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检...

更新时间:2022-03-10 浏览次数:5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某同学100m跑的成绩是5.6s B . 龙州夏天的气温一般的为50℃ C . 初中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cm D . 一支2B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
  • 2. (2020八上·乾县期末) 如图所示的四种“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0·陕西)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人在水面下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表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 . 图乙中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可以改变吹气时声音的音调 C . 图丙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 图丁中B超诊断仪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 4.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选择材料的主要因素。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
    A . 用水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B . 用塑料做电源插座外壳 C . 用橡胶作为汽车轮胎的材料 D . 用塑料泡沫做表演场景中的“滚石”
  • 5. 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B . 刚出冷库的冻肉表面有白色颗粒 C . 秋天的下半夜,草尖上会出现露珠 D . 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阀门,旁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
  • 6. 2021年5月26日,我国部分地区第一次也是今年唯一能看到“超级红月”和“月全食”这一天文景象。下列现象与“月全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 拱桥倒影 B . 树荫下的圆斑 C . 钢笔“错位” D . 放大的邮票
  • 7. 下列事例中是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 . 将菜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内 B . 用扫帚摊开篮球场的积水 C . 在通风处晾衣服 D . 利用电热吹风机吹干头发
  • 8. 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是(   )
    A . B . C . D .
  • 9. 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密度比为3∶1,质量之比为2∶3,则甲、乙的体积比为(   )
    A . 2∶1 B . 1∶2 C . 2∶9 D . 9∶2
  • 10.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时,反射角也为30° B .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 .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 .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一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 11. 下列对密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质量大的物体密度大 B . 体积小的物体密度大 C . 密度大小与物体的种类有关,与物体体积、质量无关 D . 虽然一般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加热物体时物体密度不变
  • 12. 学校举行消防逃生演练时,同学们捂鼻、弯腰迅速撤离火场,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与空气相比(   )
    A . 温度较高,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 B . 温度较低,大量聚集在房间下方 C . 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下方 D . 密度较大,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
  • 13. 2021年12月9日,我国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太空授课”,其实早在8年前航天员也展示了太空水球光学实验,如图所示,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通过它形成( )

    A .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 正立、缩小的实像 C .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 倒立、放大的虚像
  • 14. 《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让我们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对于诗词中物理知识的解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水浅”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 B .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C .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到客船”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 15. 如图所示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防疫登记。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手机摄像头和老花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发散作用 B . 当二维码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C . 扫描时二维码位于手机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 .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 16. 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杯共同的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知(   )

    A . 体积为60mL时液体质量为100g B . 该液体的密度是3g/cm3 C . 该液体可能是酒精 D . 量杯的质量是40g
二、填空题
  • 17. 2019年7月14日龙州县水口镇发生2.9级地震,有轻微震感,地震观测站是利用 (电磁波/超声波/次声波)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医护人员在救治伤员时,使用的“B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能量)。
  • 18. (2019八上·吉林期中)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小明在一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他的体温为℃。


  • 19. 用来晨检的测温仪是利用 (“红外线”或“紫外线”)进行工作,通常用铜制作导线,主要是铜具有良好的 (选填“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 20. (2016八·酒泉月考) 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 21.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学生的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一位,初中生近视比例高达71.6%,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是一大主要原因。如图所示,(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的眼镜片,该透镜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 22. 一天,小明看到煤气公司的价格牌上写着:冬季55元/瓶,夏季51元/瓶。于是他想为什么两个季节价格不等且夏季价格低呢?于是他查找了一些资料,得知冬季的煤气密度为0.88×103kg/m3 , 夏季的煤气密度为0.8×103kg/m3。煤气瓶的容积为0.015m3 , 通过计算他发现:冬季一瓶煤气的质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夏季一瓶煤气的质量;冬季的煤气价格比夏季的煤气价格 (选填“高”、“低”);为使夏季价格与冬季价格相同,则夏季应标价为 元/瓶。
三、作图题
四、简答题
  • 25. (2020八上·南宁期末) 图是我们熟悉的眼镜,由镜片和镜架组成,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

    1. (1) 对镜片哈一口气,镜片上会出现一层“白雾”的成因;
    2. (2) 从密度角度说明用钛合金代替铜合金制作镜架,使镜架变轻的原因。
五、实验题
  • 26.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小华对图中的探究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

    1. (1) 甲图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选用可弯折的白纸板做实验,除了可用它呈现光路外,还可用它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
    2. (2) 乙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小华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像;
    3. (3) 丙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充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cm;
    4. (4) 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丁图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 27. 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 (1) 实验时,除了上图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实验中使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
    2. (2) 图乙是该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分析可知,这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选填“熔化”或“凝固”)图象。
    3. (3) 该物质的熔点是℃。第10min时该物质所处的状态是(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4. (4) 探究结束后,继续对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图中能反映水沸腾时的现象是图(选填“丙”或“丁”)。
  • 28. 为了测量酱油的密度,某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1) 实验原理:,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调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此时发现天平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这时应向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 (2) 将待测酱油倒入烧杯中,按图乙所示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g;
    3. (3) 将烧杯中的酱油倒一部分到量筒中,如图丙所示,量筒中酱油的体积为cm3
    4. (4) 用天平测出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丁所示,由此可知酱油的密度是kg/m3
    5. (5) 另一实验小组同学发现自己桌上没有量筒,经过讨论后,他们想出利用实验台上的天平、烧杯、水等物品也可以测量酱油密度,请把下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②在空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将烧杯中的水倒出并擦干烧杯,的总质量m2

      ④酱油密度的表达式为ρ=。(用所测的物理量和ρ表示)

六、计算题
  • 29. 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悬崖,他向悬崖大喊一声,经过8秒听到回声,求:
    1. (1) 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多远?
    2. (2) 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多远?
  • 30. 一块大理石的体积为10m3 , 为了测量其质量,在其上面取下一小块样品,测出样品的质量为27g,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示数为40cm3 , 用细线系住大理石样品,将其浸没在水中,示数为50cm3 , 则:
    1. (1) 大理石样品的体积为多少cm3
    2. (2) 大理石的密度多大?
    3. (3) 整块大理石的质量为多少?
  • 31. (2020八上·南宁期末) 某白酒空瓶的质量为150g,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650g;把一质量为27g的实心铝条放入这个装满水的酒瓶中,铝条完全浸没后沉入瓶底,此时溢出水的体积和铝条的体积相等。(ρ=2.7×103kg/m3)求
    1. (1) 瓶子的容积;
    2. (2) 从瓶子中溢出水的质量;
    3. (3) 白酒有不同的度数,白酒的“度数”是指100mL白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不考虑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的变化,请计算一瓶500mL、52度白酒的质量。(ρ酒精=0.8×103kg/m3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