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

更新时间:2022-05-06 浏览次数:4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下列有关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铵盐和硝酸盐等无机氮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 . 碳源物质不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C . 水、无机盐也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 . 琼脂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
  • 2.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重视无菌操作,现代生物学实验中的许多方面也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请分析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煮沸消毒法中100 ℃煮沸5~6 min可以杀死全部微生物的细胞和芽孢、孢子 B . 将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 C . 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 D . 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葡萄进行灭菌
  • 3. 如图表示培养和纯化X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立即将其倒过来放置 B . 步骤②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后迅速蘸取菌液后进行平板划线 C . 步骤③应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 D . 步骤④培养箱培养后可用来对X细菌进行计数
  • 4. 某同学将1 mL土壤样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7和5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可得出土壤样液中活菌大约为5.7×107个/L B . 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的活菌数目低 C . 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D .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是稀释液中的活菌数
  • 5. 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准确估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有恰当的稀释度 B . 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 C . 该实验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 . 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添加了酸碱缓冲剂的培养基来培养该细菌后不会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 6. 某高校采用如图所示的发酵罐进行葡萄酒发酵过程的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为加快发酵速度,应使发酵液保持35 ℃的恒温 B . 给发酵罐适时排气,后期可缩短排气间隔时间 C . 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 D . 若定期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只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 7. (2021高二下·黄陵月考) 利用植物的花瓣就能培育出完整的植株,针对这一实例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组成花瓣的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B . 因为花瓣细胞中有个体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C . 利用花瓣培育出完整的植株涉及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D . 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也能表现出全能性
  • 8. 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再分化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 . 再分化过程中,不同细胞内合成了功能不同的特异性蛋白质 B . 脱分化与再分化过程所使用的培养基主要是激素浓度及用量比例的不同 C . 再分化过程在实验室或植物组织培养车间进行,需要避光处理 D . 再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 9. 玉米是一种主要的农作物,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科学家在玉米育种和栽培中作了大量的研究。如图是关于玉米培养的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从繁殖原理上分析,A→D属于无性生殖 B . 植株D和G中的染色体组数不同 C . E→G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D . E→F过程中获得的植株一般不用于大田生产
  • 10. 下列属于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的是(  )
    A . 用兰花的芽尖组织培育兰花幼苗 B . 水稻种子萌发并长成新个体 C . 扦插的葡萄枝长成新个体 D . 柳树芽发育成枝条
  • 11. 下列过程中不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  )
    A . 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B . 切取草莓幼苗的茎尖,获得脱毒的草莓苗 C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得到多倍体植株 D . 菊花的组织培养
  • 12. 如图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紫杉醇的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途径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 . 过程①需控制好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 C . 经过程①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未发生变化 D . 过程③需使用固体培养基,有利于细胞增殖
  • 13. 干细胞是一类未参与分化或未完全分化的细胞,分裂能力强。按照其来源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下列关于干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胚胎干细胞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B . 胚胎干细胞的分化程度小于造血干细胞 C . 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就是利用了造血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种血细胞的能力 D . 将带有遗传标记的胚胎干细胞植入早期胚胎,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可追寻胚胎发育中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的规律
  • 14.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都需要定期更换培养基 B . 都需要用相应的酶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C . 培养的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 D . 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添加激素,植物组织培养需要添加血清
  • 15. 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应选择幼龄动物的皮肤组织进行动物细胞培养 B . 甲过程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C . 丙过程是传代培养,所有细胞贴壁生长 D . 乙过程是原代培养,一般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 16. 如图为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过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中C为灭活的病毒,此外还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B . 图中①过程发生了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 . 图中②过程表示细胞核融合形成杂种细胞 D .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 17. 科学家以COVID-19(新冠病毒)的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了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利用该单克隆抗体可以诊断是否感染COVID-19 B . 体外培养单个B淋巴细胞可以获得针对COVID-19的单克隆抗体 C . 将等量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诱导后融合的细胞即为杂交瘤细胞 D . 将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 18. 对比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下列论述合理的是(  )
    A . 均可使用PEG、电激或灭活病毒的方法诱导细胞融合 B . 两者都可以跨越种属间的生殖隔离 C . 两者都需要用到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D . 在适宜的条件下,均可发育成完整个体
  • 19. 下图表示抗人体胃癌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是能与抗人体胃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原 B . 乙需通过人工诱导细胞融合才能获得 C . 融合得到的细胞乙均能无限增殖 D . 需对丙进行抗体检测,多次筛选后才可获得丁
  • 20. (2020·天津) 在克隆哺乳动物过程中,通常作为核移植受体细胞的是去核的(   )
    A . 卵原细胞 B . 初级卵母细胞 C . 次级卵母细胞 D . 卵细胞
  • 21. 研究人员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克隆羊,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X不能直接发育为个体的原因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能表达 B . 重组细胞要进行分裂和发育需经振荡或用灭活的病毒、PEG等激活 C . 早期胚胎在丙体内能正常孕育是因为胚胎可与母体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 D . 经培育得到的丁羊,其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甲完全相同
  • 22. 下列有关受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自然情况下,受精是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完成的 B . 卵子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 C . 受精的实质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子 D . 精子释放多种酶以溶解卵细胞膜外的一些结构,是阻止多精子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 23. 下列有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卵裂过程中细胞体积减小,有机物的种类不断下降 B . 桑葚胚期,细胞暂未分化,此时的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C . 卵裂过程是在透明带内完成的,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D . 内、外两个胚层在原肠胚期形成
  • 24. 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实现良种牛的快速繁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对供体和受体母牛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B . 体外受精和胚胎的发育都需要在体外进行 C . 体外受精获得的原肠胚经检查合格后可进行移植 D . 运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的试管牛属于动物克隆范畴
  • 25. 对胚胎分割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胚胎分割技术已在多种动物中取得成功 B . 采用胚胎分割技术产生的同卵多胎的可能性是有限的 C . 分割的胚胎直接移植给受体或在体外培养到囊胚阶段再移植到受体内 D . 对移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时,应选取囊胚期内细胞团的细胞进行鉴定
二、填空题(4个大题,共50分)
  • 26.  苯酚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小明同学准备依据图1所示操作步骤,从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酚降解高效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酚降解菌富集培养基含有蛋白胨、K2HPO4、MgSO4、苯酚和水,其中可作为碳源的有
    2. (2) 将采集到的样品接种培养,苯酚用量应随转接次数增加而逐渐,以达到富集酚降解菌的目的。若图1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应进一步,以便于菌落计数与分离。制备平板培养基时除了需要水、营养物质外,还必须添加
    3. (3) 图2为平板划线法示意图,在图中(填图中序号)区域更易获得单菌。

  • 27.  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白菜—甘蓝是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它具有生长期短、耐热性强、易储存等优点,如图为“白菜—甘蓝”的培育过程,请回答问题:

    1. (1) 为了得到原生质体,需先用处理白菜和甘蓝的细胞。
    2. (2)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化学方法是(填写中文名称),融合完成的标志是。由杂种细胞得到白菜—甘蓝植株还需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其中不需要光照的培养过程为
    3. (3) 经花粉直接培育的白菜—甘蓝植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这种植株通常不育,为使其可育,需进行人工诱导,通过对幼苗使用进行处理。
    4. (4)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传统杂交技术相比的优点是
  • 28.  神经纤毛蛋白-1(NRP-1)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可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使肿瘤体积增大。科研人员通过制备NRP-1单克隆抗体,开展对小鼠的乳腺癌组织进行靶向治疗的研究。请分析回答:
    1. (1) 制备单克隆抗体涉及的动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有(写出两项)。
    2. (2) 制备时,首先给小鼠注射,分离得到B淋巴细胞。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后得到杂交瘤细胞,经抗体检测筛选出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中,从腹水中提取大量的NRP-1单克隆抗体。
    3. (3) 为了论证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效果,研究者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乳腺癌细胞悬液,经饲养后,各小鼠均形成了体积基本相同的肿瘤。

      ①将上述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注射,且每隔3天重复进行相同的注射操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实验组小鼠的肿瘤体积都小于对照组,原因可能是NRP-1单克隆抗体与NRP-1发生特异性结合,阻断了的结合,从而抑制了肿瘤血管生成。

      ②上述实验小鼠应选用没有(填器官)的动物模型鼠,由于这种鼠存在免疫缺陷,实验时可以避免小鼠的免疫系统对乳腺癌细胞进行攻击,从而保证实验结果更可靠。

  • 29.  和牛是世界公认的高档肉牛品种,其体型较小,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我国科研人员利用胚胎移植技术,按如图所示流程操作,成功地批量培育了和牛这一优良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激素处理,可使供体母牛超数排卵,过程①中产生的精子需要进行处理后才具有与卵细胞受精的能力。
    2. (2) 试管牛的培育需要的工程技术有(写出两项)和胚胎移植等。
    3. (3) 移入的甲胚胎能在代孕雌牛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受体雌牛子宫对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反应。
    4. (4) 为提高胚胎利用效率,尽快获得数量较多的子代和牛,图中甲环节是对牛胚胎所做的处理,使用的技术称为胚胎分割,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将内细胞团分割,其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