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水东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

更新时间:2022-05-30 浏览次数:5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1950年,刘少奇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乡村中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是中农、贫农及一部分雇农耕种的,但他们只对一部分土地有所有权,对大部分土地则没有所有权。……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在此,刘少奇意在强调(    )
    A .   农民解放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 .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是当务之急 C . 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人民贫穷的根源 D . 土地改革对巩固人民政权的意义
  • 2. 1950年3月,国家成立全国编制委员会,控制行政人员的数量,统一供给标准并实行定额管理。此外,还成立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将煤炭、钢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物资实行集中管理,在全国各大区之间进行计划调拨。这些举措的实施(    )
    A .   促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B . 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C . 推动了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 3. 从1953年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较快,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也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这表明(    )
    A . 中国国民经济业已恢复 B . “一五”计划取得成功 C . 苏联模式符合中国实际 D . 中国迈进社会主义时代
  • 4. 由于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曾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许多少数民族被迫隐瞒自己的民族成分,致使现在根本弄不清楚中国究竟有多少个民族。而在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汇总登记上报的民族就有400多个。少数民族不再隐瞒身份的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 .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 . 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 5. 《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在评价某次会议时,指出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日
  • 6. 1982年宪法是中国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它在法律上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并宣布了一个法制时代的开始,为新时期法制建设确立了目标。在三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宪法从文本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都发生了深刻的却是渐进的嬗变。下列各项中,对这部宪法的评价准确的是(    )
    A .   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C . 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D . 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 7.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国再次涌现出了“下海”热潮,当年辞官下海者达12万人,甚至《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要发财,忙起来》的文章。这一“热潮”(    )
    A .   表明改革由农村转向了城市 B . 印证了思想解放的巨大推力 C . 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 推动了个体工商业的合法化
  • 8. 2020年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另受部分国家的邀请,中国派出医疗队对外进行援助。在这场全球战“疫”中,有一种风范叫“中国担当”,有一种温暖叫“中国援助”。这(    )
    A .   说明中国的治国理念被世界效仿 B . 体现出中国已成为发达国家代表 C . 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 . 反映了中国与各国加强政治合作
  • 9. (2021高一下·蚌埠月考) 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 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B . 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 C . 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 . 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 10.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债务缠身,暴风雨神阿达德摧毁了他的田地,或者洪水冲走了作物,或者由于当年缺水,那块地没有生长谷物——在那一年,他可以不向他的债主归还粮食;他可以暂停履行他的合同,他可以不付那一年的利息。”由此可知,法典(    )
    A .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 体现商品经济要求 C . 维护民众利益实现阶级调和 D . 带有人文主义色彩
  • 11. (2021高一下·肇东期末) “为快速传递商业信息,记录账簿之用,(他们)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共22个字母,成为世界字母文字的祖先”,该字母文字起源于(   )
    A . 中国 B . 埃及 C . 腓尼基 D . 印度
  • 12. (2022高三下·沈阳开学) 公元8~9世纪,许多哈里发(伊斯兰宗教领袖的称谓)派遣使者到希腊去搜集各种书籍,特别是数学和医学方面的书籍。10世纪时,阿拉伯统治者曾派人到埃及和两河流域购买古籍或其手抄本。这些做法(    ) 
    A . 体现了阿拉伯帝国扩张的本性 B . 意在搭建东西文明交流的桥梁 C . 推动了阿拉伯帝国文化的勃兴 D . 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 13. 据记载,13世纪英国诺福克郡的Fomcett庄园有地2700余亩。生产的粮食中,燕麦主要用来养马,几乎不出售,大麦自用的也不少,只有小麦才是全部出售,而且使用的手工业品大多自制,另外还出售水果和酒。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该庄园(    )
    A . 仍以自给自足经济为主 B . 经济来源依赖副业收入 C . 以市场为目的进行生产 D . 供求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 14. 有学者认为,权力是跟着土地走的,一旦一块土地分封出去,无论它是大是小,权力就从封主那里转移出去,转到接受土地的人手里,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最主要特点。在这种制度下(    )
    A . 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B . 西欧陷于长期分裂 C . 基督教的权威丧失 D . 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 15. “(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远销埃及等地。”14世纪伊本·白图泰描述的上述现象出现于(    )
    A . 非洲西部 B . 非洲东部 C . 非洲内陆 D . 非洲北部
  • 16. (2022高一下·张家口期中) 美洲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远离欧亚大陆。印第安文明的发展长期处于独立形成、独立发展阶段,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美洲三大文明之间也几乎没有交流。这种状况导致的后果是(   )
    A . 印第安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 B . 不可避免地遭受外来的侵扰 C . 印第安人遭到了种族灭绝 D . 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
二、非选择题
  • 17.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因为人口的状况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材料一:“大一统”国家形态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形塑的结果,其中编户齐民制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户齐民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其基本动力来自国家间竞争的加剧,目的在于富国强兵。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编户齐民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推行,并在汉代趋于定型。编户齐民对于“大一统”国家形态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分家立户”,国家政权得以直接掌握国家人口,显著提升了国家获取赋役的能力,奠定了“大一统”的经济和军事基础。二是通过“户”及其相应的组织建制,王朝国家建立起了有效的纵向控制体系,加上家户单位的自主性治理,使得国家对社会基层的治理效能大为提升。

    ——摘编自黄振华《编户齐民与中国“大一统”国家形态的构建》

    材料二:古希腊以城邦制度闻名于世,许多独立小国并存的形态贯穿了希腊文明的始终。城邦的理想是独立与自足。因此,城邦的人口数量是政治家和思想家关心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讲:“那些治理有方的著名城邦无一不对其人口进行控制……过于稠密的人口不可能保持一定的秩序。……一个城邦的最佳人口界限,就是人们在其中能有自给自足的舒适生活并且易于监视的最大人口数量。”可见,城邦人口政策的出发点是保持一定的公民人数,防止过大或过小。……实际上,城邦可以通过扩大或缩小公民条件的办法来控制公民的人数,公元前5世纪雅典几易公民条件正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要保持一定的数量,就要包括鼓励和控制生育两个方面。

    ——摘编自王大庆《古希腊的人口和人口思想初探》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编户齐民是如何推动大一统局面形成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口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 18. 新中国进行的积极外交活动既改善了国际环境,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最早是为了处理印度与我国西藏的关系问题,后来随着中国在外交事务中的广泛倡导运用,以及原则本身所独具的理论和实践魅力,而逐渐被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的准则性价值理念。“五项原则”发展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经过无数次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检验,……自然而然成为新时期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价值基石。

    ——摘编自李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石》

    材料二: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这为80年代更为多样化的关系创造了条件。第一,由于双方最高层达成了谅解,为双方领导人经受反复的挑战和压力创造了基础,更重要和更深层的关系最终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第二,向美国的开放,为中国更为全面地介入现存的国际体系铺平了道路。中国进入联合国……中美关系的改善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

    ——摘编自【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下中国参加的两次国际会议,并简述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国所做出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具体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请写出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
  • 19.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10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中,砥砺前行,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3

    年份

    事件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

    中共二大召开

    1924年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1927年

    领导南昌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9年

    古田会议召开,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1934年

    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935年

    遵义会议召开

    1937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49年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6年

    完成三大改造;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中共八大召开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2年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

    1997年

    在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

    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请从材料中提取3个或3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成功的重要法宝”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民族有着既重礼仪又重法治的深厚历史传统。中国社会的传统观点恰恰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在逻辑上是一对互为补充、在总体上联合成为一个体系的关系。德与法互为依存的关系源远流长”。自夏王朝起,即将礼与法相结合,并且凭借礼的精神统治力量强化法的镇压职能,依靠法的强制力推行礼的规范。这种法治影响了中国社会数千年之久。

    就是在中世纪中后期的欧洲,阿奎那所主张的自然法观点也仍然是与法律、宗教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一时期的法律必然会主张以道德规范的尊严为主要内容。欧洲古代和中世纪的自然法坚持从国家立场出发,也强调了道德在生活申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在18世纪以前,在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时,道德同样也是与法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顾华洋《论西方传统社会对中国法律的误读》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与中世纪西欧法律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法律与中世纪西欧法律各自特征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