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22-05-06 浏览次数:9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小明在写作业时,楼下传来广场舞的音乐声,以下措施中不能减弱这种噪声的是(   )
    A . 戴上耳机 B . 打开窗户 C . 拉上厚窗帘 D . 与播放者协商后减小音量
  • 2. 以下光现象中,与其它现象原理不同的是(   )
    A . 小孔成像 B . 放大镜成像 C . 海市蜃楼 D . 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
  • 3. 关于水循环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霜前冷雪后寒”说明霜和雪的形成都是吸热过程 B . 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中,只有热量的吸收没有热量的放出 C . 自然界的水在循环过程中总量基本不变,因此不需要节约用水 D . 自然界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 4. 小明站在水边看到水中树的倒影,关于这个过程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5.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过程的是(   )
    A . 露的形成 B . 河水结冰 C . 晨雾散去 D . 霜的形成
  • 6. 小明看到远处有一朵花,如图甲,戴上眼镜后看到的效果如图乙,则他的眼睛和眼镜分别是(   )

    A . 近视眼   凹透镜 B . 远视眼   凸透镜 C . 近视眼   凸透镜 D . 远视眼   凹透镜
  • 7. 小明家的厨房里有一个恰好能装下1kg水的玻璃瓶子,现有汽油、酒精和硫酸三种液体,它能够装下1kg的哪种液体(   )(已知ρ汽油酒精硫酸
    A . 汽油 B . 酒精 C . 硫酸 D . 都能装下
  • 8. 潜望镜常用于在潜水艇、坑道和坦克内观察敌情。潜望镜里的主要光学元件是(   )
    A . 凸面镜 B . 平面镜 C . 凹透镜 D . 凸透镜
  • 9. 根据生物学家的报告,人体内水分约占人体总质量的70%,那么一个普通中学生体内的水分最接近(   )
    A . 1kg B . 10kg C . 40kg D . 70kg
  • 10. 小明学习了密度知识之后,绘制了有关铁的密度、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 11. 如图所示,舞台上的白雾使演员如临仙境,白雾的形成是利用干冰(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舞台上优美的音乐是由传入观众耳中的,观众能辨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不同。

  • 12. 如图,小明扛着煤气罐走在回家的路上,以小明为参照物煤气罐是的,煤气罐中的液体是通过的方式液化得到的。

  • 13. 我国古书《淮南万毕术》中曾有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这是说将坚冰削磨成透镜,正对阳光,把艾绒放在透镜的处就能把艾绒点燃。被削磨成透镜的冰与被削磨前相比,密度
  • 14. 一个水桶内结满了冰,且冰面正好与桶口相平,此时冰的总质量为9kg。则桶的容积是m3。当冰全部熔化为水后,需要向桶中倒入kg水,水面才能与桶口相平。(ρ=0.9×103kg/m3 , ρ=1.0×103kg/m3
三、实验题
  • 15. 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1) 如图甲所示,他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在图中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 (2) 他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固定到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上。当蜡烛和凸透镜位于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会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立的、的实像,这与生活中的原理相同;
    3. (3)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他又将蜡烛向左移动了一些,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让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向移动。
  • 16.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 (1) 小明应选择(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该实验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 (2) 实验中,要将玻璃板和水平桌面放置;
    3. (3) 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面,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若移走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小明直接看光屏,观察到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像;
    4. (4) 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 17.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 (1) 实验时,用“水浴法”加热,试管里应装有适量的较(选填“大”或“小”)的冰块;
    2. (2) 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物质的温度是℃;
    3. (3) 在第8min时物质处于态,冰熔化经历了min。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丙中折线ABCD图象,由图象可以推知冰是体;
    4. (4) 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最终(选填“能”或“不能”)得到图丙中的DE段图象。
  • 18. 小明在郊游时捡到一个长方体小石块,回到学校后,他利用天平和量筒测这个小石块的密度。

    1. (1)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端调节,直至横梁平衡;
    2. (2) 测质量时,应(选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向右盘加减砝码。横梁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小石块的密度为g/cm3
    3. (3) 他把小石块从量筒中取出擦干表面的水后,放到天平上重新测量,发现质量比原来大,老师告诉他是由于小石块吸水了。由于小石块吸水会导致以上测得的密度值。请帮他想出一种能准确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方法。(器材不限)
四、计算题
  • 19. 汽车在出厂前要做多项测试,制动测试就是其中一项,已知汽车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某品牌汽车在做制动测试时汽车以4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20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s,两个过程通过的总距离为30m,如图所示。求:

    1. (1) 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2. (2) 两个过程总的平均速度。
  • 20. 小明在路边看到了一辆无偿献血车,老师告诉他献血行为不仅对社会有贡献,对自身也有一定的益处。于是他回家查阅了相关资料得知,一般情况下,当失血量小于总血量的10%时,对人体健康无显著负面影响,且经常献血能提高造血功能。正常成年人体内血液大约3000mL至5000mL。假如一个总血量为4000mL的成年人在某次献血时,从其体内抽取200mL血液,称得其质量为210g。求:
    1. (1) 此人血液的密度;
    2. (2) 此人血液的总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