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物理3...

更新时间:2022-05-06 浏览次数:7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室内讲话比旷野里响亮,是因为声速在室内比在旷野里大 B . 蜜蜂的翅膀在 3s内振动了1 500 次,我们不能听到蜜蜂的声音 C . 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D .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吋,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 2. 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硬纸板最好选择黑色光滑的 B . 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C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靠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D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动
  •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非晶体熔化时放热 B . 高压锅可以使锅内液体的沸点降低 C .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 这是液化现象 D . 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 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
  • 4. 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 B . 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C . 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它的内能不变 D . 由图可判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 5. 图示为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图。线圈 abcd处于向右的磁场中, 两个铜半环 E 和 F 跟线圈两端相连, 可随线圈一起转动,两半环中间断开,彼此绝缘; A 和 B 是电刷,它们分别跟两个半环接触,使电源和线圈组成闭合电路,在图示位置,电流沿dcba 流过线圈, dc 边受到磁场的作用力向下,则(   )

    A . 线圈在图示位置时, ab边受到磁场的作用力向下 B . 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 180°时,电流沿dcba 流过线圈 C . 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 180°时, dc边受到磁场的作用力向下 D . 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 180°时, ab边受到磁场的作用力向下
  • 6. 在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下列现象中与“立竿见影”中的“影”形成原因一致的是(   )
    A . 顾影自怜 B . 梦幻泡影 C . 如影随形 D . 杯弓蛇影
  • 7. 儿童公园中设置了如图 1 金属管做的传音筒, 有图 2 甲、乙、丙三个声音(甲乙丙三个 声音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如下)分别从同一根金属管这边喇叭传到另一头的 喇叭位置(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路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声音传播时间最长 B . 甲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 . 这个装置只利用了金属管来传播声音 D . 甲声源比乙声源在相同的时间里振动的次数多
  • 8. 关于能源、信息与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5G 网络所指的就是在移动通信网络发展中的第五代网络, 经测试 5G 下载速度是 4G 的 15 倍,因为 5G 网络比 4G 网络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小 B . 指南针是磁性材料制成的,其南极指向地磁北极附近 C . 利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二极管 D . 光纤通信利用激光传递信息的
二、双选题
  • 9. 如图所示是燃油汽车启动装置的电路简图。汽车启动时,需将钥匙插入仪表板上的钥匙孔并旋转,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旋转钥匙相当于闭合开关 B . 电磁铁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工作的 C . 电磁铁通电后电磁铁的上端为N极 D . 电动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 10. 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下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 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 . 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11. 关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B . 当蜡烛靠近平面镜时, 蜡烛所成的像变大 C . 该实验需要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D . 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寻求普遍规律
  • 12. 夏天, 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 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 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内壁出现了水珠 B . 甲外壁出现了水珠 C . 乙内壁出现了水珠 D . 乙外壁出现了水珠
  • 13. 图甲是一手工艺品, 由竹筒(A、B 两端开口, C 处开一小口) 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 B 处塞入, 在 A 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 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 . 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 . 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 . 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 16. 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小明用铁钉制成简易电磁铁甲、乙,并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而小华同学学习了电磁方面的知识后,做了以下两个实验(如图2所示)。

    1. (1) 由图1可知,电磁铁甲的磁性电磁铁乙的磁性(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是通过观察来判断的;
    2. (2) 图1中把电磁铁甲和乙串联起来是为了控制不变,在此条件下可得出的结论是,线圈的匝数(选填“越多”或“越少”),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 (3) 小华用图2的甲装置进行了如下的操作:①让导体AB静止在磁场中;②让导体AB在磁场中左右运动;③让导体AB沿竖直方向上下缓慢运动。其中能使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是;(填序号)
    4. (4) 如果小华在图2的乙装置的实验中,当开关闭合时,发现导体ab向左运动,若要使导体ab向右运动,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
      A . 调换电源正、负极; B . 调换磁体N、S极; C . 同时调换电源正负极和磁体N、S极
    5. (5) 根据图2中的乙装置的原理,人们发明了。(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
  • 17. 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如图 a 所示:

    1. (1)  抽气一段时间后, 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 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 响度;(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 (2)  如果把广口瓶内空气完全抽出, 我们将(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3. (3)  小明推测,假如把如图 b 的装置放在月球上, 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弹起(选填“会”、“不会”或“有可能”)。
  • 18.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

    1. (1)  实验中把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主要为了方便(选填“观察更清晰的像”或“确 定像的位置”)。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观察到两个像,选择较(选 填“厚”或“薄”) 的玻璃板做实验能减小这一影响。
    2. (2)  实验时将蜡烛 A、B 都竖放在白纸上,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B, 使它与蜡烛 A 的 像就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此时可用一张 纸代替蜡烛 B, 纸上 (选填“能”或“不能”) 呈现蜡烛 A 的像,这说明平面 镜成的像是像。
    3. (3)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而是向蜡烛 A 的方向倾斜(如图 乙), 在实验中将看到蜡烛 A 的像呈现在蜡烛 B 的(选填“上”或“下”) 方。
  • 19. 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小明和小华利用桌上 A、B 两个玻璃凸透镜进行实验, A、 B 两凸透镜的焦距分别为 10cm 和 15cm。

    1. (1) 实验前,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上。
    2. (2) 小明按如图甲所示完成实验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可以判断他选择的是(选填“A”或“B”)凸透镜。
    3. (3) 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越烧越短,将会发现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 移动。
    4. (4)  为了探究“近视和远视眼的成因”,小华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弯曲度可以调整的水透镜。将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如图乙放置,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此烛焰像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用注射器抽水,改变水透镜的弯曲度,发现光屏上的烛焰像变模糊了,若把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又渐渐变清晰了,说明水透镜在被抽水后,焦距变(选填“大”或“小”)了。矫正此“视力”的问题,可佩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
五、计算题
  • 20. 某同学乘坐小船对着对面的一座高山大喊一声,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1. (1) 若小船静止在水面上,它离高山多远?
    2. (2) 若小船以的速度正对高山驶去,该同学喊叫时离高山多远?
六、综合题
  • 2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的全反射

    小慧在做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时偶然发现:当激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角度时,折射光线会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如图甲所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通过查阅资料,他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1(如水)射向另一种介质2(如空气)时,本来应该有一部分光进入介质2,称为折射光,另一部分光反射回介质1,称为反射光(如图乙所示)。但当介质1(如水)的折射率大于介质2(如空气)的折射率,即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先增大到90度,此时折射光消失,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现象。刚好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只有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时,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的。例如,水折射率大于空气,所以相对于空气而言,水就是光密介质;而玻璃的折射率比水大,所以相对于玻璃而言,水就是光疏介质。介质的折射率小越小,光在其中传播的速度越快。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光导纤维在结构上有内芯和外套两种不同介质,光从内芯传播时遇到光纤弯曲处,会发生全反射现象,而保证光线不会泄漏到光纤外。

    1. (1) 由全反射的条件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会/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2. (2) 若光由水进入空气的临界角是48.5°,则入射光以60°的入射角从水射向空气时(会/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3. (3) 光导纤维的外套相对于内芯介质来说是(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外套的折射率内芯介质;(大于/等于/小于)
    4. (4) 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光由玻璃进入空气的临界角是41.8°)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