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

更新时间:2022-03-17 浏览次数:5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希腊有血有肉、有人情味接地气的“人类同形者”,其行动更多地听从生命本能的呼唤,他们和人类一样在道德上有许多瑕疵。这反映出古希腊文化(   ) 
    A . 具有人文精神 B . 宗教色彩淡薄 C . 推崇物质生活 D . 理性占据主导
  • 2. 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又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是(   ) 
    A . 《吉尔伽美什》 B . 《汉谟拉比法典》 C . 太阳历 D . 希腊神话
  • 3. 亚历山大东征,使两种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碰撞与交融。这两种文明是(   ) 
    A . 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 B . 伊斯兰教文明与道教文明 C . 西欧文明与北非文明 D . 古代埃及文明与古代印度文明
  • 4. 下面是小丽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B . 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C . 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D . 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 5. 10~11 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以下关于西欧城市兴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  
    ②城市完全独立于各地封建主 

    ③城市兴起促使西欧大学兴起  
    ④城市兴起有利于国王的统一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6. 假如你是生活在10世纪某个时期的一家庄园的农奴,那么下述生活场景中,你最不可能遇到的是(   ) 
    A . 自备农具和耕畜,在领主直领地上每周无偿劳动3天 B . 除了拥有一定的耕地使用权外,还可以耕耘一片自己的草地和牧场 C . 自己要的生活物品均可以自己生产,如盐和铁 D . 和庄园领主或其他农奴发生诉讼纠纷,经庄园法庭审理
  • 7. 距今约1500年前,罗马人以其独特的经验与惊人的智慧,成就了一部“罗马法”;1500年以来,这部“罗马法”“作为‘商品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对人类法律发展进程起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该罗马法是(   ) 
    A . “公民法” B . 《十二铜表法》 C . “万民法” D . 《民法大全》
  • 8.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幕府统治特点的是(   ) 
    A . 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 B . 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C . 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 . 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 9. 中国、印度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文化本身是在吸收了古代希腊和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促成阿拉伯帝国这一特殊身份的(   ) 
    A . 东西方交流的加深 B . 阿拉伯人勤奋善学 C .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D . 阿拉伯帝国的强大
  • 10. (2020高二下·武清月考) 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古代学习隋唐文化的“汉化”改革和近代学习西方的“欧化”改革。其中“汉化”改革是指(   )
    A . 北魏孝文帝改革 B . 奴隶制民主政治 C . 大化改新 D . 明治维新
  • 11. 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发生地,在西非培育出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到11世纪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的是(   ) 
    A . 埃及人 B . 班图人 C . 加纳人 D . 马里人
  • 12. 以下属于古代美洲地区文明代表的是(   ) 

     ①大津巴布韦    ②阿克苏姆文明    ③阿兹特克文明    ④印加文明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2020高三上·商城月考) 1521年,“维多利亚号”船长因为环球航行获得了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授予的一枚纹章。纹章下半部都是互相交叉的肉桂,周围是3个肉豆蔻和12朵丁香花等香料植物图案,上面是个地球。这枚纹章侧面印证了(   )
    A . 香料导致西欧市场金银贬值 B . 西班牙环球航行的经济动因 C . 世界各地新物种的频繁交流 D . “物竞天择”进化理论的正确
  • 14. (2021·费县模拟) 《全球通史》中提到,地理大发现时期“探险者虽然绝大多数是意大利航海冒险家,但他们的资助 者都是新兴的民族君主国,而不是他们的家乡、微不足道的城邦,这一点绝非偶然”。“绝非偶然”主 要是指新兴君主国 ( )
    A . 能为海外殖民提供强大支持 B . 因航路阻断引发商业危机 C .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相对较高 D . 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 15.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哥伦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句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 . 支持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B .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C .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技和武装 D . 郑和的船队缺乏强有力、持久的政府支持
  • 16.  16世纪末,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商船云集,欧洲的酒、呢绒、金属制品,东方的香料、粮食大都运到这里成交,每年输入的商品总价值高达1600万金克朗。由于贸易发达,市内银行林立,成为欧洲金融中心。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新航路的开辟 B . 传统商路的恢复 C . 疯狂的殖民掠夺 D . 封建经济的衰落
  • 17. (2018高一下·如皋月考) 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到50%。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 B . 地中海的商路中心地位即将丧失 C . 西班牙的殖民活动向印度拓展 D . 世界金融中心从欧洲向亚洲转移
  • 18. 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重要的洲际贸易,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促进了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B . 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经济发展 C . 为欧洲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D . 为西欧的资本输出提供市场
  • 19. 文艺复兴运动中,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的是(   ) 
    A . 但丁 B . 彼特拉克 C . 薄伽丘 D . 莎士比亚
  • 20. 雅各布·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指出:“这个民族的每一种激情的趋势都是强烈的……(在每一件事情上)要看荣誉或利益、激情或算计、复仇或自制哪一个在他自己的心里占上风而独立地做出他的决定。”该学者(   ) 
    A . 高度肯定意大利的民族精神 B . 辩证地看待文艺复兴运动 C . 注意到了理性主义的两面性 D . 非常赞赏当时的人文主义
  • 21. 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定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几乎成为欧洲社会各界普遍的要求。这表明宗教改革时期(   ) 
    A . 阶级对立十分严重 B . 婚姻以尊重伦理为准绳 C . 新旧教会逐渐合流 D . 人性自由受到沉重打击
  • 22.  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 
    A . 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 . 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C . 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D . 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 23. (2019高二上·乾安月考) 下图是康德的重要观点摘录。这体现了他(   )

    A . 对教权主义的眷恋 B . 对浪漫主义的抵制 C . 对蒙昧主义的肯定 D . 对理性主义的反思
  • 24. (2020高二上·天津期中) 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基础。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美国1787年宪法(   )
    A . 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B . 重视分权制衡 C . 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 D . 建立了责任内阁
  • 25. (2017·海南) 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 . 天赋人权 B . 民主共和 C . 君主立宪 D . 权力制衡
  • 26.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 
    A . 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 B . 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C .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 . 促进了启蒙运动的产生
  • 27. (2021·日照模拟) 整个16世纪,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在南亚、东南亚各地设立的商埠数量远远多于在非洲的商埠。主要是因为(    )
    A . 欧洲对东方商品的需求旺盛 B . 亚洲的工业品市场更加广阔 C . 非洲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 D . 亚欧之间经济互补程度较高
  • 28. 西欧的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这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   ) 
    A . 相对自由与平等 B . 层级相对独立 C . 严格的等级制 D . 双向的权利与义务
  • 29. 据记载,英国国王乔治一世(1660—1727)在位时,不出席内阁会议,内阁只需把讨论的情况通知给国王。乔治二世(1683—1760)在位时,曾多次离开英国去德国汉诺威,在此期间沃波尔成为股肱之臣,许多重要事宜全由沃波尔作主处理。英国国王的做法(   ) 
    A . 破坏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 B . 解决了国王和议会的矛盾 C . 削弱了英国首相的行政权 D . 推动了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 30. 学者丁建弘指出,德意志帝国初期的宰相主要职责大多数不是作为帝国首席大臣而是作为普鲁士首相来履职的。1872年,帝国首相俾斯麦试图将普鲁士首相一职交给罗恩,但很快发现这是不明智的。德意志帝国宰相的这一特点(   ) 
    A . 体现出帝国民主政治发展 B . 缘于落后的工业生产实力 C . 反映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 . 植根于帝国政治的特殊性
二、非选择题(4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主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并派遣大量遣唐使出使中国,并向中国送去大量留学生等,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 

     ——据《善于模仿的民族——日本》 

     材料二:隋唐政治经济制度与日本大化改新内容之比较 

                      
     

     项目 

     

     日本大化改新 

     

     中国隋唐 

     

     经济 

     

     土地 

     

     班田收授法 

     

     均田制 

     

     赋税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 

     

     政治 

     

     中央 

     

     设二官八省 

     

     三省六部制 

     

     地方 

     

     设立国、郡、里 

     

     郡县制 

     ——据《世界古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吸收中国大陆先进技艺的主要方式。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政策之间的关联及由此体现的日本民族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拜占庭帝国对待文化的态度。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意大利人是这次航海运动的先驱。1291年年初,意大利人就从非洲的西海岸乘橹船下海,试图从海上到达印度,但后来这些人再也没有出现。由于意大利人船舶设计的保守性,其领先地位不久就被从公海出航的弗兰德斯人、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取代了。尤其是葡萄牙人,在船舶设计、航海与海上历险的各个环节都富有进取精神。被誉为航海家的亨利王子的理想与奉献是地理知识取得巨大进步以及15世纪欧洲人地理大发现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美】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史——从旧石器时代至今》 

     材料二:当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向印度探航时,西班牙支持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也在一心一意地寻找去东方的新航路,哥伦布计划从西欧出发一直向西航行。西班牙君主热心支持哥伦布的航海事业,并拿出大量资金,帮助他继续进行远征。地理大发现只不过是伊比利亚人进行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就走上了殖民征服的道路,分别在东方和新大陆建立了各自的殖民帝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在地理大发现中的有利条件。 
    2. (2) 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葡萄牙、西班牙两国分别“在东方和新大陆建立了各自的殖民帝国”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大发现的世界意义。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说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向未知的物质世界进军的话,那么文艺复兴则是人类向未知的精神世界进军,是在精神世界中进行的探索。这个探索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及自然科学领域内创造了丰硕的成果。 

     ——尹虹《略谈欧洲复兴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启蒙哲学家要启迪民众心智,使之具备自主认识世界的能力,所以他们对人的认知能力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人的这种自主认知世界的能力,他们称之为“理性”。 

     ——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探索精神世界采用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经济和政治因素。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及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