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1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4-02 浏览次数:57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是东夷文化史前发展过程中人们的一些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雕刻甲骨文 B . 烧制蛋壳陶 C . 编织纺织品 D . 结网捕鱼虾
  • 2. 下列物质中,既含有单质又含有化合物的是(   )
    A . 蔗糖水 B . 铜片 C . 过氧化氢 D . 空气
  • 3. 下列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 . 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会产生大量泡沫 D . 硝酸铵放入水中溶解测量温度变化,发现温度计示数变小
  • 4. 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与空气的成分无关的是,(   )
    A . 干脆面在空气中变软 B . 通常铝制品很耐腐蚀 C . 食盐溶于水后水变咸 D . 化石燃料的燃烧
  • 5.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 连接橡皮塞 B . 闻药品的气味 C . 加热液体 D . 添加粉末固体
  • 6. 生活处有化学。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通过过滤操作达到澄清透明 B . 用工业用盐腌制海产品 C . 用硫酸铜和熟石灰可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 . 成人缺钙可服用碳酸钙
  • 7.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 B .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C .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 D .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分子种类变化
  • 8. 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
    A . 两种不同原子 B . 同种元素原子和离子 C . 两种不同分子 D . 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
  • 9. 口罩是抗新冠肺炎的“必备武器”。医用口罩生产过程中采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消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环氧乙烷是由2个碳元素、4个氢元素、1个氧元素组成 B . 环氧乙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 . 环氧乙烷中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 . 环氧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与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 10.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碳和浓硫酸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种类共有(   )
    A . 1种 B . 3种 C . 2种 D . 4种
  • 11. (2020九上·巩义月考) 将铁片放入少量硫酸铜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放入金属R,观察到R表面有黑色固体析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Fe、Cu、R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 . Fe>R>Cu B . Cu>R>Fe C . R>Fe>Cu D . Cu> Fe > R
  • 12. 京哈高铁高寒动车组堪称“最抗冻的高铁”,“高寒疾跑”既是中国速度,也是中国温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高铁动车上限制乘客吸烟 B . 用于制作动车导电滑板的是石墨 C . 花露水中含有酒精,属于高铁限带物品 D . 动车配备的水基型灭火器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13.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金刚石、石墨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 B . 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C . 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 D .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CO2比CO多1个氧原子
  • 14.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 . 同种分子能构成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是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 B . 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则不含碳元素的一定不是有机物 C .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 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则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 15. 如图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蚊虫叮咬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 B . 苹果汁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 . 胃酸过多的人适宜多喝玉米粥 D . 西瓜汁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 16. 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反应且溶液质量不变的是(   )
    A .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B . 硝酸钾溶液和食盐水 C . 小苏打和稀盐酸 D . 锌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 17.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Cl溶液

    NaOH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

    CaCO3

    CaO固体

    加水溶解,过滤

    D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足量铁粒,充分反应,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如图四个图象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
    A . 将等量的Mg、Al、Fe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B . 等质量的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的浓度为5%和10%的稀盐酸反应 C . 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之间的质量关系 D .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二、填空题
  • 19.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生产、生活等息息相关。
    1. (1)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正常雨水pH约为5.6,是因为空气中的溶解在雨水中造成的;
    2. (2) 夏至是多种春播作物追肥的重要时期,为使辣椒、茄子等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且增强抗旱能力需要追加的一种化肥是(填序号);

      A 铵磷钾                       B 磷矿粉            C 硝酸钾               D 碳酸氢铵

    3. (3) 白露——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纯棉制品有利于人体健康,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方法是
    4. (4) 俗语说:“冬至饺子夏至面”,饺子皮和面条都富含的营养素是;为增加营养,增进口味,经常在馅或汤中添加肉末或鸡蛋,使其富含的营养素是
  • 20. “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反应前后共有种化合物;
    2. (2) 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3. (3)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 金、银、钻石等首饰因其独特的魅力备受人民的喜爱。请按要求填空。
    1. (1) 我国《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规定:“24K”是纯金,“18K”的黄金首饰中含金量(黄金的质量分数)为75%。“18K”金的硬度比纯黄金的硬度(填“大”或“小”)。黄铜是铜锌合金,外观酷似黄金,极易以假乱真。鉴别黄金样品的真假:取某黄金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后,观察到该黄金样品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鉴定结果:该黄金样品为假黄金;
    2. (2) 银制镯子戴久了,其表面会出现一层黑色物质,其原理是 , X化学式为
    3. (3)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该句话中隐含碳的化学性质是
  • 22.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是全社会应该倡导的生活方式。
    1. (1) 下列物质都可以用来作为燃料:①煤;②氢气;③石油;④天然气,其中最清洁的燃料是(填序号);
    2. (2) 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 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 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大                            D 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3. (3)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主要经过以下两步:

      ①SO2在空气中被粉尘催化氧化得到SO3;②SO3与水反应生成硫酸。这两个反应都属于反应;

    4. (4) 丙醇(化学式为C3H8O)是一种清洁液体燃料,它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 图1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2是其他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N的数值为
    2. (2) 图2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具有稳定结构的是
    3. (3) 铷元素与图2中B元素组成化合物是(填化学式)。
  • 24. 如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室温),利用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阴离子

    阳离子

    OH-

    Na+

    Cu2+

    Ba2+

    1. (1) 表中不能和OH-共存的离子是
    2. (2) 用水能区分硫酸钠和碳酸钡的原因是它们的不同;
    3. (3) 利用表中阴离子和阳离子构成的物质,写出有BaSO4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 25.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t3℃时,把35g甲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g。
    2. (2)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选择的温度是℃。
    3. (3) 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最少的是
    4. (4) 若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纯净的甲,常用的提纯方法是
三、综合题
  • 26.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图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 (1) 实验A中将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小花变红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是
    2. (2) 实验B中根据烧杯中蜡烛燃烧的情况,能够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 (3) 实验C中试管②的实验目的是
  • 27. 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和气体性质的验证,请回答。

    1. (1) 图示装置中有明显不正确的装置是。(填序号)
    2. (2)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干燥的氧气,可选取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某同学利用石灰石和盐酸通过装置B、F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28. 氯化钠既是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盐酸和氢氧化钠,其工艺流程如下。

    1. (1)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 (2) 步骤②中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步骤③中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9.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 (1)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没变质,全部是NaOH;

      猜想Ⅱ:部分变质,

      猜想Ⅲ:完全变质,全部是Na2CO3

    2. (2)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上述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加入适量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静置

      猜想Ⅱ正确

      ②取少量①中充分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入溶液

      溶液变红色

      上述步骤①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

    3. (3) 【迁移应用】

      ①久置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要除去久置的氢氧化钠中的杂质,可用水溶解后,加入适量的(填化学式)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即可。

四、计算题
  • 30. 沂州木瓜产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沂州木瓜所含的齐墩果酸(化学式:C30H48O3)是一种具有护肝、降酶、抗炎、抑菌、降低血脂等功效的化合物。
    1. (1) 齐墩果酸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填最简比);
    2. (2) 22.8g齐墩果酸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g。
  • 31.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50g大理石放于烧杯中,缓慢加入稀盐酸(大理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

    1. (1) 50g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g。
    2. (2) 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是g。
    3. (3)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