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

更新时间:2022-03-12 浏览次数:9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该组合体运行在距离地面约400km 高度的轨道上,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地球-‘天和’核心舱”天体系统同一级别的是(   )
      A . 地月系 B . 太阳系 C . 银河系 D . 河外星系
    2. (2) “天和”核心舱运行在(   )
      A . 对流层 B . 平流层 C . 高层大气 D . 大气层外
  • 2. 《汉书·五行志》记载:“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下图是该种太阳活动相对数统计。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太阳活动发生在(   )
      A . 日冕层 B . 色球层 C . 光球层 D . 日核层
    2. (2) 据图推测,受此太阳活动影响,2025年前后最可能(   )
      A . 极光现象较少 B . 全球农业增产 C . 短波通信平稳 D . 极端天气较少
  • 3. 下图是我国广西某地的数字高程模型图。地形数据由航天飞机利用地形雷达扫描采集。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该地地表形态的描述,最确切的是(   )
      A .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B . 地表崎岖,峰林遍布 C . 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D .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 (2) 该地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 . 冰川侵蚀 B . 海水侵蚀 C . 风力侵蚀 D . 流水侵蚀
    3. (3) 地形数据采集过程主要使用了(   )
      A . RS B . GIS C . GNSS D . VR
  • 4. 近年来,在俄罗斯、加拿大等地不断发现已灭绝的哺乳类动物猛犸象遗骸,其中部分还保留完好的血液、毛发和肌肉组织。读猛犸象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猛犸象活跃于(   )
      A . 元古宙 B . 古生代 C . 中生代 D . 新生代
    2. (2) 据图推测,猛犸象生活的环境(   )
      A . 雨林茂密 B . 寒冷多风 C . 炎热干燥 D . 温和湿润
    3. (3) 近年来,猛犸象遗骸暴露频率增大的原因是(   )
      A . 冻土融化 B . 海面上升 C . 科技进步 D . 植被增加
  • 5. 某校兴趣小组用手电筒进行地理模拟探究实验。读图,该对比实验模拟了(   )

    A . 海拔高度与辐射强度关系 B . 大气厚度与辐射强度关系 C . 太阳高度与辐射强度关系 D . 地表覆盖与辐射强度关系
  • 6. 2021年12月01日05时39分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28.34°N,104.97°E)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本次地震发生在(   )
    A . 地壳 B . 软流层 C . 地幔 D . 地核
  • 7. 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海水的(   )

    A . 温度、盐度、密度 B . 盐度、温度、密度 C . 盐度、密度、温度 D . 密度、盐度、温度
  • 8. 下图为土壤发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据图可知,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 . 成土母质 B . 气候 C . 生物 D . 地形
    2. (2) 影响土壤矿物构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 成土母质 B . 气候 C . 生物 D . 地形
二、多选题
  • 9. 火山活动深刻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变化。1883年,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产生的巨量火山灰上升到高层大气中,导致随后一年全球均温下降0.6℃。而7亿年前的全球火山大爆发,则深刻改变了大气成分,将地球从漫长寒冷的“雪球时期”中拯救出来。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据图分析,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导致随后全球降温的主要原因是(   )
      A . ①减小 B . ②减小 C . ③增大 D . ⑤减小
    2. (2) 据图分析,7亿年前全球火山爆发导致全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   )
      A . ④减小 B . ⑥减小 C . ⑧增大 D . ⑨减小
  • 10. 下图为全球水量平衡图,就多年平均状况而言,陆地水体、海洋水体总量保持平衡。完成下面小题。

    1. (1) 根据全球水量平衡原理,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 ①=③+④ B . ②>⑤ C . ②=③+⑥ D . ④>②+⑤
    2. (2) 图中显示了水循环的基本过程,下列属于水循环的意义的是(   )
      A . 调节海陆间热量收支差异 B . 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C . 减轻了洪涝灾害发生几率 D . 降低了全球海水平均盐度
  • 11. 海水淡化是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海水淡化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下图是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持续利用角度,可以在海水淡化厂附近(   )
      A . 水产养殖 B . 晒盐 C . 潮汐发电 D . 发展海洋化工
    2. (2) 下列人类活动主要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是(   )
      A . 海水淡化 B . 远洋捕捞 C . 修建海上人工岛 D . 建设海底隧道
  • 12. 下图为某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据图推测,该地(   )
      A . 太阳辐射强 B . 降水丰富 C . 昼夜温差大 D . 植被茂密
    2. (2) 形成该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风化作用 B . 风力侵蚀 C . 风力堆积 D . 冰川堆积
  • 13. 下图为世界某地自然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景观一般分布在(   )
      A . 湿润地区 B . 半湿润地区 C . 半干旱地区 D . 干旱地区
    2. (2) 图示地区(   )
      A . 草木全年生长旺盛,一片葱绿 B . 丛生禾草植物为主,叶片内卷 C . 湿季草原葱绿,生长旺盛 D . 干季草类枯黄,植被凋零
三、综合题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高一期末复习期间,小慧同学对地理必修一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梳理,手绘了水循环的示意图,并结合绘图把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了适当总结。地理老师大明发现小慧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有待完善和修订,请你帮助小慧同学一起来完善和修订。

    1. (1) 水循环示意图中,缺失的两个环节是。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图示水循环类型属于
    2. (2) 关于植被的总结中,对(填“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的描述有错误,应改为
    3. (3) 对乙地土壤深厚原因的叙述有误,应改为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填“较快”或“较慢”),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4. (4)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共同构成的。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水可以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
  • 15. 浙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假到福建沿海某地研学,出行前准备的主要物品有:温度计、盐度计、单反相机、望远镜、夜间反光风向标及随身日常物品等。结合场景完成下列问题。

     

    1. (1)

      场景1:某同学用单反相机拍到如下3张海岸地貌景观,大家对3处景观的成因及其发展演化展开了探究。


      3种地貌的共同成因是,形成图示地貌的海岸一般是(填“基岩”、“泥沙”或“生物”)海岸,a、b、c三种地貌景观的形成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为

       

    2. (2) 场景2:研学期间,同学们发现海边的昼夜风向存在明显的转换。联系热力环流知识,大家绘制了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
      同学所绘的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虚线代表等压面)正确的有

       

    3. (3) 场景3:为了调查近岸和远海海水盐度的差异,研学小组成员跟随渔船从河口码头出发驶向大海,每隔一段距离对海水进行取样,测量海水的盐度。
      由近岸到远海,测得的海水盐度变化趋势是(填“变大”或“变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4. (4) 场景4:随船返航途中,同学们从老乡口中得知,每年夏秋季节,当地河口附近洪涝灾害多发。
      简要分析河口附近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