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2-03-28 浏览次数:10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 1. 历史上经常说“汉承秦制”、“唐承隋制”,作为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朝代,下列不是秦朝和隋朝共同点的是:(   )
    A . 都是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乱,实现了统一 B . 都曾经兴修过巨大的土木工程 C . 都由于残暴统治导致迅速灭亡 D . 开国皇帝取得政权的方式都是继承祖业
  • 2. 唐代诗人孟郊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来表达新科进士高中之后的愉悦心情。进士科的设立是在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武则天
  • 3. 善于用人,知人善任是古代明君共同的一个特点。“房谋杜断”出现在下列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 )
    A . 唐太宗 B . 唐玄宗 C . 隋文帝 D . 武则天
  • 4. 唐代出现了一种新的工具,“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简,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是(   )
    A . 耧车 B . 翻车 C . 筒车 D . 风力水车
  • 5. 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水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 . 农业生产发展 B . 商业经济繁荣 C . 对外贸易活跃 D . 经济重心南移
  • 6. (2017七下·莱城期中) 元代《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间是(    )

    A . 秦汉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宋元时期 D . 明清时期
  • 7. (2021七下·赣榆月考) 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 . 经济的繁荣 B . 政治的清明    C . 文学艺术的兴盛 D . 社会风气的开放
  • 8. 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鉴真东渡     
    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华       
    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⑤
  • 9. (2016七下·苏州期中)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非常形象地描绘唐都长安城的布局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坊”和“市”的区别,“坊”的城市功能是(  )

    A . 政府机构 B . 娱乐区 C . 居民住宅区 D . 商业区
  • 10.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歌是唐朝后期一位落第举子在科举失败所写,后来他率领农民起义军真的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这个人是(   )
    A . 安禄山 B . 史思明 C . 黄巢 D . 朱温
  • 11.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北宋欧阳修形容其“乱之极也”,但是北宋却用了极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中原地区的统一,下列原因中不是北宋快速完成统一的原因的是(   )
    A . 局部地区的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B . 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C . 北方政权的相对稳定使经济得到发展 D . 长期统一所形成的的政治影响
  • 12. 著名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A . 秦王嬴政 B . 汉高祖刘邦 C . 唐太宗李世民 D . 宋太祖赵匡胤
  • 13. 北宋建立以后,设参知政事位同副宰相,又设枢密院执掌军事,其目的是(   )
    A . 增加宰相人数,加强宰相的权力 B . 增强国家对军事的重视 C . 增加官职,安抚功臣 D . 分化相权,加强君主对国家的控制
  • 14. (2017七下·江苏月考) 唐太宗善于纳谏和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相同目的是(    )

    A . 巩固统治 B . 休兵息战 C . 重用文臣 D . 防止割据
  • 15. 和北宋多次发生战争,但又有100多年的时间保持和平交往,并曾经和北宋缔结盟约相约为“兄弟”之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是由下列哪个民族建立的(   )
    A . 契丹族 B . 党项族 C . 女真族 D . 蒙古族
  • 16. 宋代诗人陆游在自己的诗作《书愤》中写道“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期中大散关---淮河一线, 指的是哪两个政权的划定的分界线( )
    A . 北宋和辽 B . 北宋和西夏 C . 南宋和金 D . 南宋和蒙古
  • 17. 明朝人文徵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③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8. 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稣”,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 19. (2017七下·永定期中) 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

    A . B . 瓦子 C . 勾栏 D . 邸店
  • 20.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
    A . 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B .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C . 长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D . 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 21. (2020七下·齐齐哈尔月考) 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元朝 D . 明朝
  • 22.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把成吉思汗形容为“一代天骄”,下面四个选项中属于成吉思汗业绩的是(   )
    A . 建立蒙古政权 B . 灭亡南宋和统一全国 C . 正式定国号为元 D . 相继灭亡西夏与金
  • 23. (2017七下·宝安期中) 有人说,新成立的雄安新区将成为中国的另一个腹地。在元朝,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被称为“腹里”。当时被称为“腹里”的是(    )

    A . 山东  山西  河北 B . 山东  山西  河南 C . 山东  山西  陕西 D . 山东  山西  北京
  • 24. 唐代,中国文学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在诗歌、书法、绘画、音乐、歌舞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人物中不是生活在唐代的是(   )
    A . 李白、杜甫 B . 欧阳修、王安石 C . 阎立本、吴道子 D . 颜真卿、欧阳询
  • 25. 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城市的居民区和商业区是被严格分开的,而且每天可以经商的时间也被严格限制。下列朝代中率先打破这一限制的是(   )
    A . 隋代 B . 唐代 C . 北宋 D . 元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6分,共50分。
  • 26.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的繁盛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推动中华民族大家庭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中外文化交流,而反过来,民族交往和中外文化交流又推动中华文明的不断丰富与发展。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杜佑《通典州郡典》卷一七七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三:唐代中前期国力强盛,对外交往发达。唐朝时期, 西方的先进冶炼技术传入中国,唐朝音乐舞蹈吸收了西域和外国的精华,有风格多样、优美和谐的音乐作品,有雄劲(刚劲、豪爽、活泼)的健舞和柔和婉转的软舞(如《秦王破阵舞》《霓裳羽衣舞》)。此外,中东地区的服饰、生活习俗也相继入中原,大食商人在长安、广州等地建立清真寺,袄教、摩尼教也在唐朝传入我国,并且有西域人在长安开酒店。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1. (1) 材料一中的“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得益于哪一个著名的工程?这个伟大的工程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 (2) 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政府对于民族关系怎样的态度或政策?唐朝是如何加强与吐蕃的联系的?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前提条件。并从材料三中指出2处唐朝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4. (4) 根据材料四,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 (至少说出两点)
  • 27. 近期拍摄历史剧继清代、汉代、唐代之后,《大宋宫词》 等描写宋朝历史的影视剧突然兴起,也使得一些喜爱看历史剧的当代青年人变成了宋朝的“朝代粉”,请你通过阅读下列与宋朝有关的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削地方镇兵权,只用文吏守土,及将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宋代进士,登科即释褐(做官),待遇远较唐代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代为多。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当年北宋都城的景象,集中反映在一幅绝世名画之上,以至于今天的这座城市,号称有三件“文化宝贝”,就是所谓的“半城水、一幅画、一个故事”。如今,“三宝”已然活化成该市久负盛名的文化旅游项目。

    材料四:宋家万里中原土,换得钱塘十项湖。

    ——清朝黄任《西湖杂书》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林升《题临安邸》

    1. (1) 宋太祖“尽削地方镇兵权”是吸取了哪个朝代后期的教训?他“将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的目的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一、二能够看出宋朝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根据所学知识,说一下这一政策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材料三指的是哪一幅 “绝世名画”?它的作者是谁?
    4. (4) 第二首诗中“汴州”指的是哪里?材料四中的两首诗都是在讽刺当时“宋家”的什么局面?
  • 28.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祖忽必烈, 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二:

    (元朝疆域图)

    材料三: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统一全国的政权。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注意农业生产,多次下诏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1. (1) “始改称元” “遂一天下”分别指那两件事?
    2. (2) 从材料二中看出元代实行什么地方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3. (3) 材料二中宣政院的设立产生了怎样影响?除宣政院外,当时为了管辖“琉球”也设立了一个专门机构,这个机构的名称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元朝统一后 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 ( 至少写出两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