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实验中学2022年中招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2-04-24 浏览次数:10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观察图片,其探究的共同主题是(    )

    A . 古代天文学成就的发展 B . 古代书法艺术的新成果 C . 古代绘画艺术达到高峰 D . 古代文学与艺术的发展
  • 2. 春秋时期中原各诸侯国视秦、楚等国为夷狄,而战国时期则承认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
    A .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 . 周天子的权威下降 C . 国家统一成为共识 D . 民族间的冲突剧烈
  • 3.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始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六部中的“民部”也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而改为“户部”。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
    A . 强化中央集权 B . 文化博大精深 C . 历法相时而变 D . 皇权至高无上
  • 4.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主要讨论了粟米(易物交换)、衰分(按等级分配资源)、商功(土木和水利工程)、均输(官方摊派赋役)等主要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数学(    )
    A . 为君主专制体制服务 B . 强调逻辑思维重要性 C . 体现中外文明的交流 D . 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 5. 观察我国一级行政区划分布表,造成相关变迁的根源是(    )

    区域

    秦朝

    西晋初年

    唐朝初年

    北宋

    明成祖时期

    黄河中下游

    30多个

    12个

    6个

    10个

    4个

    秦岭、淮河以南

    10个左右

    7个

    4个

    14个

    9个

    A . 国家长期政治分裂 B . 经济重心向南偏移 C . 南方社会秩序安定 D . 国家政治重心南迁
  • 6. 宋代将科举主考官改为“临时差遣”,还设有副主考官若干人互相监督,甚至下令规定主考官监考期间住进贡院,不能回家。这些举措(    )
    A . 加剧了行政机构臃肿 B . 结束武将跋扈的局面 C . 有利于实现考试公平 D . 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 7. 市民文学指的是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以下文学作品体现了这一趋势的是(    )
    A . 屈原《离骚》 B . 王羲之《兰亭序》 C . 白居易《长恨歌》 D . 关汉卿《窦娥冤》
  • 8.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评价道:“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这里的“识”指的是(    )
    A . 学习西方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 B . 不知师夷长技以自强的重要性 C . 不能认清北洋军阀的反动本质 D . 颁布空想性的《天朝田亩制度》
  • 9.   1900年10月,一位外国记者在北京记载道:“这个往昔只有庄严沉静的地方(天坛),现在任‘野蛮人’的马队驰骋了。……什么都被蹂躏了。”该记载中的相关事件(    )
    A . 使中国国家主权开始受到践踏 B . 使太平天国担负起反侵略任务 C . 加剧帝国主义对清政府的掌控 D . 使中国丧失东北西北大片领土
  • 10.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可见作者的宗旨是(    )
    A . 提升民众思想的觉悟 B . 抨击国民党一党专治 C . 否定民主政治的基础 D . 鼓吹国民革命的开展
  • 11. 观察材料,其反映出(    )

    “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朱德电

    “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此嘉奖。……希速饬所部积极行动,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

    蒋介石致朱德电

    A .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B . 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 . 敌后战场在抗战中起了重大作用 D . 敌后战场推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 12. 张謇以《易经》中“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为纱厂取名“大生”,指出“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可以从中深深感受到张謇(    )
    A . 有深厚的文化素养 B . 局限于轻工业发展 C . 有爱国利民的情怀 D .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 13. 时代发展需要英雄模范人物的引领。以下英雄模范中,使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得到增强的是(    )
    A . 王进喜 B . 钱学森 C . 袁隆平 D . 屠呦呦
  • 14. 观察图片,其反映的主题是(    )

    A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 火箭军的初步建立 C . 远洋贸易快速发展 D . 现代化建设的保障
  • 15. 希腊化文化以排山倒海之势涌进了罗马,结果使武力征服者的罗马人变成了被征服者。其表现是(    )
    A . 亚历山大东征使罗马出现大量希腊化建筑 B . 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制定历法儒略历 C . 罗马建筑的石拱门、穹顶等吸收了希腊样式 D . 伴随着罗马的扩张罗马法在欧洲广泛传播
  • 16. 13世纪后半期,巴黎大学开除了一些教师和学生的教籍,原因在于这些教师与学生讲授或接受了与教会相左的观点。可见中世纪大学(    )
    A . 享有绝对的教育自主权 B . 仍受到基督教会的控制 C . 教师享受免赋税的特权 D . 成为教育和文化的中心
  • 17. 14世纪的某诗篇中曾写道(译文):“尾随着太阳,去探索那无人的世界。你们要考虑你们的起源:你们并非生来就像禽兽般活着,一无所成,而是要追求知识与德行。”该诗段主要宣扬(    )
    A . 新航路开辟的伟业 B . 人文主义精神 C . 生物进化的思想 D . 自由平等观念
  • 18. 它的意义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先决条件。该文件是(    )
    A . 《权利法案》 B . 《独立宣言》 C . 《人权宣言》 D . 《1787年宪法》
  • 19. 明治政府成立之初,强藩(地方政府)各自为政,中央政府所能控制的土地,不到全国土地的四分之一。政令无法统一,财权也很分散。明治政府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 倒幕运动 B . 废藩置县 C . 殖产兴业 D . 文明开化
  • 20. 以下有关苏俄某政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时期

    举措

    1920年11月

    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

    1921年5月

    国家把一部分小企业发还原主经营

    1921年7月

    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

    A . 为赢得国内战争胜利提供物资保障 B . 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C . 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严重弊端 D . 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与政权的巩固
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的“六艺”教育十分重视通过一定规范的身体活动来培养学生尊重礼法习惯和精神,体育不过是一种礼仪活动而已。在古希腊,学者们都不约而同的将体育的价值与军事相联系。在先秦各家的思想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对女性和儿童体育的论述,更多的是对成年男子的体育教育。在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无论男女,都应该受到体育教育,亚里士多德更是全面地论述了儿童的体育教育。

    --摘编自贾晨阳、陈利《古希腊和先秦体育观之比较》

    材料二: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早期中国与希腊体育观念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幅图片的共同历史价值,其反映了古代体育运动有何特点?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发展历程(部分)

    时间

    事件

    1898年

    京师大学堂筹办

    1912年

    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1916年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兼容并包”方针

    1919年

    北大学生上街游行,提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1935年

    北大学生上街游行,提出“全国武装起来,保卫华北”的口号

    材料二:1937年北京的大学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返回北平。此间学校条件艰苦,却也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其中90人后来成为中国两院院士,6人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章者共23人),3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政道,杨振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北京大学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些大事。
    2. (2)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推动北大这一时期人才辈出的原因有哪些?
    3. (3) 综上探究,请评价高等教育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 23. 请结合下列图片中人物的活动和所处的时代,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紧扣事件与所处时代的关系: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经济起飞是资产阶级起着主导作用,经济生活通过不断扩展的市场来实现自我调节,政府职能主要是保证经济的自由运转,干预不多。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代议制的民主政治,这利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的发展。英国资本主义是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口号下,由“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前进的。

    材料二:日本的现代化是在内部资本主义因素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强行启动的,国家政权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大力推进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扶植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本确立了天皇制,天皇大权独揽,通过威权政治来加速经济增长和强制推行工业化战略。日本则是按儒教的意识形态,集团效忠的精神,沿着一条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发展。

    1. (1) 对比材料一、二,指出英、日近代化进程有哪些不同?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日本近代化模式的因素。
    3. (3) 综上所述,就世界近代化进程写出你的感悟。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上半期美国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二:1946年,美国前总统胡佛宣称:“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西欧伙伴的意见。”

    材料三: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趋势,并分析美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西欧伙伴”体现了哪一组织的发展?根据材料分析这一组织的作用。
    3. (3) 综上探究,推动国际秩序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