐盒 D . 一旦不用电灯、空调就随手关掉
  • 7. (2022·泗阳模拟) 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   )
    A . 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 B . 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 C . 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D . 乱排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
  • 8. 二氧化碳的增多会影响气候,下列哪些人类活动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     )
    ①工业发展,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②大量开采煤,以煤为主要燃料
    ③汽车数量增加,大量使用汽油
    ④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⑤大量使用太阳能、水电能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⑤ D . ①②④
  • 9. 多年来,生态灾难对生物圈中的生物造成了严重危害,以下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     )
    A . 滇池人工引入水葫芦后,水葫芦疯长造成其他水生生物几乎绝迹 B . 某地区的工厂排放污水,导致附近村民癌症高发,成为“癌症村” C . 冰岛火山灰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D . 偷猎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
  • 10. (2022八下·潮安月考)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优生优育措施的是( )
    A .   禁止孕妇运动 B . 提倡遗传咨询 C . 禁止近亲结婚 D . 提前产前诊断
  • 11. 下表是探究“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数据,叙述错误的是(     )

    清水(pH≈7)

    模拟酸雨(pH≈5)

    模拟酸雨(pH≈4)

    玉米种子萌发率

    91%

    13%

    2%

    A . 模拟酸雨是由真实的酸雨与清水混合配制而成的 B . 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 C .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 D . 为减小实验的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玉米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 12.    下列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大量使用农药会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不会污染土壤 B . 大量使用化肥可使土壤肥力增加,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C . 土壤污染会影响植物生长,也会影响人类健康 D . 土壤中的重金属会一直留在土壤里,不会转移到农作物或其他生物中
  • 13.     如图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装置,能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的实验结果是(  )

    A . 甲组和乙组种子都不萌发 B . 甲组和乙组种子萌发数相同 C . 甲组种子萌发数少于乙组种子萌发数 D . 甲组种子萌发数多于乙组种子萌发数
  • 14. (2021七上·沈阳期末) 下列做法对减轻温室效应不利的是(   )
    A . 少开车多步行 B . 植树种草 C . 使用一次性筷子 D . 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 15. (2021·东坡模拟) 环境污染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会增加基因突变概率,诱发癌症 B . 重金属污染会通过食物链积累,危害人体健康 C . 温室效应主要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有关 D . 酸雨是工厂排放的烟雾造成的,与机动车排放尾气无关
  • 16.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好它,下列做法对保护生物圈不利的是(  )
    A .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 B . 开发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 . 围湖填海,扩大农业和生活用地 D .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 17. 2020年伊始,非洲蝗虫肆虐、澳洲山火、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因此2020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共建美丽家园。下列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     
    A . 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B .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C . 购物不用塑料袋,自备环保袋 D . 多点外卖餐饮促进经济发展
  • 18. 2019年12月2日~13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圣地亚哥举办。世界气候大会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共同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下列做法不符合“减轻温室效应”的是(     )
    A . 清明节倡导网络祭奠 B . 参与“地球1小时”活动 C . 垃圾分类处理 D . 衣服洗后用烘干机烘干
  • 19. 人类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是(   )
    A . 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B . 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C . 由于资源的生产潜力可以不断扩大和提高,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资源 D . 正确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力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 20. (2021七上·蓬江期中) 习总书记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下关于绿色发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将荒山改造为桃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B . 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 . 雾霆是由于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超过它的限度造成的 D . 事实说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二、判断题
三、连线题
四、实验探究题
  • 27. (2022·南平模拟) 酸雨(pH<5.6的雨雪,pH值指溶液的酸碱度)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工业生产、煤炭燃烧、汽车尾气等排放的酸性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为探究酸雨的危害,某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①配制pH值为3、4、5、6的4组溶液,作为实验组以模拟酸雨;同时设置pH值为7的对照组;

    ②选取生理状态相似的斑马鱼25条,测量呼吸频率;

    ③每组随机放入5条斑马鱼,每隔2分钟测1次呼吸频率。

    ④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模拟酸雨对斑马鱼呼吸频率影响统计图

    (注:溶液的pH=7时,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

    请回答问题。

    1. (1) 本实验的变量是
    2. (2) 步骤③中“每组随机放入5条斑马鱼”的目的是
    3. (3) 实验数据处理时,要取每组溶液中5条斑马鱼呼吸频率的值。
    4. (4) 分析图表可知,模拟酸雨对斑马鱼呼吸频率的影响是
    5. (5) 请提出一条减少酸雨危害的合理建议:
五、综合题
  • 28. (2019七下·潮阳期末) 理解素材内容,回答问题。

    1. (1) 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 (2) 由于人类对森林进行,使森林面积
    3. (3) 森林有“”之称,可以涵养,保持。也可以调节
    4. (4) 森林是陆地上大多数的家园,自动调节能力
  • 29. (2020七下·北京期末)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2020年5月1日实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垃圾分类是非常有必要的: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能提高资源化利用程度。如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几乎都能被微生物降解。堆肥处理就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通过生物转化,将城市垃圾中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组分转化为腐殖质肥料、沼气或其他转化产品(如饲料蛋白、乙醇或糖类),从而达到城市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一种处理方法。

    当前,应提倡适度消费,要减少一次性消费,要加强资源的重复利用。绿色消费就是不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为他们留下青山绿水,留下丰富的可供持续利用的生态环境资源。

    1. (1) 本文讨论的话题是
    2. (2) 你认为用堆肥法处理有机垃圾的优点是
    3. (3) 电子产品的加速升级,我国废旧电池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当这些电池的寿命达到设计年限时,便加入到报废的行列。手机废旧电池应放入哪类垃圾桶(   )
      A . 可回收垃圾 B . 其他垃圾 C . 有害垃圾 D . 厨余垃圾
    4. (4) 以下关于垃圾分类的意义的说法不包括(    )
      A . 减少垃圾产生量 B . 提高资源化利用 C . 降低对生物的危害 D . 垃圾对土壤无害
    5. (5) 你能为“无废城市”做些什么? 。(写出两点)
  • 30. (2020七下·玉林月考) 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 一 )预习思考

    雾霾治理成为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雾霾天气是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时候形成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化合物等微粒悬浮形成浑浊现象)。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PM2.5,是可直接进入呼吸系统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排放的残留物。“雾霾”会危害人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组织或器官。

    ( 二 )设问解疑

    1. (1) 问:人体的呼吸道能保持气流畅通,主要是呼吸道有什么结构作支架?
    2. (2) 问: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的共同部位在哪里?
    3. (3) 问:雾霾危害很大,当出现雾霾天气时,人们要尽量用什么器官呼吸呢?_______。
      A . B . C . 口和鼻 D . 口和鼻交替进行
    4. (4) 问:在生物圈中,大气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哪种?
    5. (5) ( 三 )简洁转新

      同呼吸、共奋斗、合力治霾,从现在开始,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请您说出一个您积极参与的实例。

六、资料分析题
  • 31. (2021七上·德惠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报道,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此决定立刻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质疑。核污水含有放射性物质,如被人类或其他生物体吸入,将长期残存体内。在海洋环境中,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可能被累积。人类一旦食用被污染的鱼类,放射性物质就会进入人体,可能对DNA产生影响,并造成基因损害。如果福岛核电站核污水被排入海洋,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十年后将蔓延全球海域,全球都将会有风险。

    1. (1) 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填“非生物因素”或“生物因素”)
    2. (2) 上述材料体现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3. (3) 上述材料中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就会沿着和食物网流动和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
    4. (4) 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你以哪些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写出一点即可)
  • 32. (2021七上·南海期末) 国家提倡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1:某地建设生态养鸡场,同时将养鸡与苹果种植相结合,形成“借林有草,草为鸡食,借鸡灭虫,鸡粪肥田”的生态模式。

    资料2:某市对城市河流展开了生态修复,“流水清澈、鱼儿畅游、鸟儿嬉戏……”不久的将来,城市内河将呈现出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如下图所示)。

    1. (1) 资料1中,影响苹果树生活和分布的阳光、水分、草、鸡等因素称为。苹果树、草均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写出该生态系统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2. (2) 资料2中,措施①投入微生物菌剂主要是为了增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数量,以促进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形成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的,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措施②生物浮床上的水生植物会与水中的藻类争夺阳光和氮磷等无机盐,从而减少藻类的生长,提高水体透明度,由此可知浮床上的水生植物与水中的藻类是关系。措施③的曝气机能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以满足水中生物作用的需要。
    3. (3) 保护城市河流环境,作为中学生可以做的是。(答出一点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