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2-05-22 浏览次数:52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 1. 默写。
    1. (1)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2)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3. (3)  ,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 (4)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 (5) 《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
    6. (6)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句子是“ , ”。
    7. (7)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  ”。
  • 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约翰对母亲和姐妹们没有多少感情,而对我则很厌恶。他欺侮我,nuè待我,不是一周三两次,也不是一天一两回,而是经常如此。弄得我每根神经都怕他,他一走近,我身子骨的每块肌肉都会收缩起来。有时我会被他吓得手足无措,因为面对他的恐吓和欺侮,我无处哭诉。佣人们不愿站在我一边去得罪他们的少爷,而里德太太则装聋作哑,儿子打我骂我,她熟视无睹,尽管他动不动当着她的面这样做,而背着她的时候不用说就更多了。

    1. (1)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nuè待            恐

    2. (2) 提取“我身子骨上的每块肌肉都会收缩起来”一句的主干。  
    3. (3) “太太”是对已婚女性的尊称,下面称呼中不属于尊称的一项是(     )
      A . 阁下 B . 先生 C . 仁兄 D . 下官
    4. (4) 以上文段节选自的代表作《简·爱》,作品成功塑造了一个的女性形象。
  • 3. 万友学校九年级(1)班以“健康上网,绿色上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1) 小亮同学准备在活动上发言,下面是他的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他修改。

      【甲】安全上网是最重要健康上网的一环 , 具体来讲,应当慎重结交网友,不随便与网友见面,对于网友或网上的传言要加以分析,【乙】避免不要盲目相信。【丙】在受到网友的骚扰,威胁,恐吓时 , 要及时与其断交,必要时可以告诉监护人或循法律途径解决。

      ①【甲】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②【乙】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③【丙】句标点有错误,请你指出并修改。

    2. (2) 请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解说画面内容和寓意。

    3. (3) 请你对漫画中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说几句话,劝他迷途知返,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字。

      你对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说:  。

二、现代文阅读(55分)
  • 4.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地上的云朵

    刘江滨

    冬季来了,天冷了,自然会想到温暖的棉衣,也就想起了棉花。

    棉花在我的老家冀南平原,是再平常不过的农作物。民谚云,三亩田(粮),一亩棉,棉花多有种植。至今,一提起棉花就在脑海中(    )一幅美丽的画面:秋收时节,棉花(           )笑脸,溢出朵朵棉絮,远远一望,地里白茫茫一片,像下了一场大雪,又像地上(       )云朵。

    我小时候是在农村度过的,棉花给我留下极深刻的记忆。那时还是生产队,棉田的地块足够阔大。每到夏天,棉花棵子长势茂盛,绿蓬蓬舒展着身板,长得茁壮的齐腰高,赢瘦的也能到大腿根处。此时,花开得欢实,却几乎不被人理会欣赏,开得委屈。在那个年代,农人还没有赏花的闲情逸致,其实除葵花、油菜花外,与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庄稼的花相比,棉花还是颇有几分姿色的。在乡间,人们称棉花为“花”,花地、花柴、摘花、拾花、纺花等,当人们只说“花”的时候,那一定是指棉花,棉花冠绝所有的花而独享尊宠。我时常光顾棉花地,自然不是赏花而是割草,因为棉花相对低矮,可以随时站起身来透气,不像高大稠密的玉米地那般闷热。

    棉花谢了,枝丫挂满了绿色的小铃铛,叫作棉铃。棉铃长大了,膨胀了,像饱满的桃子,又叫棉桃。虽然叫桃,只是形状仿佛,不能吃。棉桃咧开了嘴,一瓣一瓣漾出的不是果肉,而是白色的棉絮。一朵,两朵,千万朵,好像天上的白云从空中落在地上。这是不能融化的雪花,是农人真正期盼欢喜的花朵。于是,摘花成了秋野盛大的节日。大姑娘小媳妇间或有几个老年男子云集棉田,一个个腰间系着包袱,从棉桃里把棉絮扯出来放进包袱,颇像南方的采茶,手快的女人可以两手同时采摘。大家边干活边扯着闲话,这边胖婶对二妮说,这下好了,有了新花了,絮几床暄暄腾腾的新被褥,年根把事儿过了吧。二妮脸上飞起了红云,说,我才不嫁人呢。那边白嫂对黑嫂说,俺家二羔的棉袄破得都露出老套子了,跟狗啃似的,就等着这花下来呢。黑嫂说,谁说不是哩,新花有了,纺了线织了布,给孩子他爹做件新汗褂。白嫂嘻嘻笑着说,你可真疼你家男人哦。黑嫂呸了一口说,去你的呱哒哒。棉田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惊得麻雀扑棱棱一阵乱飞。很快棉絮塞满了腰间的包袱,每个人都鼓着大肚子,像有了身孕,彼此一望,又是一阵大笑。

    秋收过后,农人还有一个拾秋的习惯,在田地里再扫荡搜索一遍,将抛撒的豆粒、隐藏的山药、洋姜等捡拾刨掘一番,拾花也在其列。摘花的时候难免摘不干净,会在棉桃的硬壳间残留一些棉絮,细细搜寻也会有不小的收获。这和麦收过后捡麦穗一样,这些活儿通常是由妇女和小孩干。正如清代乾隆年间《御题棉花图》所载:“霜后叶干,采摘所不及者,黏枝坠垄,是为剩棉。至十月朔,则任人拾取无禁。”也就是说拾的花可以拿回家,不用交公了。

    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是过年时穿上新棉袄棉裤,漂漂亮亮,暖暖和和。那时对农事懵懵懂懂,不太清楚摘花之后还有轧籽、弹花、纺纱、织布、练染等多重工序。只记得夜晚伴着昏暗的灯光,母亲和姐姐在屋里盘腿而坐,把着纺车吱扭吱扭纺线,一手摇车,一手抻线,身子一俯一仰,手臂一送一张,仿佛节奏优美的舞蹈。是的,劳动是一种最美的舞蹈。遥想当年,当延安成千上万个纺车嗡嗡嗡响成一片的时候,和着黄河的涛声,奏响了最强劲的时代之音。

    如今已经几十年不穿棉衣了,但那种温暖成为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深深烙在生命中。而一想起棉花,就好像眼前一片片洁白的云朵在大地上氤氲,驻留,气象万千,瑰丽无比。

    (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

    1.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浮现出   绽开   漫起了 B . 漫起了   浮现出   绽开 C . 浮现出   漫起了   绽开 D . 绽开   漫起了   浮现出
    2. (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画波浪线句子“花开得欢实,却几乎不被人理会欣赏,开得委屈”中加点词语“开得委屈”含义的理解。
    3. (3) 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白嫂嘻嘻笑着说,你可真疼你家男人哦。黑嫂呸了一口说,去你的呱哒哒。(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②当延安成千上万个纺车嗡嗡嗡响成一片的时候,和着黄河的涛声,奏响了最强劲的时代之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4. (4) 文章描绘了有关棉花的哪些内容?请结合文章,补全下面横线上的内容。(4分)

      棉花棵子的长势→棉花开花→①→棉花挂桃→②→③→④  。

    5. (5) 文章题目“地上的云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5.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氧化碳在制冷领域并非“新贵”。事实上由于其简单易得、价格低廉,早在100多年前,欧洲刚出现蒸气压缩式制冷技术时,二氧化碳就已被用作制冷剂使用。

    但随着人工合成制冷剂技术的发展,二氧化碳逐渐被临界温度高、易液化的人工合成制冷剂氟利昂所取代。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各国开始意识到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两大环境问题与人工合成制冷剂有关,纷纷开始停止其使用。

    “根据1987年国际社会签订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在2010年前,已经淘汰了对臭氧层有严重破坏力的制冷剂,有代表性的是氟利昂R12;到2030年,我国还将淘汰对臭氧层有轻微破坏力的制冷剂,有代表性的是氟利昂R22。”马一太介绍说,“2016年,全世界197个国家签订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要求发达国家到2035年,发展中国家到2045年,逐年削减强温室效应的合成制冷剂使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目前大量使用的R134a、R410A和R507等,这些制冷剂虽然不破坏臭氧层,但产生的温室效应强烈,1千克制冷剂产生的温室气体相当于数千甚至更多的二氧化碳当量(1千克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当量是1)。”

    由于人工合成制冷剂存在种种弊端,使得二氧化碳这一“元老级”制冷剂又重回人们视野。

    马一太说:“二氧化碳作为大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会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二氧化碳虽是温室气体,但温室效应远低于其他人工合成制冷剂。”

    正是由于二氧化碳制冷的这一环保属性,此次冬奥会北京赛区的15块冰面中有7块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使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为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奥运会。

    (选自《“元老”制冷剂复兴,北京冬奥显身手》,有删改)

    材料二:

    “冰丝带”(国家速滑馆)中的冰面尺寸为31米x61米。制冰过程中,多台二氧化碳压缩机同时运作,冰板层里制冷管道内低温二氧化碳与冰板混凝土进行换热,冰板混凝土温度逐步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制冷团队不停地在冰板上洒水作业,冻成每层几毫米的冰面,经过很多次这样的工序,厚度几十毫米的冰面才能冻结成功。

    小到家用冰箱,大到商业冷库,所有制冷活动的核心都是制冷机。制冷机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4个部分组成,其中的关键物质就是制冷剂,不同的制冷剂可以达到的最低温度也不同。

    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先是气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通过压缩机的压缩,制冷剂温度升高;然后,这种温度较高、压强较大的制冷剂蒸气进入冷凝器,在这里高压蒸气放热变成高压液体,热量在这一环节通过冷凝器排到外界或进行余热利用;接着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的降压,变成低压蒸气加液体的混合物进入蒸发器;最后,液态制冷剂在由于压缩机的抽吸作用下而保持很低压强的蒸发器中迅速蒸发变成气体,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此时如果周围有水就会冻结成冰。变成气体的制冷剂又被吸入压缩机,进入下一个循环。

    二氧化碳可以像氟利昂或氨一样作为制冷剂,它的制冷循环原理与普通制冷剂基本相同,都是蒸气压缩制冷(或热泵)循环,但是在细节上又有所不同。通常二氧化碳液体罐中储存有较多的液体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泵,以制冷需求量的1.5~2.5倍供液,可以保证冰场各处的温度更均匀;压缩机多为数台,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制冷量的变化控制开启台数;由电脑控制的电子膨胀阀可根据制冷量大小以及环境温度变化精确地控制二氧化碳蒸发温度。

    (选自《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原理》,有删改)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氟利昂当年之所以逐渐取代二氧化碳,是因为其临界温度高、易液化。 B . 冬奥会北京赛区的15块冰面中有7块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 C . “冰丝带”制冰过程中,几十毫米的冰面是经过每次几毫米冻成而多次累积的。 D . 二氧化碳制冷循环原理与普通制冷剂相同,都是蒸气压缩制冷(或热泵)循环。
    2. (2) 为什么2022年北京冬奥会大规模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请根据材料一内容概括。
    3. (3) 材料二第3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北京冬奥会用温室气体制造人工冰,具有哪些意义?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三、古文阅读
  • 6.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宣王见颜斶 , 曰:“斶前!”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

    “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

    (节选自《战国策·齐第四》)

    【注释】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②柳下季:展禽,鲁国人,又称柳下惠。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吾孰徐公美           孰与:

      ②臣知不如徐公美         诚:

      ③臣之妻臣            私:

      ④宣主不               悦: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嗟乎,君子焉可侮哉!

    3. (3) 【甲】文中邹忌进谏得出“”的结论,【乙】文颜斶引用秦国号令得出“”的结论。(用原文语句回答)
    4. (4) 【甲】【乙】两文中,邹忌和颜斶说服国君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四、写作(55分)
  • 7.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榜样能把抽象的、无形的价值,变得具体而有形,让人们易于接受。榜样的力量,实际上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它不靠命令,不靠强迫,而是在人们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向善向上的情怀,生出一种见贤而思齐的自觉。

    请以“榜样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