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八县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2-08-15 浏览次数:5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2九上·大埔期末)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 八月桂花飘香 B . 扫地时尘埃在空中飞舞 C . 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 D . 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
  • 2. 如图1所示的各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 钳子 B . 镊子 C . 天平 D . 筷子
  • 3.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或滑轮组将同一重物G匀速提升h高度,其中最省力的是(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   )
    A . B . C . D .
  • 4. 中国航母“辽宁”号训练时,当舰载战斗机全部飞离“辽宁”号航空母舰后(   )
    A . 航母将沉下一些,所受浮力增大 B . 航母将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C . 航母将沉下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D . 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 5. 如图所示情景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 房屋建立在承重面积更大的地基上 B . 通过沼泽地时脚下垫木板 C .  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轮子 D . 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
  • 6. 俗话说“瓜浮李沉”,意思是西瓜投入水中会漂浮,李子投入水中会下沉(图中李子为示意图)。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李子下沉过程中所受的浮力逐渐变小 B . 西瓜所受的浮力大于李子所受的浮力 C . 西瓜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 D . 李子下沉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
  • 7. 如图所示,以下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证明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B . 压有砝码的桌子放在细沙上,砝码越轻,桌腿下陷越深 C . 洗手盆下方的U型“反水管”是一个连通器 D . 在教室内可以用水代替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
  • 8. 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动,如图甲所示,此过程中,推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0~1秒内,木箱静止不动,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00N,推力不对箱子做功 B . 1~3秒内,木箱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00N,推力对箱子做了功 C . 3~5秒内,木箱匀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00N,推力做了400J的功 D . 5~6秒内,木箱减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推力不对箱子做功
二、填空题
  • 9. 在微观世界,原子是由 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在高压条件下,油可以渗透铁管壁流出来,这说明固体分子间有 
  • 10.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向火星成功发射“天问一号”探测器,并在火星安全着陆,在“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减速降落过程中,探测器的动能 ,机械能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1. 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小车,使小车沿水平方向上前进10m,重力所做的功等于 J,拉力所做的功等于 J。
  • 12. (2021九上·肇源开学考) 如图所示,壶身与壶嘴中的水面之所以保持相平是因为 原理;活塞A、B面积如图所示,当100N的力作用在活塞A上,活塞B能举起 N物体。

  • 13. (2021九上·肇源开学考) 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挂上飞机机翼模型,再用电风扇对着机翼模型吹风。因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所以增大风速,弹簧测力计示数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4.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若潜水器完全潜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为10m3 , 它所受的浮力大小为 N。当潜水器从1000米下潜到10909米时,潜水器受到水的压强增加了 Pa,受到水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海水密度不变,取1.0×103kg/m3)。
  • 15. 一个装有部分水后瓶盖密封的硬塑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水对瓶底的压力为F1 , 瓶底对桌面的压强为p1;将瓶倒置后(如图乙所示),水对瓶盖的压力为F2 , 瓶盖对桌面的压强为p2 , 则F1F2;p1p2。(填“>”或“<”或“=”)

  • 16. 如图所示,用固定在竖直墙上的直角三角形支架ABC放置空调室外机,已知AB长40cm,AC长30cm。室外机质量为30kg,室外机的重力作用线正好通过AB中点,则A处钉受到的水平拉力F为N(支架重力忽略不计。为了安全,从力学角度分析,室外机的位置应尽量(选填“远离”或“靠近”)墙壁。

  • 17. 有一种测量液体密度的简便方法,叫做海尔法。如图所示,容器A中装水,水的密度为ρ , 容器B中装待测密度的液体,倒立U形管的上方,口C处接抽气筒,抽出少量管内空气,使管内气压pc低于大气压p0。AB两管液面在 作用下而上升,若已知水在管A中上升高度为h0 , 被测液体在管B中上升高度为hx , 试求被测液体的密度ρx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 21.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圆柱体,当圆柱体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直到圆柱体下表面刚好与烧杯底接触为止,如图甲所示。

    1. (1) 分析图a、b、c,说明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2. (2) 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可选用图 和图 的装置来进行操作;
    3. (3) 如图甲所示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4. (4) 小亮完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后,把水换成另一种未知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的关系图像;那么物体浸没在这种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F'=N,该未知液体的密度是 kg/m3 , 由此表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还与 有关;
    5. (5) 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合理的是 ____
      A . 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 . 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更换成与其体积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 22. 如图所示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

    1. (1) 实验前,要使U形管两边液面保持相平,而小明同学却发现U形管右管液面比左管液面高,接下来应如何操作 (选填序号);

      ①将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②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 (2) 如图乙和图丙,将该装置的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处,比较后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3) 比较图 和图丁,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为了进一步证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有同学提出保持丁图中的探头的位置不动,将一杯比丁图中更浓的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比较前后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压强越大,你认为这个结论可靠吗?原因是 
    4. (4) 如图戊、己所示,用相同的盐水换用形状不同的容器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填“有关”或“无关”);
    5. (5)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U形管中的液体最好用 (选填“有色”或“无色”)液体进行实验;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尝试将U形管内的液体换成其他液体,当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内装入哪种液体时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 (选填“酒精”、“植物油”或“盐水”);由此可以推测,如果U形玻璃管足够长时,U形玻璃管内选用密度 (填“较大”或“较小)的液体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准确。(ρ酒精=0.8×103kg/m3 , ρ植物油=0.9×103kg/m3 , ρ=1.1×103kg/m3
  • 23. 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 (1) 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此时的杠杆是 (填“平衡”或“不平衡”)的;接下来应该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2. (2) 如图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的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钩码都相同;下列操作中,会使杠杆左端下倾的是 ____

      ①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相同距离

      ②在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③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相同距离

      ④在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减少一个相同的钩码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3. (3) 如图丙,在右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左边钩码离支点20cm,右边挂钩离支点15cm,每个钩码重为0.5N,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应为 
    4. (4) 如图丁,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此时拉力的力臂 15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五、计算题
  • 24. 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是某餐厅的送餐机器人,她的质量为50kg,她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m2 , 假设机器人在水平面上匀速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始终为总重的0.2倍,运行速度为0.4m/s;求:

    1. (1) 机器人的重力;
    2. (2) 机器人送餐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 (3) 机器人送餐时的功率。
  • 25. 工人用如图所示装置在10s内将重为200N的货物匀速提升2m,每个滑轮的重力为50N,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1. (1) 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
    2. (2) 拉力F做的功及功率;
    3. (3)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26. 如图甲所示,将一重为10N的物体A放在装有适量水的杯中,物体A漂浮于水面,浸在水中的体积占总体积的 , 此时水面到杯底的距离为30cm;如果将小球B用体积和重力不计的细线系于A下方后,再轻轻放入该杯水中,静止时A上表面与水面刚好相平,如图乙;已知ρB=1.5×103kg/m3;求:

    1. (1) 在图甲中杯壁上距杯底5cm处O点受到水的压强;
    2. (2) 物体A的密度;
    3. (3) 小球B的体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