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大庆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学科...

更新时间:2022-03-02 浏览次数:77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共60分)
  • 1. (2020·江苏) 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瘟疫后,伯里克利成为雅典民众发泄怨气的对象,将军职务被罢免,并被判处巨额罚款。但是雅典人不久后又选举他为将军,并且把国家事务交托给他处理。这一现象说明雅典(   )
    A . 平民权力至上 B . 民主制度达到高峰 C . 实行轮番而治 D . 采用直接民主方式
  • 2. (2020·新高考I) 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
    A . 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 . 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 . 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 . 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 3. (2020·浙江) 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后,法国政体之争异常激烈。1875年1月,温和共和派议员巧妙提出宪法修正案,以承认“共和国总统”职衔的方式,避开了明确的“共和国”字样,使议案以一票多数通过,共和制最终以迂回方式被议会承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对这部“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宪法表述错误的是(   )。
    A . 赋予参议院很大的权力 B . 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C . 总统权力受到极大限制 D . “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
  • 4.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 .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 .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 .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 .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 5. (2020高二下·吴起月考)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 .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 .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 .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 6.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 .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 7. (2019高一上·延安期中) 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
    A . 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 . 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 . 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 . 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 8. (2018高一上·湛江月考)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 .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 .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 .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 9. 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
    A .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 .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 . 平民与贵族在法律上平等 D .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 10. (2019·浙江选考) 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而奏事”。这说明(    )

    ①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②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

    ③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④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 .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 .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 .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 .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 12. (2018·全国Ⅲ卷)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
    A . 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 . 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 . 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 .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 13. (2020高一下·阜阳开学考)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 14. (2018·浙江选考) 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    )
    A . “不结盟” B . “万隆精神” C . “单极―多极化” D . “日内瓦精神”
  • 15. (2020·天津)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
    A . 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B . 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 C . 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 D . 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
  • 16.

    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1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

    A . 贝用于占卜 B . 贝用于祭祀       C . 贝是装饰品 D . 贝是货币
  • 17.

    下图为初建于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它是 (    )

    A . 市民通过行会组成的政治中心 B . 市民与教会共同施政的中心 C . 市民与庄园主共同施政的中心 D . 市民与骑士联合执政的中心
  • 18. (2020·新高考I) 如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   )

    时期

    概况

    高祖、太宗时期

    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

    高宗、武后时期

    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

    玄宗时期

    开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A . 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B . 文官地位日益提高 C . 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D . 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
  • 19. (2020·新课标Ⅱ) 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   )
    A . 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B . 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C .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 . 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 20. (2020·新课标Ⅱ) 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   )
    A . 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 . 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C . 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 . 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 21. (2019·海南) 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    )
    A . 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 B . 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 C . 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 . 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
  • 22. (2016高二下·唐山期中)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 .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 23. 宴飨在汉代成为一种风气,有肉有酒,是美好生活的写照,汉代人称他们享用的酒是“天之美禄”,是上苍的恩赐。下图汉画(   )

    A . 体现了汉代食物生产现状 B . 是汉朝鼎盛时代真实写照 C . 证实了汉代民众生活水平 D . 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发达
  • 24. 下图是甲骨文的“周”字,该字形像在方田里密植上庄稼的样子,表示筑埂划界,圈地而种。据此可知商朝时期(   )

    A . 实行宗法分封制 B . 农业生产采用大规模协作 C . 周族是农业部族 D . 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
  • 25. 有学者指出,从社会发展和分层角度而言,人类的食物结构在原始社会无差别或差别很小,进入阶级社会后,差别出现并逐渐拉大。这意在说明(   )
    A . 阶级压迫加大了贫富差距 B . 奴隶社会落后于原始社会 C . 社会发展拉大了不同阶层食物结构的差距 D . 人们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食物的能力
  • 26. 据《论影响社会上劳动阶级状况的环境》记载,“1762年英国一位农业雇工家庭的饮食开支包括:面包、面粉、燕麦片、马铃薯、蔬菜、蚕豆、豌豆、水果、牛奶、牛油、奶酪、肉、啤酒、舶来品、醋、香料”等。该饮食开支表明(   )
    A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趋完善 B . 人民大众消费水平普遍提高 C . 家庭饮食结构营养摄入均衡 D . 工业化食品改变了生活习惯
  • 27. 19世纪中期,英国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占到47.1%,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打破了两性分工的绝对界限,缓解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差异。妇女们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会角色,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
    A . 极大改变了女性的生活 B . 使得传统家庭日益稳固 C . 动摇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D . 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 28.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出现了农业的彻底革命。英国乡村里的许多人变成雇佣劳动者,哪里有工作或工资较高,他们便往哪里去,他们随时可以找到工作。材料反映了(   )
    A . 君主立宪制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B . 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条件 C . 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农村面貌 D . 欧洲以外的地区尚不具工业革命条件
  • 29. 法国人孟克列钦认为,财富就是货币,就是金银,而商品流通则是获得金银的最重要的方法,对外贸易是一国财富增殖的源泉;英国人大卫·李嘉图认为自由贸易才能发展英国工业,从而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两位学者(   )
    A . 在经济上都认同自由放任主义 B . 都深受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影响 C . 对获得财富渠道认识完全不同 D . 对财富认识基于不同历史时期
  • 30.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春秋时期(   )
    A . 铁器在农业上得到普遍使用 B . 人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炼铁技术 C . 铁器已替代木石器和青铜器 D . 铁器使用促进了生产关系变革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代科举取士,明经科和进士科是其中常设的两个科目,要考什么科由读书人自己决定。明经虽易考但考上后一般不被朝廷重用很难做到大官;进士虽难考但考上后十分受重视且容易做到大官。所以说“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在英国,文官并不包括组成内阁的大臣,即与内阁共进退的“政务官”,而仅指“事务官”,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 (1)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唐代科举考试的特点。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英国工业革命前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2. (2)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出现的必要性,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 32.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65年,大豆从中国被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