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多宝一中2021年八年级下册语文3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05-23 浏览次数: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
    A . 狼藉(jí) 颓唐(tuí) 奔丧(sāng) 唾手可得(tuò) B . 交卸(yù) 盈眶(kuàng) 简陋(lòu) 懵懵懂懂(měng) C . 妥帖(tiē) 蹒跚(pán) 琐屑(xiè) 触目伤怀(chǔ) D . 骚乱(shāo) 轻蔑(miè) 讪笑(shàn) 呆若木鸡(dāi)
  • 2. 下列词语中正确的一项( )
    A . 立椎之地   长久之计   热泪盈眶 B . 背乡离井   红的黄的   又苦又涩 C . 俯拾皆是   极端贪困    无依无靠 D . 清脆甜美   举目无情    寄人离下
  •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 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 . 网传天然气要涨价,争抢着前往燃气公司营业厅购气的市民济济一堂。 C . “最美新娘”李成环的事迹可歌可泣,她被兰州市民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 D . 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 4.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 《背影》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融于字里行间。 B . 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的《永久的悔》全文以“永久的悔”为主线展开。开篇点题,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结尾扣题进一步突出“永久的悔”。 C . 学习《铁骑兵》这篇课文,我们要理解八路军英勇善战、勇敢杀敌的行为,学习他们大无畏的精神。 D . 《苏珊·安东尼》记叙了英国女权运动第一人苏珊·安东尼为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而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现了这位伟大的女性大无畏的气概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通过这次夏令营,使同学们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许多知识。 B .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C . 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远的一次出门。 D . 你喜欢吃苹果、桔子、香蕉蔬菜还是水果?
  • 6. 古诗默写。
    1. (1) 《第十五从军征》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句子是
    2. (2) 《诉衷情》中与“一事无成鬓成霜”表达情感相似的句子
    3. (3) 《南乡子·登北固亭有怀》中实写史事的两句是
    4. (4) 《满江红》中深入浅出的将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表达词人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转变的句子是
    5. (5) 《朝天子·咏喇叭》描写喇叭锁哪特点的句子是
  • 7. 名著阅读,填空。

    古典小说《水浒传》描写了以为首的108位好汉聚义梁山的故事。小说中的一些人物被“逼上梁山”的。例如,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遭高俅父子陷害,被判发配沧州。后来,他在和草料场又险遭谋杀。在经受了一连串的迫害后,他忍无可忍,血刃仇敌,离开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 8. 概括下列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超过25字。

    据教育学家研究表明,人类接受知识主要是靠视觉和听觉。就其比例来说,视觉占83%,听觉占11%,味觉占1%。在记忆方面只听不看的,三天后留下的印象是15%;边听边看的,三天后留下的印象是75%。

二、阅读欣赏。(40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1) 找出与“妾之美我者”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 . 臣之妾畏臣 B . 王之蔽甚矣 C . 宋何罪之有? D . 已而之细柳营
    2. (2)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朝衣冠②忌不自信,而问其妾

      ③能讥于市朝欲言,无可进者

    3.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 (4) 文中邹忌"窥镜""孰视之""窥镜而自视"的动作描写表现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
    5. (5) 课文使用了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比如:三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请仿照示例再写出两例。
    6. (6) 文章最后说:"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有何作用?
  • 10. 阅读《背影》选段,回答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批注示例:语言描写。在父亲的心目中,“我”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时刻需要嘱咐和照顾,读后能感受到一种含蓄而质朴的父爱。)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①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②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 (2) “我”为什么“赶紧拭干了泪”?
    3. (3) 选段中两次写到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4) 作批注的读书方法,能及时记录并表达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它可以谈感悟理解,或生发联想,或赏析艺术特色,或质疑问难。参照示例,任选文中两处画线句作批注。要求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

      [批注①]

      [批注②]

      [批注③]

  •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姥姥的端午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乏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蹚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荫下,几位老邻叙叙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汽,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长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有改动)

    1. (1) 通读全文,说说本文除了写“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外,还写了哪些“姥姥的端午”?

    2. (2) 赏析下面的句子。

      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3. (3) 本文的题目是“姥姥的端午”,第⑨段看似与“姥姥”无关,实是文章独具匠心之处。请仔细揣摩,分析这样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何作用。
    4. (4) 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本文为什么说它是“姥姥的端午”?请作分析。
三、写作50分
  • 12. “风雨”是大自然的杰作,她让我们欢喜,让我们悲伤……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风雨。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请以“风雨”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提示与要求:

    1)为了突出你的个性,希望你选择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选择最佳角度,写你最熟悉的内容,尽量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千万不要抄袭或套用!

    2)为了更好地表达你的情感,使你的文章内容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3)为了便于老师评阅你的文章,请你注意:格式要规范,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卷面要整洁,尽量少写错别字,少出现病句。

    4)你的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