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2-04-18 浏览次数:6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 1. (2021高一下·建瓯期中) 三星堆考古发掘的最新发现,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到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 )
    A . 文字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B . 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 . 私有制的产生和王宫建筑出现 D . 阶级的出现和农业的产生
  • 2. 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迄今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的石柱上。这部法典可以帮助后人了解哪个区域的古老文明(   )
    A . B . C . D .
  • 3. “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 :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它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是(   )
    A . 汉朝、波斯帝国 B .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C . 罗马帝国、汉朝 D . 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 4. 布克哈特在《希腊人和希腊文明》中写道:“雅典人把他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改造成一个完全民主的制度。”这种“完全民主的制度”得益于(   )
    A . 商品经济的繁荣 B . 男性公民的素质 C . 城邦国家的建立 D . 雅典奴隶的斗争
  • 5. 佛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他们相同之处在于(   )
    A . 都诞生于1世纪左右 B . 诞生地点都在亚洲 C . 都宣扬众生平等 D . 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 6. 中世纪欧洲曾出现过“以一种个人的联合、上下级之间靠个人之间的效忠与保护维系着的关系”,这种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是(   )
    A . 城市 B . 庄园 C . 土地 D . 宗教
  • 7.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

    A . 文化趋于活跃 B . 政治变革加速 C . 市民阶级出现 D . 城市自治权扩大
  • 8. “拜占庭帝国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存在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新力。”这段话说明了拜占庭帝国( )
    A . 是当时欧洲最强的国家 B . 具有固步自封的特点 C . 是沟通东西方间的桥梁 D . 帝国内部没有创新力
  • 9. 我们说文化的交流在当今世界依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从该角度看,美洲印第安文明衰落的原因则是(   )
    A . 西方殖民者入侵 B . 彼此间比较孤立缺乏交流 C . 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D . 富有文明的多样性
  • 10.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 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
    A . 新航路开辟是为了传播基督教思想 B . 新航路开辟是西欧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 . 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是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D . 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是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取得进步
  • 11. 新航路的开辟,给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下列现象不属于商业革命范畴的是(   )
    A . 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 B . 欧洲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 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谋利 D . 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 1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然而,从后来的实践看,党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着眼点主要放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过渡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指的是(   )
    A .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 . “大跃进” D . 社会主义工业化
  • 13. 1964—1980年,以备战为中心、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核心的“三线建设”期间,我国共新设56个城市,城市总数由167个增加到223个,增长33.5%。其中,内地新设城市29个,占同期全国新设城市的52%。据此可知(   )
    A . 各区域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B . 中共八大方针得到贯彻实施 C . 工业化促使城市数量增长 D . 国家意志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 1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其“转折”主要体现在(   )
    A .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 B . 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 .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 D . 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 15. 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其中促成1984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历史最高峰值的因素不包括(   )

    A .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 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废除计划经济体制 D . 扩大对外开放   
  • 16. 《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文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土地改革运动
  • 17. 2019年国台办新年贺词中说“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战胜风险挑战,团结广大台湾同胞顺应历史大势,把握时代机遇,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前提是(   )
    A . 和平统一方针 B . 政治协商制度 C . “一个中国”原则 D . 统一战线策略
  • 18. 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作出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人物中属于“他们”中一员的是 (   )
    A . 杨根思 B . 李四光 C . 王进喜 D . 邓稼先
  • 19.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对两者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 两者提出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任务相同 B . 两者的目的不同,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 C . 前者侧重于发展生产力,后者侧重于调整生产关系 D . 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二、非选择题
  • 20. (2021高一下·三明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  封建和信仰时代下的欧洲

    二  伊斯兰文明下的西亚、南亚与北非

    三  中华文明下的东亚

    四  班图文明下的西非与南非

    五  印第安文明下的美洲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 ,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 ,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 (1) 这是一篇文章提纲。据此可以看出文章描述的是哪一时期的文明?此阶段文明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结合史实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影响。
    3. (3) 从材料一描述的文明中,举一个例子说明 “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早期,葡萄牙人开辟了澳门到里斯本、日本长崎、菲律宾马尼拉等地的贸易航线。1567年,明朝政府准许百姓从事对外贸易。此后西班牙人也开辟了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之间的贸易。通过全球贸易渠道,大部分白银最终流入中国。

    材料二: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材料三 “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给各方带来的是满满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取得了丰硕的收获,目前已得到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和支持,中方已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就共建“一带一路”签署了合作协议。“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摘编自腾讯新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大量白银涌入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40年来,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决策以“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3. (3) 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 ,谈谈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作用。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10月2日毛泽东就中国向朝鲜派出志愿军的问题给斯大林的电报。

    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

    ——收录在1987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第539—540页)

    材料二:文物是历史的见证。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志愿军战士坚守597.9高地1号坑道,在断水断粮14天的情况下,以伤亡254人的代价歼敌1760余人,战至最后全连仅存6人,阵地屹立不失,这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始终飘扬在高地主峰。

    1. (1) 史料按时间与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按获取途径和保存状态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等。请根据上述两种标准,指出材料一的史料类型。并简要说明这封电报在研究中国出兵朝鲜问题上的史料价值。
    2. (2) 阅读材料二,为其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围绕与文物相关的历史事件展开,解说全面,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