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2-03-15 浏览次数:6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子的空间尺度比原子核大 B . 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D .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 2. (2019八下·吉林期末) 下列物体中重力最接近2N的是( )
    A . 一个苹果 B . 一头大象 C . 一个鸡蛋     D . 一张课桌
  • 3. 如图是小明利用重垂线检查墙上的画是否挂平的情景。当重垂线静止时,发现重垂线与画的长边不重合,为了把画挂平,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 把画的左边调低一些 B . 把画的左边调高一些 C . 换用质量较大的重锤 D . 调整重垂线,使重垂线与桌面垂直
  • 4. (2019·镇江) 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丙球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球均带正电 B . 甲、乙两球均带负电 C . 甲球带正电、乙球一定带负电 D . 甲球带负电、乙球可能不带电
  • 5. 下列是关于重力和质量关系的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 质量为9.8kg的物体,所受重力是1N B . 1t木材和1t钢铁相比,钢铁受到的重力大 C .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成正比 D . 质量增大为原来的几倍,重力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因此物体的质量和重力是一回事
  • 6. (2021八下·太仓期中) 由下列几个实例联想到的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 . “孤掌难鸣”表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 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船桨 C . 点心师傅将包子皮捏出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D . 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磕,鸡蛋就破了,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7. (2020·无锡) 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实验时,先在水平方向对弹簧测力计校正“0”点 B . 在木块上加放钩码。可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C . 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D . 实验中难以做到匀速拉动木块,这会导致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发生变化
  • 8. 如图所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地面上,手推木块向右压缩弹簧;释放木块,木块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离开弹簧后,木块运动到某一位置停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木块所受弹力是由于木块的形变产生的 B . 木块离开弹簧后,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变大 C . 木块在运动中速度最快的位置在离开弹簧之前 D . 弹簧恢复原状过程中,产生的弹力变大
  • 9. 一同学学习摩擦力时,老师说:汽车是靠摩擦力前进的;这个同学喜欢动脑筋,他想知道汽车前后轮的摩擦力方向是怎样的?在他请教老师时,老师说:让我们共同探究一下.他们共同做了一个实验,老师在比较光滑的桌面上放两辆能自由移动的小车,把一个小玩具车,在开动马达后,拿在手上,然后慢慢地往下放(如图所示),当玩具车与下面两辆小车刚刚接触时,发现下面的小车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

    A . 则这个玩具车的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 B . 则这个玩具车的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 C . 则这个玩具车的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 D . 则这个玩具车的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
  • 10. 如图所示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若球在最高点时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实心球将(   )

    A . 保持静止状态 B . 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D . 竖直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
  • 11. 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一内壁光滑的竖直圆筒,筒底固定一根弹簧。将一小球放置在弹簧上,静止时位于A点(如图乙)。现将小球下压至B点,并用此处的装置锁定(如图丙)。解锁后,小球向上弹出筒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乙中圆筒对桌面的压力小于图丙中的压力 B . 图乙中圆筒的重力与桌面对圆筒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图丙中小球开始运动到脱离弹簧的过程中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D . 图丙中小球开始运动到脱离弹簧的过程中速度一直变大
  • 12. 一直升电梯运送重为G的小科上楼,经历先加速上升,再匀速上升,后减速上升的过程。如图能正确反映这三个过程中,电梯底板对小科支持力大小变化情况的是(   )
    A . B . C . D .
二、实验题
  • 13. 以下是课本上的几个小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1. (1) 如图甲,两个表面光滑的铝块相互紧压,会粘在一起,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2. (2) 如图乙为比较水和酒精混合前后总体积变化的实验,要让实验现象更明显,在管的容积相同时应选用内径较(粗、细)的玻璃管,试验后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
    3. (3) 如图丙,是一个简易验电器,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轻质铝箔条的一端时,铝箔条会偏转,这表明:带电体具有的本领,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将塑料棒取走,铝箔条由于不能立即停止转动。
  • 14. 用手边的铅笔可以做很多物理小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手指压铅笔尖感到疼,因为力的作用是
    2. (2) 用一根橡皮筋水平匀速拉动放在桌面上的一本书,然后在书下垫几支圆铅笔,再匀速拉动,如图乙所示。根据橡皮筋的比较两种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滚动摩擦滑动摩擦(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3. (3) 如图丙所示,用两手指水平压住铅笔的两端。铅笔静止时,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平衡力(选填“是”或“不是”);
    4. (4) 如图丁所示,在使用手摇式削铅笔机削铅笔时,笔刀和铅笔之间是摩擦(选填“滚动”、“滑动”或“静”)。
  • 15. 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桌面上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上缓慢提升,其示数F与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

    1. (1) 钩码所受的重力为N;
    2. (2) 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此时桌面对钩码的支持力是N;
    3. (3) 若钩码上升了16cm,则手拉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是cm。
  • 16. 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表中数据是记录的实验结果。

    所测物品

    金桔

    香蕉

    苹果

    鸡蛋

    西红柿

    质量m/g

    20

    50

    80

    100

    130

    重力G/N

    0.2

    0.5

    0.8

    1

    1.3

    1. (1) 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2. (2)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判断的依据是
    3. (3) 本实验需要多次测量,其目的是
  • 17. 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 (1) 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 (2) 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卡片(选填“翻转”或“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 (3) 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 (4) 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
      A . 小卡片容易扭转 B . 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 . 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 . 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5) 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选填“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 (6) 利用图丙装置(选填“能”或“不能”)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7. (7) 若将木块换成弹簧测力计,左右两侧各悬挂重5N的砝码,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N。
  • 18. 小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木块放置情况

    接触面情况

    接触面所受压力F/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1

    平放

    木板

    4

    1.2

    2

    平放

    木板

    6

    1.8

    3

    平放

    木板

    8

    2.4

    4

    平放

    棉布

    6

    2.4

    5

    平放

    毛巾

    6

    2.8

    1. (1) 在实验操作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间接测出摩擦力大小,这样做利用的是知识;
    2. (2) 分析序号为1、2、3的三组实验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大小的关系式是
    3. (3) 通过分析序号为的三组实验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 (4) 某次实验中拉动木块由静止到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0~3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像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如果实验时木块受的拉力是1.8N,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始终静止

      B.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19. 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子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 (1) 实验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相同,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选填“转换法”、“模型法”或“控制变量法”);
    2. (2) 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3. (3) 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____(选填字母符号)。
      A . 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B . 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 C . 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
  • 20. 小明和小华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时看到一辆卡车、一辆小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并排停在白线的后面。绿灯一亮,三辆车同时启动,小汽车冲在最前面,摩托车其次,卡车最慢。看到这一现象后,他们想到了一个问题:机动车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通过对比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可能与自身质量有关。

    猜想2:可能与所受的牵引力和摩擦力有关。

    1. (1) 提出猜想2的理论依据是:力是的原因;
    2. (2) 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猜想1,小明多次改变砖块的质量,用弹簧测力计以恒定拉力F沿水平方向拉动小车,使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记下2s内小车离起点的距离s。请你指出该方案设计中存在的错误是
    3. (3) 小华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图乙的装置探究小车启动快慢与自身质量的关系(小车所受摩擦力可以忽略),实验时,小车沿水平方向做(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记下小车2s内运动的距离s。若s越大,则表明小车启动越
    4. (4) 小华正确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小车和砖块的总质量m(kg)

      4

      4

      4

      8

      8

      8

      16

      16

      16

      拉力的大小F(N)

      1

      2

      4

      1

      2

      4

      1

      2

      4

      2秒后小车离起点的距离s(cm)

      50

      100

      200

      25

      50

      100

      12.5

      25

      50

      ①通过比较(填实验序号)三次实验可以论证猜想1。

      ②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当小车和砖块的总质量一定时,2秒内小车运动的距离s与牵引力F成(选填“正比”或“反比”)。

三、填空题
  • 21.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成功发射,在遨游太空时与“天宫一号”飞行器顺利完成对接,并开展了一系列空间实验。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

    1. (1) “神舟十号”绕地球飞行时,神舟十号内的宇航员(填“受平衡力”、“受非平衡力”或“不受力”),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后,他的惯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在天宫一号不能做到的是____。(填字母)
      A . 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B . 用温度计测温度 C . 用秒表测时间 D . 用天平测质量
  • 22. 如图所示,小华把一根筷子插在玻璃杯中间,装满糙米压紧并加少许水后,居然可以用筷子把装糙米的玻璃杯提起来,这是因为:用糙米,通过增大摩擦;糙米吸水后发涨,通过增大摩擦。若吸水糙米重2N,玻璃杯重1N,当筷子提着糙米、杯子在空中静止时,糙米对筷子的摩擦力为N,方向

  • 23. 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们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图像中只有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若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选填“甲”、“乙”)

  • 24. 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当把它吊在空中静止时,它受到的拉力是N,若使它以1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它受到的拉力50N(填“大于、小于、等于”),若使它以2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它受到的拉力50N(填“大于、小于、等于”),若上升的过程中,绳子突然断了,物体将会。(取g=10N/kg)
四、作图题
  • 25. 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 (1) 如图甲所示,排球离开手后在空中继续飞行,不考虑空气阻力,画出排球的受力示意图。
    2. (2) 如图乙所示,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请在O点画出人的受力示意图。
    3. (3) 如图丙所示,一物体静止粗糙的斜面上,请画出它受到摩擦力和重力示意图。
五、计算题
  • 26. “玉兔号”是中国首辆月球车,2013年12月2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送入轨道,质量是140千克“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物体在月球上也会受到重力(月球重力),大小相当于地球上重力的 , 登月前,在水平地面上进行了测试。已知月球车在匀速直线行驶的过程中,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为车重的0.2倍。求:(g取10N/kg,结果保留整数)
    1. (1) 在月球上“玉兔号”月球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 (2) 在地球上测试时“玉兔号”月球车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大?
六、综合题
  • 2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万有引力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如图所示,任意两个物体间都有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相互吸引的力,这种力叫万有引力,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中心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万有引力的计算公式为 , 其中F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r2引力,k表示万有引力常量,m1表示物体1的质量,m2表示物体2的质量,r表示两个物体中心之间的距离,两个质量为1kg的物体在相距1米时的吸引力约为6.67×1011N。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使地球不能离开太阳,地球对其上物体的引力使物体不能离开地球。要离开地球,必须借助运载火箭发射,2018年12月8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地球上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万有引力的表现,重力大小几乎等于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跟地球一样,在其他所有星球上,物体也会由于星球对它的吸引而受到指向该星球球心的力。如果我们把这些力也叫重力的话,那么,物体在某星球上受到的重力不仅跟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还跟该星球的质量、半径等因素有关,由于不同的星球质量和半径各不相同,所以,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并不相同。

    1. (1) 下列现象的成因,与万有引力无关的是____。
      A . 月球绕地球运动而不能飞离地球 B . 铁丝很难被拉断 C . 行星绕太阳运动而不能飞离太阳 D . 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落向地面
    2. (2) 我们任意两个同学之间也有引力,但我们的行动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我们之间(质量/距离)较小,导致引力较小。
    3. (3)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地球对探测器的引力(变大/变小/不变)。
    4. (4) 我们知道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约为10N,如果地球半径约为6.67×106m,地球质量约为kg。
    5. (5) 海王星是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7倍,直径约为地球的4倍,则同一个物体在海王星上受到的重力(大于/等于/小于)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