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2-04-12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30题   共60分) 
  • 1. (2021高一下·长春期中)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 、埃及的尼罗河流域 、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反映出古代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
    A . 多元性 B . 扩张性 C . 一体性 D . 特殊性
  • 2. (2020高一下·枣庄月考) 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 . 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 . 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 . 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 . 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 3. (2021高一下·长春期中) 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典型特征:①有自己的文字体系;②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③有现存世界上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④在文学方面成就突出。该文明是(  ) 
    A . 古埃及文明 B . 古印度文明 C . 两河流域文明 D . 古希腊文明
  • 4. (2021高一下·长春期中)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反映出 
    A . 古埃及法老拥有至上权威 B . 两河流域法典宣扬君权神授 C . 古印度各种姓间的不平等 D . 古罗马奴隶制度的迅速发展
  • 5. (2021高一下·长春期中) 修昔底德的史学贡献不仅是古希腊时期历史记载的进步,他坚持求真的态度、理性批判的原则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关于修昔底德在希腊文化史的地位,最准确的是 
    A . 首创“历史”一词 B . 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C . 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D . 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
  • 6. “自治城市本身所获得的种种自由权和城市内部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自治制度都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材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运动( )
    A . 使城市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与特权 B . 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C . 采用了武力斗争的手段反抗贵族 D . 迫使领主不得再向市民征税
  • 7. 在美洲印第安古代文明中,达到辉煌的巅峰却神秘地消失,被誉为“美洲的希腊”的是(   ) 
    A . 玛雅文明 B . 亚述文明 C . 印加文明 D . 阿兹特克文明
  • 8. (2021高一下·长春期中) 下图是非洲现代某国的纸币,图案上印有“三叠石”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国家过去“石头城”的往事。据此推知,此纸币图案的创意可能来自下列哪一个古代非洲国家(  ) 

     

    A . 马里 B . 津巴布韦 C . 桑海 D . 加纳
  • 9. 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 )
    A . 波斯文化的传播 B . 伊斯兰文化的传播 C . 希腊文化的研究 D . 基督教神学的研究
  • 10.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的“文化使者”,这主要是因为阿拉伯人 (  )

     ①发明了10个数字符号               ②改造了10个数字符号并把它传入欧洲 

     ③翻译了许多希腊著作并将其加以传播  ④将中国的某些科技、文化传入西方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③④
  • 11. (2021高一下·烟台期中) 公元7世纪中叶,日本效仿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打上了唐文化的烙印,故这一时期被称作“唐风时代”。此次改革是(   )
    A . 大化改新 B . 农奴制改革 C . 明治维新 D . 宗教改革
  • 12. 早在殖民者入侵前印第安人就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内部交流较少,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 
    A . 在西方冲击下逐渐成熟 B . 具有多源性的特点 C . 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 . 因地理环境而衰落
  • 13. (2021高一下·德州期中)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玉米、甘薯等作物向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这些地区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被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 工业革命的影响 B . 传统农业的发展 C .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D .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 14. (2021高一下·长春期中) 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人种重新分布,物种频繁交流等。下面原本属于美洲特产的是(  ) 
    A . 茶叶、丝绸 B . 象牙、瓷器 C . 玉米、烟草 D . 香料、番薯
  • 15. (2021高一下·罗源期中) 从15世纪开始,英国、荷兰等国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新航路,他们留下了北冰洋地区的详细航海记录和航海图。英国、荷兰的这一做法是为了( )
    A . 发现新大陆 B . 打破西班牙、葡萄牙对航路的垄断 C . 探索北冰洋 D . 丰富人类的地理知识
  • 16. 1693年,康熙皇帝患疟疾,服御医药无效。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康熙皇帝服用后疟疾速愈。这反映了(  )
    A . 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B . 闭关锁国下的朝贡贸易繁荣 C . 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 D . 地理大发现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 17. (2021高一下·长春期中) 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中国和墨西哥之间。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20年间约有3 000吨白银流入中国。这一历史事件 (  )
    A . 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B . 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 . 为达·伽马开辟印度洋航线打下基础 D . 表明西班牙的殖民势力扩大
  • 18. (2021高一下·长春期中) 17世纪,荷兰所属的联合东印度公司雇用著名的印刷业家族,为公司绘制航海地图。绘图人员受雇后,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图上的信息外流。采取这种做法主要是考虑到(  )
    A . 战争因素 B . 文化因素 C . 商业因素 D . 外交因素
  • 19. 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也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 (  )
    A . 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B . 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 C . 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D . 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
  • 20. (2020·湖北模拟) 依靠去往东方的航道上的沿海商埠,葡萄牙商船畅通无阻地往来于欧亚之间。葡萄牙在16世纪成为东方贸易帝国,往日与印度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和地中海商人的地位逐渐下降。这表明(    )
    A . 新航路开辟导致商路中心发生转移 B . 商业贸易促进了葡萄牙的工业发展 C . 葡萄牙是三角贸易活动的主导国家 D . 亚洲传统社会因贸易遭遇灭顶之灾
  • 21. (2021高一下·长春期中) 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据此可知,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是() 
    A . 以人为本 B . 天赋人权 C . 三权分立 D . 社会契约
  • 22. (2021高一下·烟台期中) 14世纪以来,欧洲发现了“人”的基础上又发现了“世界”,它们共同推动了(   )
    A . 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 B . 基督教思想的传播 C .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 23. (2020高二下·西安期末) 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   )
    A . 主张因信称义 B . 否定教皇权威 C . 反对禁欲主义 D . 强调王权至上
  • 24. (2021高一下·长春期中)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观察下图,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伽利略做过实验的比萨斜塔              牛顿观察苹果落地 

    A . 重视对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 B . 重视实用性,应用性强 C . 重视实验、观察的研究方法 D . 重视经验轻视理论研究
  • 25. 有学者认为:英国在18世纪失去了美洲,但是却在本土范围内创造了新美洲。对材料中“创造了新美洲”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B .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 圈地运动的开展 D .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 26. (2021高二上·梁河开学考) 工厂制和垄断组织出现是近代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   )
    A . 推动了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B .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 . 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需要 D . 杜绝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
  • 27.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出现各主要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这一变化(  )
    A . 巩固了英国世界强国的地位 B .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C .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D . 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 28. 《世界文明史》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虽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原有工业革命时期的旧有技术,无视电力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化工等新兴工业发展缓慢。而同时期的美国则非常重视新的技术及其成果,他们特别注重发展应用技术,加强在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引进。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A . 英美对待科技革命态度的差异 B . 科学与技术结合程度越来越低 C . 英国无视科学技术的发明创新 D . 核心内容是电机的发明和运用
  • 29. 巴黎某公墓的一面墙,上面刻写着“纪念1871年5月21~28日公社牺牲者”。其所纪念事件的历史意义在于() 
    A . 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B . 它标志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 . 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 . 它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 30. 社会主义运动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共产党宣言》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要文献,其发表标志着() 
    A . 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B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 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D .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二、材料题( 3题  共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莎士比亚喜剧作品的巅峰之作《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最富幻想色彩和浪漫情调的喜剧。在轻快的节奏中展现出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在莎士比亚流传至今的作品中,这部喜剧独树一帜,具有持久而强大的生命力,历经数百年,久演不衰,是一部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经典爱情喜剧。 

     材料二  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做。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马丁·路德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什么时代精神?依据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马丁·路德对《圣经》的态度是什么? 
    3. (3)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哥伦布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大交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 

     ——据吴于廑《世界历史》、[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只不过是伊比利亚人进行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就走上了殖民征服的道路,建立了各自的殖民帝国。西班牙在海外建立的殖民地,要比葡萄牙建立的殖民地大得多。但西班牙的征服者们多半是不通文墨的武人,他们恃强凌弱,在征服各地的过程中,做出种种伤天害理的事。1500~1650 年,从美洲流到西班牙的金银多得令人咋舌:16 000吨白银,180吨黄金。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材料三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 (1) 指出材料一中“冒烟的草叶”的传播路径,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打破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闭关自守状态的一系列重大转折。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侵略的主要地域,并以史实说明西班牙殖民者做出的“伤天害理的事”。
    3. (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 3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8世纪现代工业初期,科学知识本身很贫乏,不能直接应用于工业过程……事实上,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科技进步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发明者中大部分是天才的修补工、自觉地机修工以及自学成才者。 

     ——《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870—1900年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虽然这不是说传统的、来自经验的方法大部分或甚至全盘被抛弃了。经验主义在许多工业中仍然占统治地位,有些工业时至今日依然如此。但是,自1870年以后,我们可以清楚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在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如果说工业化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汉斯豪斯赫尔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 (2) 依据材料二、三,指出科学技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 (3) 通过以上材料,你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