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初考试...

更新时间:2022-04-21 浏览次数:48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6小题,共48分)
  • 1.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有时将土地及人口作为采邑赐给卿大夫。一般情况下,这种采邑(   )
    A . 只能由该国诸侯嫡长子继承 B . 是对商朝内外服制度的继承 C . 卿大夫需承担对诸侯的义务 D . 内部管理缺乏原始民主传统
  • 2. (2021高二上·宿州期中) 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快速蔓延,多州呼吁联邦政府加强干预、提供抗疫物资援助。美国总统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联邦政府“不是货运员”,不应该购买大量物品然后负责运送,同时他让州长们自己承担起责任,获得抗疫所需的关键设备。这一现象体现了(   )
    A . 三权分立 B . 主权在民 C . 共和主义 D . 联邦原则
  • 3. (2022高一下·扬州开学考) 明朝在长城沿线的军镇辽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展开贸易。同时,明朝还通过贡赐、茶马贸易与西藏进行经济交流。由此可知(   ) 
    A . 明朝为了获取优良战马开放马市 B . 明朝民族交融的方式以战争为主 C . 经济互补是民族交流的重要原因 D . 游牧民族在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
  • 4. (2021高二上·宿州期中) 从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政坛上演的这一出出大戏,从世界历史发展角度看,其过程体现的实质是(   )
    A . 中央集权不断削弱 B . 近代中国动荡不安 C . 晚清民国宪政艰难 D . 保守势力力量强大
  • 5. 1907年,清政府规定,企业创办人集股5000万元以上,授予商部头等顾问,头品顶戴,其子孙世袭商部四等顾问,三代而止,即使仅仅集股50万元的商人,也可以获准授予五等议员加七品顶戴。这(   )
    A . 加剧了官场的腐败 B . 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C . 促使社会实现平等 D . 推动新政成功开展
  • 6. 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9品18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
    A . 消除了官位崇拜的价值观 B . 有利于近代平等观念形成 C . 实现了官员非特权化原则 D . 说明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
  • 7. 《唐宁街岁月》中提到: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以下关于该制度影响的描述,与材料观点不符的是( )
    A . 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 B . 有利于工作稳定性持续性 C . 推诿扯皮影响了工作效率 D . 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提高
  • 8. 古罗马《民法大全》记载: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这说明(   )
    A . 罗马法注重证据原则 B . 罗马法学理论很成熟 C . 拷问对审案至关重要 D . 法官审案侧重于原告
  • 9. 1865年,英国人赫德在给总理衙门的文件中写道“命大臣驻扎外国,于中国有大益处。”面对呼声,1875年5月,清政府在经历了三次遣使尝试后,发布上谕同意正式遣使,并于次年正式向外派驻外交使团。可见,晚清使节制度的建立(   )
    A . 标志清廷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 B . 推动了中国外交领域的近代化 C . 反映中国外交主权的完全丧失 D . 使清廷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 10.  联合国大会在1970年一致通过了《国际法原则宣言》,宣布了禁止非法使用威胁或武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不干涉内政;国家合作;各民族享有平等权利与自决权;各国主权平等;履行依宪章所承担义务等七项基本原则。这说明国际法(   )
    A . 得到了世界各国认同 B .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C . 体现西方大国的利益 D . 阻止了现代战争爆发
  • 11. 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频繁密集的外交活动,包括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领导人进行会晤,出访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以及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会议,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
    A . 致力谋求地区性和平发展 B . 积极开展全方位多边外交 C . 重点搞好与周边国家关系 D . 彻底放弃“不结盟”外交
  • 12. “案比”是指汉代的户口登记与核查,“案验以比之,犹今貌阅也。每年的八月,一地的各户人等都要至县衙接受县吏统一案验、登记。在案比的基础上,乡、县逐级统计,然后编造户籍,由各县、道上计于郡、国,郡、国再上计于中央。”这一做法(   )
    A . 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 B . 旨在控制和剥削百姓 C . 导致百姓的赋役沉重 D . 有利于人口快速增加
  • 13. (2022·怀化模拟) 曹操对两汉以来的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创立了租调制,革除了两汉税法中的算赋、口赋(征收货币)等人头税,改为以户为单位征实物税,田租也由比例税改为定额制,税赋形式更为简化。曹操的税赋改革(    )
    A . 折射了自然经济强化的现实 B . 解决因战乱带来的财政困境 C . 加剧了自耕农经济解体趋势 D . 为九品中正制实施打下基础
  • 14. 王阳明为官时曾制定《南赣乡约》,其中有“男女长成,各宜及时嫁娶;往往女家责聘礼不充,男家责嫁妆不丰,遂致愆期(延期)”,要求德高望重的“约长”担负疏通责任,“随时(促成)婚嫁”。这一规定(   )
    A . 削弱了地方宗族的凝聚力 B . 表明乡民接受了理学思想 C . 利于加强中央对基层治理 D . 改变了儒家传统义利观念
  • 15.  186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食品掺假法》,法令确立了一个“重要的先例”,即“保护消费者免遭钱财损失和身体伤害是政府应尽的职责”。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禁止销售任何添加了可能对健康有毒或有害物质的食品。这些法律的颁布(   )
    A . 杜绝了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行为 B . 反映了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国家重视 C . 解决了生产者造假制劣的违法问题 D . 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和能力
  • 16. 据统计,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总产量仍高达66949万吨,成功实现“十七年连丰”,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超出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这说明我国(   )
    A . 世界粮食的生产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C . 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D . 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的演进轨迹有自己的特色。宗法家族社会的发展,是“礼治”的坚实基础;而集权官僚政体的巩固与壮大,则继续呼唤着“法治”。儒家思想的法典化和法家法律的儒家化,则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秦律规定:“父母擅杀、刑、髡子及奴妾,不为公室告”,“非公室告,勿听”。又有“父盗子不为盗”,“子告父母,告者罪”等规定。从法律实践的价值观来看,西汉以后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和法家化表现为确立族权本位(礼治)与皇权本位(法治)的双向法统。两者的结合可以从《唐律》中的“十恶”中得到集中反映。“十恶”中有四条半是维护宗法家族秩序的,另有四条半是维护集权专制政体的。

       ——摘编自武树臣《法家法律文化通论》

    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法制表(部分)

    英国 《权利法案》 制约国王权利,人治走向法治,确立君主立宪制
    法国 《人权宣言》 反对专制等级制度,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拿破仑《民法典》 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1875年宪法》 确立法国议会共和制
    美国 《独立宣言》 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
    《1787年美国宪法》 确立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 克服危机,促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王旖获《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探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法律体系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历史作用。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古发掘显示,宋元时期,契丹境内出土的钱币主要为宋钱,占总数的70%左右;目前出土的金代窖藏铜钱以北宋铜钱品种最多,约占钱币总数的90%以上;从西夏遗址、窖藏中发现,宋钱币占西夏流通钱币总数的90%以上。在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均有大量的宋币出土。到1959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等古代钱币中中国钱币占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91%是宋钱。

    ——摘编自崔蕊满《宋代钱币的国际化程度考》 

    材料二:除了宋朝货币币制先进,货币体系完善之外,当时海上贸易在商业运输成本、运输规模、贸易周期等方面与陆上贸易相比,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两宋均重视商业贸易的发展,如宋神宗就曾经说:“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宋高宗强调:“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亚洲海路贸易从而空前繁荣。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

    材料三:

    左图为1970年西安市南郊出土的“怀集庸调”银饼。银饼正面刻有铭文:“怀集县(属岭南道广州)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为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

    (注:服役期间,不去服役的要上缴一定的绢或布代役叫作“庸”)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钱在当时所处的国内和国际地位。并分析宋钱重要历史地位的原因。
    2. (2) 材料三的“银饼”出现在哪一朝代?通过研究它,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同(治)光(绪)中兴时期,在欧美传教士在华开办慈善医院、育婴堂、聋哑学校的冲击下,清朝掀起一个重建被毁救助机构和设施的高潮,如直隶府保定育婴堂,由总督李鸿章及下属捐银、筹款6万两,每月得息银600两作经费。1877年,上海绅商经元善联合在沪绅商成立沪上协赈公所,进行义捐赈灾。此后,义捐赈灾渐成风气。1878年李鸿章建议清廷社会救济“兼筹教养”,此后,直隶、山东、贵州、四川等地工艺局普遍发展起来,社会救济由单纯的救助转向“养”“教”“工”并举。

    ——摘编自刘悦斌《晚清时期社会救助事业的新特点》等

    材料二:1980年,中央财政首设“支持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用于支持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自此开启了中央政府专项扶贫活动。从1982到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几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制定和颁布了有关农村工作的文件。1982年的“一号文件”,核心变化就是总结之前实践经验,给农民发明的“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上了户口”,使之有了合法的身份和户籍。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中国反贫困的组织系统正式确立……80年代中期,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增速快于城市,这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国贫困人口的大幅度下降。

    ——摘编自张瑞敏《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实践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救济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反贫困事业的意义。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 地区 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 备注
    14世纪 欧洲 食物主要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 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 欧洲、亚洲 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 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 欧美
    地区
    出现罐裝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 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欧美
    地区
    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 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 世界
    范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 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据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等

    上表反映了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輯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